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说到七老八十岁总感觉到会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触目惊心。时间真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自己就到了这个年轮。那些绿肥红瘦的曼妙,晓风残月的惆怅还有发奋图强的磨砺与盼子成材的艰辛,瞬间就消失在远方。然而我并不留恋也无悲伤,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回不去的曾经;虽然历经坎坷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更重要的是我现在拥有一个亲情幸福的大家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我有一个恩爱如初的老伴和一群孝顺可爱的孩子,尤其是我的儿媳,不是亲生却胜过亲生。这大概就是上苍的赐予吧。</p> <p class="ql-block"> 的确,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好家庭,儿女孝顺,孙子贤良。我们老俩口随着年龄的日渐衰老而亲情更加浓厚,既便是分开一时半刻都时时在惦记着彼此的健康与安危。儿女们为让父母开心愉悦千方百计费尽了心思。带着我们几乎看遍了我们想看的的美景。我俩一旦身体不适孩子们便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寻亲找友,妥贴安排医治,而且分工有序的到医院轮流守候细心照看。早晚接送,体贴入微。</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冰柜、冰箱里总是装满着孩子们特意从乡村寻觅来的优质食物。每遇需要花钱都是儿女们搶着付款,如果我们试图归还,儿子便会质问:“我是否真是你们亲生的?”相“要挟”。这时我俩也就只能莞尔一笑,无可奈何。在孩子的心中只要父母富有,做人才有底气;心里想着的全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然这样次数太多了我们也会有些许内疚的,因为我们毕竟都有自己的退休金啊。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span><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儿女好孙儿女自然也好,记得以前每年春节我带儿孙们回老家看望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孙儿女们进门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扑到太奶奶怀里亲密拥抱,毫不在乎太奶奶身上是否有老人的异味。他(她)只知道这是爷爷的妈妈,自然也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这种温馨的情景何尝不使人感动,但我却从未流露过喜悦之情,因为他们是自己的孩子,这些都是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span>有人或许会以为这是在炫耀,在吹嘘,在自作多情,那你就真的错了。这人世间像我这样和谐幸福且儿女孝顺的家庭又何止万千。不和谐的毕竟寥寥无几。我只是说岀来了而已。或许有人会怀疑这是在写文章讨好儿女,试问,天下有几个无良之辈是几句奉承话就能改变其品行心性的呢?我是一个自视清高甚至颇有点傲气的人,而且各方面的条件也还算优越,我的儿女也都是诚诚实实的孩子,若论孝顺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有必要花这样的心思去讨好他们吗?这样的伎俩我还真的不会做也不屑为,与我的性格大相径庭。</p><p class="ql-block"> 是的,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天下比比皆是,更多的父母们是幸运的,希望大家都能和我一样好好的珍惜眼前,享受当下。 </p> <p class="ql-block"> 亲情是与生俱来的,源于血缘。应该是任何情况下都剪不断拆不散的。然而似乎也不是天下所有的亲情尽皆如此。似乎也有个别另类是需要经过岁月的洗礼才能彰显出亲情的浓淡;物欲的诱惑才能考验出亲情的真假。当然这是极少数的家庭。我们人人都需要亲情,渴望亲情。所以有些亲情也是需要用心去呵护的啊!</p><p class="ql-block"> 孝顺与亲情是同义词,只是孝顺乃亲情的升华。 然而在这世上也有少数不尽人意的家庭,我想在这里劝劝这些家庭的父母和儿女们。“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不管你年轻时是如何叱咤风云,一旦到了老年,便会有太多的力不从心,太多的胡言乱语,太多的气味难闻。尤其是那些居住条件不好且缺乏经济来源的老人。“久病床前无孝子”啊,为人子女者久而久之难免也会有厌烦的时候。此时父母也应该以慈爱之心对待晚辈,不以其小过而耿耿于怀,如果儿女曾让你不快也不要放在心上。儿女年龄再大在父母眼里永远只会是自己的孩子,孩子有点不周到做父母的自然是不会也不应放在心里的。痛爱自己的孩子这可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的共性,其他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类乎!