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之约第一篇——北海情之二

怡然

<p class="ql-block">北海是火燕怡然八桂之约的第一站,我们在北海的十几天,是北海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接着就是“回南天”,又潮又冷的北海,日子并不舒服,好在有老同学相伴,十几天中我们聚会了6次,真是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在北海看海,绵延24公里的银滩东西够你看的,还有金海滩、海枯石烂、红树林……但北海并不只有海,这座位于北部湾畔的城市,历史的脉络如同城市的海岸线一般蜿蜒而绵长。漫步在北海,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它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尤其是老街和各国使领馆旧址,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的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老街,岁月沉淀的烟火画卷</p><p class="ql-block">逛北海老街的那一天,怡然、火燕、沫儿、毛毛,还有关关宝贝。</p> <p class="ql-block">北海老街始建于1883年,它的存在,是北海历史的鲜活见证。老街长1.44千米,宽9米 ,沿街是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p> <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精美的雕饰线,临街墙面由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构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p> <p class="ql-block">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带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同时又巧妙地融合了岭南建筑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貌。它不仅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也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既能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p> <p class="ql-block">最初,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中段的店铺主要经营来自苏杭的绸缎,东段的店铺主要售卖鱿鱼、沙虫、虾米、鱼干等干海货,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铺全部经营缆绳、渔网、鱼钩、渔灯、风帆布、船钉等渔民用品。</p> <p class="ql-block">接龙桥双水井:是北海的老井之一,至今有近200年历史。清末民初,从此井打上来的水,通过井旁一水槽流往海边一方形大水池,供停泊在北海港的中外货轮购买。因曾用两个形似“吊秤”的杠杆装置打水,故又称“接龙桥双吊秤井”。此井为北海早期的开发和对外开放作出过贡献。</p> <p class="ql-block">虽说经过时代的变迁,北海老街的风格有了很大变化,但仍然保留着历史的记忆,满满的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糖水铺是北海的一大特色。“北海的糖水真不错,各种风味的”,玉儿说。</p> <p class="ql-block">继续行走,街边的一系列雕像,继续讲着北海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先睹为快:1895年12月世界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问世,1902年英籍医生李慧莱到北海普仁医院工作,带来电影机和影片,这是广西最早的电影放映活动,北海成为中国最早能看到西洋无声电影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摇水井,绝对是当时的一大特色。这个撅着屁股在水井边洗头的雕像把关关小朋友逗得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咸水歌:一种自娱自乐的疍家渔歌文化,丰富渔民们枯燥的海上生活。三个疍家女表情生动,姿态优美,惟妙惟肖地表达出她们的喜悦心情。</p> <p class="ql-block">照相机在当时也是西洋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基督教礼拜堂旧址。</p> <p class="ql-block">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海的百年老街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商业辉煌,但它依然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p> <p class="ql-block">如今走在老街上,脚下是斑驳的石板路,身旁是历经风雨的骑楼建筑,街边的小店飘来虾饼、糖水的香气,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传统与现代交融,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到了老街的尽头,亦或是起点吧,看你从哪里出发了!这条街应该叫“升平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印象·1876</span></p><p class="ql-block">走读北海,“<span style="font-size:18px;">印象·1876</span>”是一定要看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印象·1876</span>是北海历史文化景区,景区位于北海老城区,东起迎宾馆,西至文化大院;南起英国领事馆旧址,北至滨海路,由解放路、中山路衔接英国领事馆旧址、德国领事馆旧址、德国森宝洋行旧址、法国领事馆旧址、大清邮局旧址、北海海关大楼旧址等文物古迹组成。这些建筑群见证了中国近代开埠文化的重要历史,被誉为“近代建筑年鉴”。