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教研勤探索,积极推进促成长——记刘小燕名师工作室《童年的水墨画》教研活动

刘小燕名师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为提升盲盒式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2025年4月15日上午,刘小燕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各校选派的优秀三年级语文教师再次齐聚紫荆路小学参与集体教研活动。潘瑜老师、曾慧琴老师、钟杰胜老师带领三年级的孩子,分别为我们呈现了一课生动活泼的语文教研课——《童年的水墨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这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教研的盛宴,见证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span></p> 教研结合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潘瑜老师用AI制作的视频资料由作者的自我介绍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接着,她利用生动有趣的课件,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生字词语,词语展示具有梯度分层学习。通过初读后整体感知三首小诗分别描绘了三幅图,在学习第一首小诗《溪边》,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曾慧琴老师创设了《水墨童年》征稿启示的情境,通过复习导入课题,让孩子们背诵《溪边》,并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学生们迅速进入了课堂。教师分别确立了任务一:读懂“水墨画”的画中景,先是自主学习,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围绕运用适当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们积极性高;任务二:读“水墨画”的画中境,让孩子们感受画中的意境,学习了《江上》和《林中》,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想象画面。</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钟杰胜老师也是通过复习课文的三幅画面引入主题,并且复习了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钟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由自主学习再到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方法贯穿于课堂,孩子们积极思考并发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也进行了细致的朗读指导,让孩子们带上动作读一读,课堂氛围浓厚。最后拓展活动对比阅读,总结写法,让孩子们继续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后三首小诗。</p> 以研促教 <p class="ql-block">  刘小燕校长进行总结:课堂中,三位老师在教学中都认真备课,教学设计流畅,重视课堂实践和方法指导。同时为了让我们的区级教研准备更加充分,刘校长结合我们的这次教研活动,对我们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人员具体任务进行分工,并且提出几点宝贵的建议: 1. 我们的课时划分的内容要明确,并提出了课时划分的具体内容。2. 课堂要重视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孩子们感受诗的意境。3. 课堂教学要有任务驱动,每个环节设计好具体的任务,用任务贯穿主线。4. 教师也要重视课堂的识字和写字的指导,要在课堂中贯穿细致的写字教学。</p><p class="ql-block">  最后,大家从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过程、教师素养、学生活动、课堂拓展、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整合,老师们各抒己见,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为下次的教学研讨提出了宝贵意见。</p><p class="ql-block">主持人:刘小燕</p><p class="ql-block">成员:钟思思 邓玉婷 钟杰胜 丁芳 刘紫琼 廖光梅 陈春花 骆红英 张瑜 赖依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