父母爱子是天性使然,儿女孝顺乃天性加良知所致。</p><p class="ql-block"> “孝顺”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重,更是对自己良知的尊重。何谓孝,即父母年老后不需要刻意讨好儿女,不需要在儿女面前小心翼翼,不需要担心由于自己的衰老变得蠢笨而惹儿女嫌弃。哪怕一无所有也因为是自己的儿女而无所忌惮,而儿女对父母最好的孝道就是好好的维护父母年轻时的强势,让其在儿女面前永远底气十足。尤其是对那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可怜老人,儿女们更应该尽可能让他们过得开心、过得安心,不要让他们有穿吃住行的忧虑 。</p><p class="ql-block"> 曾有人说孝道是一种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内容。 我们的祖先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古训,炎黄子孙们尽皆遵循。古人曾留下过“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诸事不顺皆因孝”……等箴言。当然这里有一些唯心的东西,現在很少有人提及了。但旣便你不信这些,做人的良心,对待老人的怜悯之心总也应该有的吧,更何况还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呢。要知道最伤害人的永远是言语啊!你还真的别不信,但凡孝顺父母善待他人者几乎没有几个混得差的。那些忤逆者好像也没有几个混得好的。至少在我的周边乃至我所熟知的人群中是如此。当然,这也许是偶然的巧合罢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前面已经说过, 但凡孝顺者冥冥之中自有好报。这不是唯心的,因为你的孝顺至少会在你自己的儿女身上潜移默化,这一点也不假。当然,孝顺或许也是先天赋予的善良人品所致,是强求不来的!如果想要天下儿女们都能如此也未免有些过于苛刻了。但我仍然希望人人都能善待自己的父母,哪怕你是强装的。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了。 </p><p class="ql-block"> 孝顺是对生命的感恩,是对亲情的珍视。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石,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孝子们用自己的担当和行动书写出人间最真挚的情感篇章,这是社会宝贵的财富,也是社会进步的高度体现。不仅是一种责任,同时也能让亲情成为儿女们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和回忆。 </p><p class="ql-block"> 我主张的是用生前的亲情代替死后的哀荣。</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做儿女的在父母生前出自内心的痛爱、孝顺。让父母在人前人后都倍受尊重,有的父母到临终脑子依然清醒所以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而大多数人在弥留之际便会糊言乱语,信口开河乱发脾气。儿女此时却毫不介意,就当父母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只要他开心就好,这就是割舍不了的亲情。这些孩子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心中只有对父母的深情与责任。他们的行为举止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着周围的人,让古老的美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光彩与生机。而父母一旦去世他们会心痛、会悲伤,他们或许也会不惜请人为父母遗体洗抹装饰,也会按传统习俗烧些纸钱,放些哀乐,敲敲锣鼓。尽管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我并不主张。但这些孩子们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虽不赞成这样做,但也觉得情有可原。不过要知道你的难舍与悲伤只会在事过一段时间后才会达到顶峰的啊。</p><p class="ql-block"> 其实对父母离世的痛心会出現在父母离开后一段较长时间里,刚去世时来不及过度悲伤,这是因为事发仓促使然。深度的悲伤是出現在日后的回忆里,尽管你在父母生前已经尽了孝道,做得非常好了但你仍会不时的会想起父母在世时你应该做得更好,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尤其是当你自己的孩子对你倍加呵护时你会触景生情而更加内疚,更加心疼欲裂甚至流泪不止。这种情绪将会伴随着你的每日晨昏直到永远。当然这也只有那些天生心地善良,情感丰富且脆弱的人才会如此。</p><p class="ql-block"> 最可恨的是生前不能善待父母,死后却花圈、纸钱、鞭炮、哀乐、请人哭灵,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一场声势浩大的丧葬仪式来炫耀自己的富有。