</p> <p class="ql-block">北海关大楼旧址——关税主权外丧的物证</p><p class="ql-block">北海关大楼旧址位于北海市海关大院内,始建于1883年,是一座边长约十八米的三层方形西洋建筑。现改为“海关博物馆”,但今天不开馆,我们只参观外观。</p> <p class="ql-block">北海海关于1877年设立之初称北海关,此大楼建于1883年,是广西最早建立的海关。</p> <p class="ql-block">北海关虽然是清政府所设,但该关所有的正副税各司及海关帮办、监察长、港务总巡等要职全由洋人担任,救俗称“北海洋关”。该旧址是旧中国关税主权外丧的物证。</p> <p class="ql-block">各国使领馆,历史风云的无声见证——</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年(1876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辟北海为对外通商口岸和领事官驻扎处所。次年,英国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成为近代第一个在北海设立领事馆的国家。随后,法国、奥匈帝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美国和比利时等7个西方国家相继进入北海设立领事馆 。在这些国家中,英、法、德修建的领事馆楼保存至今,成为了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馆旧址—</p><p class="ql-block">位于北海市第一中学北京路校区旁边,1884 - 1885年由英国领事馆第二任领事阿林格专门聘请英国建筑师设计及施工,当时被誉为“英国在中国建造的最坚固的外国建筑” 。它是一座二层、长方形的西方券廊式建筑,长27.29米,宽12.14米,占地面积300多平米。英国领事馆作为西方国家在北海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见证了北海近代被迫开放的历史 。</p> <p class="ql-block">1999年10月2 - 3日,北海市将英国领事馆旧址往东北方向成功平移55.8米。2004 - 2005年,北海市第一中学筹款对其进行了全面维修。2001年6月25日,以英国领事馆旧址为代表的北海近代西洋建筑群获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英国领事馆旧址被开辟为北海近代外国领事机构历史陈列馆,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向人们展示着那段复杂而特殊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也是在这里,与同学沫儿夫妇邂逅,我们昨天晚上共过晚餐并已经作别,13天中,我们聚餐6次,火燕与老黄白酒喝了6斤,离情别绪也说得差不多了,我们在北海最后的一两天不见面了。但是,在英国使领馆旧址我们却来了一次真正的邂逅,这缘分呀,来了挡都挡不住!</p> <p class="ql-block">法国领事馆旧址—</p><p class="ql-block">位于北海市北部湾中路、和平路和解放路合围的三角地带的迎宾馆内。</p> <p class="ql-block">法国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北海建立领事馆,兼管东兴领事业务并葡萄牙商务等事务 。</p> <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不承认旧中国的领事官员具有合法地位,1950年4月,前领事馆人员撤离北海 。</p> <p class="ql-block">德国领事馆旧址—</p><p class="ql-block">位于北海市北部湾中路南珠宾馆内。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德国在北海设立领事机构,起初领事业务由英国驻北海领事代理,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德国才委派本国人法时敏担任代理领事 。</p> <p class="ql-block">由于航运和商务活动频繁,德国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成新馆。民国6年(1917年)3月,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断交,德国领事撤离 。现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它见证了德国在北海的外事活动以及当时北海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给沫儿夫妇来一张合影!相约再来个不期而遇!</p> <p class="ql-block">这些使领馆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缩影,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北海获取了诸多特权,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但同时,它们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北海与世界的交流,带来了西方的建筑风格、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北海的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这些使领馆旧址静静地矗立在北海的土地上,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激励人们铭记历史、奋发图强的精神象征。 </p> <p class="ql-block">德国森宝洋行旧址——</p><p class="ql-block">德国森宝洋行旧址在这座文化大院内。</p> <p class="ql-block">德国森宝洋行旧址与德国领事馆旧址咫尺之遥,是德国人森宝驻北海的商务机构,专办煤油贸易及代理招收华工出洋等业务。之后涉猎工矿、金融以及政治、军事渗透;是当时英、德、葡等国设在北海的最大的洋行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有一个陈列馆,但今天周一,我们还是不能参观。</p> <p class="ql-block">请问这个雕像人物扛的是什么?是钱?鸦片?