<p class="ql-block">知道崇州源于一次央视的介绍,当时正在做滇南的计划,就把崇州也列入了,后来因故未成行。这次成都往回返,第一站就选择了崇州。</p><p class="ql-block">崇州,这座成都周边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p><p class="ql-block">元通古镇位于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镇,始建于东晋时期,是中国AAAA级景区,位于成都市崇州市。这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古镇,特别的悠闲,也特别安静,没有旅游景点的喧闹,从商铺门口走过,店家在安静的做着手中的事,没有揽客的促急,日光就在这么静静的流过,不急不躁。古老的街道、沿街特色小吃和建筑让人既能静静的欣赏又忍不住时时驻足,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古镇氛围,体验传统的文化和风情,每一个转角都可能发现一处惊喜。它不张扬,但处处透着掩饰不住的贵气;它不出名,可走近后却发现,它的内涵已超过许多已出名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经营30年的刀削面,好吃不贵。</p> <p class="ql-block">特色豆花,店里还有央视的拍摄照片。</p> <p class="ql-block">罗氏大院是一座代表了清末民国时期元通绅粮人家居住环境的典型建筑。大院内有两重院落,都是一楼一底的格局,门厅及立柱上雕刻着戏文、禽兽等形象的撑枋挂篱,无不流淌着阴柔与细腻之美……里面天井有一座考究的龙门子、上有石刻对联﹣-"竖起楼台遮日御,打开门第看风潮",天井二楼上三边美人靠栏杆,从一侧木楼梯上去,可见马蹄形廊道。绕过龙门子直延伸到里面的天井扩展成更大的二楼空间,并有走马转角楼,四边镂空花栏杆。走过龙门子,可以进入罗家的另一处老宅,经过两个相连的天井,再进木楼,风格与前者大同小异,木楼回廊,栏杆梁枋雕刻着各异的吊瓜,枋梁之上浮雕锦簇,瓦当及滴水分别篆书"春""寿"等字样,依稀展示着昔日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去过的古镇不少,能让我惦记再来一次的不多,元通古镇我会再来。豆花、蹄花、粽子、椒麻鸭……好吃的太多,还有我以为椅子却是室外茶室,我以为是丸子却是团成团的豆豉,孤陋寡闻了,再来再探。</p> <p class="ql-block">罨画池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崇州市市中心的一处园林,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现存建筑群多为清朝重建,全园由罨画池、陆游祠和州文庙三部分组成,是中国少数几处保存至今的唐宋衙署园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崇州的冰粉很好吃,烈日下,一碗冰粉爽心镇热。</p> <p class="ql-block">本想去内江的东林寺,被围修整中,于是去沱江边看看晚霞。内江可玩的地方不少,我是傍晚到的,直接导航东林寺,没看成去别的地方时间不合适,于是导航西林古渡,又没看见渡船,正值下班晚高峰,停车不便,干脆沿江边大路开,碰到路口拐进江边,停车步行。江边三三两两的当地人悠闲的散步,一溜的茶室,打牌打麻将,安逸。</p> <p class="ql-block">安岳,资阳市下辖县,是著名的柠檬之乡,石刻之乡。</p><p class="ql-block">安岳石刻,又称安岳石窟,位于中国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是安岳境内石窟造像的总称。安岳石刻始凿于公元521年,鼎盛于公元8世纪初至12世纪初的唐宋时期。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几乎每个乡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遗址,为民间结社造像,其中以佛教石窟为主,也有部分道教造像,三教合一的造像也不在少数。</p> <p class="ql-block">安岳毗卢洞石窟,位于距离安岳县城东南约50公里的石羊镇塔子山上。最后一段路是在山间小道上行驶,要特别小心会车。毗卢洞石窟开凿于宋代,原来的石窟造像规模不小,沿着山路绵延好几里,部分石窟在文革期间被砸毁。而这尊最著名的紫竹观音像被幸运地保留了下来,只有右手遭到了损毁,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p><p class="ql-block">据明代万历年间碑文追述,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尤其是观音堂内雕刻的那尊“水月观音”,群众称她“紫竹观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把她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这尊紫竹观音高3米,悬坐于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璎珞象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裙飘逸,富于动感。