这当然是少数人,或许他们也只是在遵循“丧葬定律”而强装悲伤罢了。我的住所楼层较高,远处的声音都近在耳边。过不了几天便会传来鞭炮声、锣鼓声、高音喇叭声。这都是所谓的“孝子们”在办“白喜事”。不惜重金请来乐队,吹吹打打的一折腾便是数日,搅得四邻不安。而个别“孝子们”则听着高音喇叭里播放的“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的乐曲而暗自窃喜。当然也不尽然,也有少数“孝子”确实在伤感,那或许是因为死者生前有优厚的退休金,一旦死去便从此失去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而真正伤感;不过大都是因为总算甩掉了一个累赘而暗自窃喜。殊不知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自以为如此一闹在众人眼里就是理所当然的大孝子了。却不知等待你的也别无二致,其心可诛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们惯用“寿比南山”之类的词藻来为老人祝福,而我则以为“长寿”是人生莫大的悲哀。(当然,身体健康者智商未减者不在此列)。因为长寿大都只能给自己带来痛苦与煎熬,给孩子带来难堪与麻烦。我主张父母生前凡小病一定要治,让他们健健康康没有痛苦,开心度日。而一旦患了大病或者年过耄耋就万不可再治了,因为这只会是延长他(她)受折磨的时间。连上个洗手间都要人帮忙,洗澡就更不可能了,浑身的异味老远就会呛鼻,尊严尽失。你看着必然也会心痛的。或许他会自寻了结,(如果他还有这个能力的话)。这更是你所不忍心见到的吧。所以一旦得病便不要再治了。苟延残喘的日子是难熬的啊,这𣎴是一个孝子所为的。更何况父母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儿女长时间做久病床前的孝子啊。</p><p class="ql-block"> 人们总想以一种优雅的姿态告别这𠆤世界,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当生命的烛光即将燃尽时,没有恐惧,没有遗憾。只有对这个世界深深的眷恋,对自己的孩子们美好的希望与祝愿,看着自己的孩子们而从容的自然而然地离去,这就是人生之大幸啊。就像我的孩子们,你们对父母的爱让我们如沬春风,吹散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阴霾,温暖了我们的脕年。这是我们此生最骄傲和最大的财富。我们一旦离去,孩子们不应有丝毫的悲伤,因为你们对父母的孝顺是长存的,你们灿烂的生命是永远不会褪色的,你们应该以笑代悲,勇敢的面对未来,面对人生,积极向上,不负韶华。只要我们不被遗忘,父母就永远不曾离开你们,就当我们出了一趟远门吧。</p><p class="ql-block"> 爸爸的抑郁症是从孩提时便巳患病,只是程度较轻。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发展到颠狂的地步是因为有你们这些孩子的陪伴与安抚。我現在还能写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字已是万幸了。这一点你们应该感觉到深深的慰籍啊。</p><p class="ql-block"> 我主张死后应一切从简从速。千万不要让老家的亲戚朋友知道,大家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别绐他们添加精神负担了。知道了若不来于心不安。要是来一趟却要车马劳顿,就别为难他们了。同时也不要让父母身边的生前好友目睹遗体的狰狞面目,让人们心目中留下的是父母生前的音容笑貌。人死后不要为其更换衣服鞋袜等,也不要洗抹遗体。准备一大些的被单,重金雇请俩胆大之人将遗体一裹快速送殡仪馆立即火化;二是就近将骨灰撒入河中或用孩子们自己的无人机播撒到山峦草地中,让骨灰“化作春泥更护花”,要记住:千万不要污染环境哦。记得与相关政府部门联系免招非议;三是不要举办任何形式的纪念仪式包括追悼会;四是绝对不要竖碑建墓。 之所以大家还在修墓立碑,主要是飞撒骨灰尚未形成人们的共识,总以为这种方式是对传统的背叛,却不知是丧葬文化本真的回归。所以建墓竖碑仍是传统的风俗习惯。另外一个原因是部分人为了在每年清明带上儿孙去墓前拜拜,缅怀一下父母生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这是一种思念亲人情感所致,值得尊重也无可厚非。然而却也有一种人则是请求保佑全家平安且升官发财,辉煌腾达。殊不知很多死者生前连自身的生存都不能自保,死后却要保佑后人宏图大展。岂不是天大的笑话。我觉得每当思念父母便到遗像前看看就行。而且父母死后作为儿女孙儿女会时常思念,若到了玄孙一代就不知道此人谁也。更何况国家也是主张丧事从简而且制定了不能占用耕地的具体规定。</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时代不同了,社会在进步。那种古老的丧葬习俗也必须改一改了,仔细想想,那种丧事大办又有何意义,无聊之极啊。不要一个星期人们便会忘得一干二净,只知道你很有钱罢了。所以希望我的儿女们能遵父嘱,敢为人先。切记啊!</p><p class="ql-block"> 人老了,脑子不好使了。原谅我逻辑混乱思维不清,语无伦次了,不过这是我们老年人的肺腑衷言,我想,也是很多老人想说而不敢说的吧。</p><p class="ql-block"> 篇幅很长,文字粗糙拙劣而且啰嗦,您能耐着性子看完,委实难为您了,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