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向前发展,需要更大的推动力》深刻指出,“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这一论断为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锚定了行动坐标。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需立足职能优势,以制度创新、服务升级、生态优化三重推力,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注入强劲动能。<br>一、锻造质量基础设施“硬实力”,支撑新质生产力破茧<br>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1。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加速整合1.2万台(套)重大科研仪器、76个国家级质检中心资源,打造“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研发—中试—检测”全链条支撑。例如,在新能源领域推行“检测认证前置”改革,允许创新产品凭实验数据备案上市,将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缩短40%以上,让实验室里的“金点子”更快变成生产线上的“金种子”。<br>二、优化市场主体服务“软环境”,激发稳进平衡新活力<br>统筹“稳与进”的辩证法,要求市场监管既守住安全底线,又释放发展活力。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对信用等级A级的民营企业推行“自主声明替代审批”制度,将医疗器械、工业产品等领域的准入审批时限压缩50%。建立“柔性执法清单”,对新技术、新业态实施“包容期”监管,通过行政指导代替行政处罚,让初创企业轻装上阵。2024年试点显示,该措施使中小微企业合规成本下降32%,市场活力指数提升18个百分点。<br>三、构建标准引领创新“生态圈”,开拓多维发展新空间<br> 从更宏阔视野推动高质量发展,需打破要素流动壁垒。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联合工信、科技部门建立“标准创新联合体”,支持民营企业主导制定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国际标准,将标准贡献度折算为企业信用加分项。在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试点“检测结果互认”机制,推动价值12万亿元的检验检测服务市场一体化,让创新要素在全国大市场自由涌流。数据显示,标准互通使跨区域技术交易规模同比增长27%,有效破解了“创新孤岛”难题。<br>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交汇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当以更大魄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更实举措激活微观主体活力,让“质量基础的支撑力、营商环境的吸引力、标准引领的带动力”汇聚成势,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市场动能。<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