她坐在一张3米长的弧形荷叶上,上身稍左侧;左手抚撑叶面,右手放在膝盖,五指自然下垂;一双秀丽的赤脚,左脚悬于莲台,轻轻踏着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故人们又俗称她“翘脚观音”。紫竹观音仿佛就是一位丰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女郎。她既具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容,世俗风味极浓,人们又爱称她为“风流观音”。看了紫竹观音,令人不得不为宋代雕刻大师们那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精堪技艺所折服。而如今,因为建国初期对文物保护的不得当,导致紫竹观音的右手掌遭窃,当再次找到右手掌时,却无论怎么接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匀称,所以,如今的右手不是原来的形态。</p><p class="ql-block">一眼万年。</p> <p class="ql-block">孔雀洞至今未正式开放,参观需要联系文保员来开门,到达时正好有游客参观文保员详细的介绍了孔雀明王石像。宋代出品,孔雀洞石窟主尊——佛母孔雀明王头戴化佛冠,结跏趺坐于孔雀背上。四臂,左边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吉祥果;右边第一手举于胸前,手指已残。左右侍立二天王。后壁墙上雕饰供养天人及帝释天大战阿修罗的场景。孔雀头微侧东南方展翅欲飞,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孔雀东南飞。孔雀孔雀洞旁边还有几尊上了色的佛像,据说只有最左边这尊佛像是以前的,其余都是后来重塑的。当年孔雀洞能保存下来,全靠一户洞外的人家。文革时期人们说要炸毁孔雀洞,但由于这户人家居住于此,孔雀明王洞连着其厨房无法单独销毁,所以孔雀洞就这样保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文保大哥告诉我,去茗山寺的路已经修好了,那必须去看看。</p><p class="ql-block">停车场有当地人卖凉皮,一天没吃饭的我先垫垫,等我从山上下来,大姐又叫住我,让我免费喝地瓜稀饭,又端上来自家炒的腊肉萝卜,聊了聊,所有吃的都是她们自己种的绿色食品,平时过来挣点零花钱,我吃凉皮时稀饭没好,下来时让我补上,当然最后还是给稀饭扫了码,挣钱不易。</p> <p class="ql-block">茗山寺造像系北宋作品,绝大部分保存完好。此处现存摩崖造像63躯。单个造像34躯。另有明、清碑刻题记29处。造像总长达350米,气势宏伟,石像高大,其中高5-7米8躯,1-4米的50躯,均雕刻有造像,或佛祖,或菩萨、金刚、力士。茗山寺的石刻,基底就是位于虎头山顶的一块巨大的砂岩,大部分石像已经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风化现象,有些窟口早已坍塌,造像的五官脱落,外皮剥落。大自然的刀光剑影,在佛像的脸上和身上,留下了整齐划一的横行纹路,令原本就神形兼备的石像,更增添了风格独特的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圆觉洞,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云居山上,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窟龛著名美学评论家王朝闻先生赞誉安岳石刻“古、多、精、美,艺术水平全国一流。”美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女士赞美说:“我到过许多国家,见过许多石刻,像这样精湛绝伦的还是第一次看见。”上承敦煌云冈、下启大足的安岳石刻,借大足石刻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契机,目前作为其扩展部分“接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03个,造像1933躯,唐、五代、宋时期作品居多,以释迦、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三尊6米多高的大像最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吃了当天唯一一顿正儿八经的餐,点了两个菜,又点了鱼片粥想当主食,被服务员劝住了,告诉我吃不了。转身上了一堆小吃,喝完银耳汤,饭未上,已经差不多吃饱了。安岳的饭店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