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她,一个在战火中守护书桌,在动荡中沉淀智慧,在生离死别后仍笑对人生的奇女子,钱钟书称她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季羡林赞她为可敬可爱的学者风范”。她,就是杨绛先生。弱者甘于平庸,强者寻求自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百岁人生,透过她的言行,探寻女人一生最硬的3张底牌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01 热爱读书,强大自己</p><p class="ql-block"> 1935年,杨绛和丈夫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留学。两人除了听课之外,把业余时间全部泡在读书上。周末假期,他们疯狂阅读各种书籍。甚至,他俩还搞读书比赛,看谁读的书多,读的领域广,乐此不疲。他们真是太疯狂读书了,以至于身边有些人觉得他们不善交际,刻薄而傲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这事杨绛看得很开,她说:“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好像是我们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人,同样也遭非议。钟书和我就此自解。”这是何等的人间清醒呀?</p> <p class="ql-block">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清楚自己做不了八面玲珑的人。那倒不如待在自己的读书世界里,自得其乐,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这不是别人眼里的清高,而是坚持做真实的自己。生活中,我们也许都会遇到多多少少的挑战和诱惑,但是真正能够坚定守护自己热爱和选择的,有几个?这也是杨绛真正令人钦佩和折服的地方。她明白了读书的意义:为了自己而读书,为了更好地修炼自己,成为自己,强大自己。</p> <p class="ql-block"> 02 乐观豁达,接纳无常</p><p class="ql-block"> 1966年,杨绛遭受了人生的巨大落差,从一个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下降为厕所清洁工。别人嗤之以鼻,她却认为终于可以为人民服务了。她和大伙一起建造厕所,用五根木棍做成一扇门,又用秫秸围成墙,做成一个简易的“五谷杂粮轮回之地”。杨绛觉得不够完美,又把秫秸剥去皮,剥出光溜溜的芯,用麻绳编织成一个漂亮的门帘。看着这个门帘,杨绛得意了许久:“挂在厕所门口,觉得这厕所也不同寻常。”她把厕所收拾得没有臭味后,就坐在里面读读抄写的诗词,顺势休息一会。不抱怨生活的苦,便把日子过出滋味,嚼出几分乐趣、几分愉悦。</p><p class="ql-block"> 回忆起那段岁月,杨绛曾说:“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万般滋味,皆是生活。人生无常,我们无法选择下一刻发生什么,但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它。若汲汲于痛苦,痛苦便无处不在;但心若向阳,眼中所见必然无处不欢喜。</p> <p class="ql-block"> 03 享受孤独,坦然得失</p><p class="ql-block"> 1998年,在丈夫和女儿走后,很多亲友前来看望杨绛。当看到她孤零零的时候,都忍不住流泪了。反而是杨绛宽慰来人:</p><p class="ql-block"> “我都挺过来了,你还这样哀伤?往深处想,痛苦的担子我来挑,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就这样,在往后的18年里,杨绛改变心态,深居简出,专注于文字。她不但整理出了钱钟书的所有学术遗稿,还翻译了柏拉图的《斐多》,出版散文集《我们仨》,编订了足足有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在人生的最后一程,杨绛不仅没有被孤寂和凄苦所打倒。反而调整心态,在充实的生活中,活出了明媚优雅的百岁人生。享受孤独,不是逃避,而是接纳当下。试问,谁会永远陪伴在自己身边,终身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 不是孩子,不是伴侣,那个人只能是你自己。而那些你以为永远放不下的感情,无法释怀的言论,以及渴望他人的肯定,这些东西都毫无意义。世界是我们自己的,与他人无关。</p> <p class="ql-block"> 写到最后杨绛先生一生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内心安静、高贵、富有。读完《杨绛传》,我们可以看到杨绛先生是如何在人生旅途上以书为伴,看清自己,看清世界,看清众生,最终见真识。愿你我都能如杨绛先生一样,成为一个明媚从容、淡定从容的人!与自己促膝长谈,与孤独握手言欢,拥有女人一生最硬的底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