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组跨区域联合教研,助力中考复习备考

一品신사

<h3>初中地理备课组一起研讨:<br>第一阶段:复习课交流展示<br>13:40-14:20 《滇地探秘,解密地密码》(授课教师:师大<br>实验昆明湖方玉珊老师)<br>14:35-15:15《哪吒勇闯山河社稷图之“地图”大单元复习》<br>(授课教师: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杨晓爽老师)<br>第二环节:评课交流环节<br>15:20-15:50<br>评课专家:昆明市第三中学 陈杰老师<br>昆明市第三中学李臻老师<br>昆明市铁五中董坤老师<br>第三环节:复习备考专题讲座<br>15:50-16:40<br>主讲专家:呈贡区丁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丁玲老师<br>讲座主题:《搭框架 重落实——初中地理学考备考交流》</h3> <h3>初中备课组共同研讨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主要围绕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通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教材内容涵盖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发展以及人文特征,同时涉及东南亚、西亚、欧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南极和北极等地区的地理特点。<br>教材分为多个单元,例如第六章聚焦亚洲,第七章探讨东南亚、中东、撒哈拉以南非洲等,第八章则涵盖欧洲、俄罗斯、印度、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家和地区。此外,教材还引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强调全球合作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h3> <h3><br>老师们听完公开研讨课:<br>①反思与改进:公开课后,教师会根据反馈进行反思和改进。例如,有教师在公开课后意识到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并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原则。<br>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公开课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平台,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机会。地理小分队的公开课通过案例、实地考察分析提升了教师对地形密码的认识。<br></h3> <h3>从大单元角度入手,选择主题,整合高频考点,归纳关键词,构建知识模块<br>模块一:地球与地图模块十:高新技术<br>模块二:地图(地形图的判读)模块十一:文化<br>模块三:海洋与陆地模块十二:人口<br>模块四:天气与气候模块十三:区域经济合作<br>模块五:世界居民模块十四:自然灾害<br>模块六:河流模块十五:北京<br>模块七:农业模块十六:港澳台<br>模块八:工业模块十七:云南<br>模块九:旅游业模块十八:。。。。</h3> <h3>本次初中地理教研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br><br>1. 模块化教学的重要性<br>教研内容中将地理知识分为多个模块,如地球与地图、天气与气候、世界居民等,这种模块化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主题和高频考点,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复习指导。<br><br>2. 高频考点与关键词的整合<br>教研内容强调了高频考点和关键词的整合,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应试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归纳关键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在考试中快速找到答题要点。<br><br>3. 知识模块的构建<br>构建知识模块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从地球与地图到天气与气候,再到世界居民,这些模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模块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br><br>4. 地方特色与区域经济合作<br>教研内容中提到的北京、港澳台、云南等地方特色模块,以及区域经济合作模块,体现了地理教学的地方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还能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区域意识。<br><br>5. 高新技术与自然灾害<br>高新技术模块和自然灾害模块的设置,反映了地理教学的现代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现代科技在地理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应急能力。<br><br>6. 文化与人口<br>文化模块和人口模块的设置,体现了地理教学的人文性和社会性。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和人口状况,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br><br>7. 教学工具的应用<br>教研内容中提到的教学工具,如地图、地形图等,对于地理教学非常重要。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br><br>总的来说,本次初中地理教研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模块化教学、高频考点整合、知识模块构建等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明确了地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运用这些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习能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