不是,扛的是煤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清邮局北海分局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即大清邮局北海分局旧址也是</span>北海近代邮电历史陈列馆,建成于1883年。该旧址是目前广西尚存历史较长、建设较早、保存较完整的邮政局|日址,是不可多得的邮电文物。</p> <p class="ql-block">北海近代邮电历史陈列馆主要展示近代中国与外国、官方与民间在北海开办的邮电通信业务发展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梅园——</p><p class="ql-block">紧挨着大清邮局北海分局旧址有一座别致的小洋楼。这座梅园建于1912年,是北海最早的一座中国人拥有的洋楼:其中一栋主体建筑长19米,宽11米。原房主梅南胜,广东台山人,曾为英国皇家海军服设,清未民初历任宝文号,伏波号、宝鐾号、广金号四任管带或舰长,为打击海盗,维护北海社会治安做出贡献。梅南胜定居北海后,建造了这座西洋风格的花园别墅。</p> <p class="ql-block">邓世增公馆——</p><p class="ql-block">邓公馆旧址建于20世纪30至40年代,解放前的邓世增的私人住宅。该旧址占地南北长60米,东西充15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邓世增为著名爱国将领,国民党中将,曾任19路军副总指挥。</p> <p class="ql-block">在邓世增公馆前还有一组老街灯的雕塑。1927年秋,外沙人周国升出资从香港德国谦信洋行购回由爱迪生发明的汽灯30盏,从此中山路和珠海路的夜生活变得热闹和繁荣,治安安全性也得到了提升。这组雕塑就是表现夜幕降临之前,周记汽灯的工人穿街走巷挂灯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涠洲岛</p><p class="ql-block">“涠洲岛不错,得去看看”,常住北海的同学二泉说。我们这次来北海,他恰好离开,很遗憾地打了个时间差。</p><p class="ql-block">涠洲岛是位于广西北海北部湾海域中部,由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广西最大、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在距今3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在第三纪早更新世期间,即大约距今200万年~100万年期间,涠洲岛地区总共发生了4次地幔热柱上升事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的涠洲岛拥有丰富的火山及海蚀地貌、宜人气候、多样生态,还有特色人文景观,是旅游度假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怡然,火燕、毛毛带着关关小朋友一起去涠洲岛。来回轮渡410块钱,我们到了涠洲岛,坐上景区电瓶车,司机兼导游小赵介绍了涠洲岛的大致景观,我们发现到哪个景点都要买票的——去景点哪有不买票的呢?但是这钱花的稀里糊涂,没有到售票点买票,门票钱都给了小赵。中午在岛上吃了午餐,也很贵呢!难怪有些导游说:涠洲岛的水很深。</p><p class="ql-block">我们走了四个景点:大教堂、五彩滩、石螺口、鳄鱼山火山口,一天的行程满满的……涠洲岛,不虚此行,但一生只此一次!</p> <p class="ql-block">圣堂景区——</p><p class="ql-block">圣堂景区位于涠洲岛盛塘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晚清四大天主教堂”之一。这座天主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由法国传教士于1853年开始修建,耗时20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清•同治六年(1850年),法籍神父带领一千多人,租用帆船从雷州来到涠洲,到岛上居住。圣教堂由法籍建筑工程师范兰神父(AugusteFerrand)设计,筹建。在极艰苦的条件下;神父组织教友们一起开凿海边的火山石,将海珊瑚烧制成石灰,就地取材建成了这座雄伟的哥特式天主教堂。教堂高23米,长56米、宽17米,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教堂内可容纳教徒1200人。</p> <p class="ql-block">1938年日寇入侵,教堂成为村民的避难所,不久日寇逼迫住堂的两位神父把所有人交出来,两位神父誓死不从,被日寇杀于放哨所。和平后,骨骸迁葬教会圣地。1946年古右道神父接任本堂,重整教务,恢复宗教活动,继办小学,开设诊所……周恩来总理夫人邓颖超女士曾到本教堂参观,捐助人民币一万元,购置跪凳、台椅,铺砌地板。</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保存着许多精美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教堂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是中西文化融合共生的历史见证。整座建筑主要取材于海底珊瑚沉积岩,运用周密的力学设计建成,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哥特式教堂,外表高耸的罗马式尖塔有着“向天一击”的动势,造成一种“天国神秘”的幻觉,堪称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五彩滩——</p><p class="ql-block">五彩滩,“最适合看朝阳,但得赶上退潮才好”。我们很幸运,正好赶上退潮!</p><p class="ql-block">五彩滩,真是令人震撼的景观!这是一幅气势恢宏的海蚀地貌画卷。海蚀崖高高耸立,崖面的叠层岩色彩斑斓,层次分明,仿佛是大自然用岁月的笔触精心描绘的画作。那一道道纹理,记录着火山喷发与海水侵蚀的漫长历史,每一层都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五彩滩,自然是以其斑斓的色彩而闻名。火山岩是这场色彩盛宴的主角,红的热烈奔放,如燃烧的火焰;黑的深沉厚重,似神秘的夜空;黄的明亮温暖,像初升的朝阳。这些色彩相互交织、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仿佛是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美得让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退潮后的海蚀平台,像是一片被岁月打磨的奇异世界。宽阔平坦的平台上,布满了错综复杂的海蚀沟,犹如大地的脉络,延伸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轻轻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脚下的火山岩粗糙而坚实,仿佛能感受到它在亿万年时光里承受的风雨洗礼。沿着海蚀沟漫步,只见沟中的海水清澈见底,小小的鱼虾在其中自在游弋,为这片寂静的世界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而海滩边的古代采石场遗址,更是为五彩滩增添了一抹人文的色彩。那些光滑平整的石墙,是涠洲岛先民智慧与勤劳的见证。在岁月的长河中,它们静静矗立,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不禁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充满了敬畏与遐想。</p> <p class="ql-block">涠洲岛作为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所有景点的特点都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片景观神奇的的是有一大片神秘的海滩,黑色的火山岩礁石上密密麻麻附着无数贝类,仿若给礁石披上粗糙的铠甲。浅浅水洼中,细碎珊瑚石与沙砾清晰可见,在微光下闪烁。</p> <p class="ql-block">沙滩上布满了黑色的火山石,他们静止于沙滩上,在海水的潮起潮落间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荻洲素浩渺,碕岸凘碐磳”,很有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孟郊的《寒江吟》的意境。</span>虽然火山石突兀<span style="font-size:18px;">碐磳,但6岁的关关小朋友玩得很开心!</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有火山岩层层叠叠的岩石,只是它的色彩要比五彩滩单调得多,黑色、赭黄色与灰白色的岩层交错,这似乎是一种更为原始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山岩洞,正是海蚀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这处景观还有更险要更震撼的取景地,我们只是走过路过吧!</p> <p class="ql-block">涠洲岛鳄鱼山火山口——</p><p class="ql-block">这个景点是鳄鱼岛的标志性景观,位于涠洲岛南湾西侧鳄鱼岭,在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是涠洲岛旅游核心 ,也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海岛火山口。</p> <p class="ql-block">这是矗立在鳄鱼山顶端的灯塔,格外清新醒目。涠洲岛灯塔,塔高18米,射程18海里,并配置雷达应答器。涠洲岛灯塔(原为灯桩)1956年由海车部队设立,原为铁架结构,1969年改建为石塔,1982年,移交湛江航标区管理,1989年进行过改造,1994年晋级为灯塔。2002年,原址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同年移交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北海航标处管理。</p> <p class="ql-block">涠洲岛上的大炮,涠洲岛具有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守卫着我国的北部湾和南海安全。此炮台产于清嘉庆年间,是当时扼守海岛的重要工具。2004年在涠洲岛西南沙滩发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汤翁台,为纪念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而建,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到过涠洲岛。明万历十九年间,汤显祖被贬谪赴任徐闻县典史,游览涠洲岛时所作诗歌。明代对涠洲岛进行了有效管理,当时岛上驻有“游击”将军,其品秩通常为从三品。</p><p class="ql-block">汤显祖写给涠洲岛的诗是《阳江避热入海,至涠洲,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诗文如下:春县城犹热,高州海似凉。地倾雷转侧,天入斗微茫。薄暮游空影,浮生出太荒。乌艚藏黑鬼,竹节向龙王。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闪闪星河白,盈盈烟雾黄。气如虹玉迥,影似烛银长。为映吴梅福,回看汉孟尝。弄绡殊有泣,盘露滴君裳。</p> <p class="ql-block">鳄鱼岛为象形而名,从这个角度来看,形状酷似一只“绿色巨鳄”,仿佛随时准备扑向海岸,捕食过往的渔船。但别被它的名字吓到,这里有着绝美的海景,湛蓝的海水与郁郁葱葱的森林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鳄鱼山火山口海蚀洞,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天然洞穴。洞内岩壁布满蜂窝状孔洞,展示出独特的火山地质特征,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鳄鱼岛上的通天洞。除有一个海水进出的近水平洞口外,还有一个直通高海蚀平台面的竖直洞口,称为通天洞。通天洞发育在高海蚀平台上,为海水沿构造节理冲蚀,形成蜿蜒曲折的海蚀洞,受到岩石层的阻挡,潮汐水流向上冲蚀,久而久之,造成顶部垮塌,形成的底部与海水相贯通的竖井和天窗。通天洞的形成条件往往是潮汐与构造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此处景点称为藏龟洞,有一状如龟头的岩块伏于洞口2m处,其身体隐藏在洞壁肉,海龟头朝洞口、窥视大海,犹如活动的海龟,栩栩如生。这是海蚀洞的一种特殊情况,形似海龟的火山岩在潮汐侵蚀过程中垮塌下来,在海浪长期冲刷下,形成现在的形态,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涠洲岛鳄鱼山火山口很有看头,可以沿着木栈道环绕鳄鱼山,仔细欣赏火山岩奇观,感叹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品味涠洲岛这一神奇的世界地理奇观,只是我们时间匆匆,只是走过路过吧,但一切美好将用永远留在心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