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闲来,与家人到我省西南的海滨城市——湛江市游玩,并随旅行团到隶属湛江市的我国第一大火山岛一一硇洲岛一游。</p><p class="ql-block"> 硇洲岛, 古称硭,是一个大约20—50万年前由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海岛,也是中国第一大火山岛。硇洲岛,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毗邻东海岛,现行政归属于湛江市东海岛开发区硇洲镇。面积56平方公里,据政府统计资料显示,岛上居住人口近10万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在湛江东海岛的东南码头坐渡轮过海前往硇洲岛。东海岛已经有桥与湛江市区相通,硇洲岛是东海岛外的岛外岛,人们上岛下岛都要靠渡轮转运。</p><p class="ql-block"> 这里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是“湛江八景”之一,美曰:“硇洲古韵”。</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迎着娇阳走出东南码头,走向渡船。</p> <p class="ql-block"> 上硇洲岛有两种船(应该是三种船)可乘。</p><p class="ql-block"> 一种是客轮(也叫水上巴士),15分钟走一趟,票价每人16元。我们就是乘坐这种渡轮。另一种是汽车渡轮,30分钟一班(节假日随滿随开),乘客8元/人,汽车视车型收费。第三种是大飞(属私人营运),遇急事或两种渡轮停运后要上下岛的,当面议价,谈妥就开。一般情况下,海事部门不提议游客乘坐大飞上岛。</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航的汽车轮渡。不知是有意所为或无意形成的,轮渡的侧面构图有如一个卡通图像,让人看着不觉有点趣味横生!</p> <p class="ql-block"> 正在等待上船的车辆。可能是假日的缘故吧,上下岛的车辆蛮多的!</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将乘坐图中的客轮上岛。客轮名字很好听:红嘴鸥。</p> <p class="ql-block"> 团友们在轮渡方指定位置轮候上渡船。当地的村民不失时机的向候船的游客推销当地盛产的火龙果。</p> <p class="ql-block"> 团友们船过船的登上即将开航的渡轮。据我所知,海事部门是不允许客轮经营者让客人船过船地登轮的!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游客失足落水溺亡事故。由于现场无人监管,乘客也只能“肉随砧板上”了!</p> <p class="ql-block"> 上了船,通过渡轮的舷窗看外面的景物仍可见舷窗上的水迹,证明摆渡的过程还是可能遭遇海浪拍窗的。</p> <p class="ql-block"> 透过不大清晰的舷窗不时的可见不少的网箱养殖渔排。</p><p class="ql-block"> 硇洲岛周边海面海水温度适宜,咸度适合,是我国南海大陆架的一个肥沃渔场,盛产名闻世界的硇洲鲍鱼、龙虾等名贵水产。</p><p class="ql-block"> 由于正值休鱼期,禁止捕捞,我们将无法吃到(甚至见到)这些名贵海产。当地人戏谑说我们没口福了!</p> <p class="ql-block"> 突然,一只卡通大怪物出现在被海浪模糊了、不大清晰的舷窗上。仔细看,哦!原来是一艘外观绘画了一个卡通图形的汽车渡轮在舷窗一侧驶过……。</p> <p class="ql-block"> 经过近二十分钟的航行,从渡船的舷窗看到了岛上的码头和正待出航的往返渡轮。</p> <p class="ql-block"> 这是硇洲岛的水文监测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硇洲岛到了!</p><p class="ql-block"> 甫一上岸,火红的欢迎词“硇洲欢迎您”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硇洲岛是祖国南疆的一道天然屏障。 </p><p class="ql-block"> 岛上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和渔业,农业主要是香蕉和火龙果种植,附以少量蔬菜种植;渔业过去以远洋渔业为主,但现在岛上开展大量龙虾养殖、鲍鱼养殖业。硇洲岛设有鲍鱼养殖研究所,多采用沉箱养殖方法。在整个广东省范围,湛江硇洲鲍鱼都很有名气,历史上曾经作为皇家贡品。 </p> <p class="ql-block"> 离硇洲码头不远处有一座据说始建于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重建于清代咸丰年6年(1856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硇洲天后宫,当地人称“天后圣母宫”、“婆母庙”。中国凡近海或有靠海讨生活的人群的地方,大多都有天后宫或妈祖庙。在广东非闽南语系的地方叫天后宫,潮汕、福建蒲田、台湾一带闽南语系的地方叫“妈祖庙”。</p><p class="ql-block"> 该天后宫属于小众的妈祖庙,却也象广州菠萝庙那样建了个“小号”的“海不扬波”的牌坊。究竟是谁仿效了谁?我想智慧的游客、信众是心中有谱的!</p><p class="ql-block"> “天后圣母”、“妈祖”,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名叫林默,是现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人。据说她生前曾为护卫渔船,为渔民做了许多好事,因而深受渔民的赞扬和敬重。死后被当地渔民尊为“天后圣母”、“婆母”、“妈祖”等。因她是“护渔神”,所以渔民特别敬仰她,于是有渔民的地方都会建庙或立宫祭奠她,对她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 参拜完天后宫,我们就乘坐电瓶车向其他景点进发。</p> <p class="ql-block"> 沿途我们看不到有徒步行走的岛民。岛民们出行出岛的多开汽车;岛内走动的也都用上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在岛内见到的小汽车多是岛外游客自驾上岛游玩的。</p> <p class="ql-block"> 岛内居民大多是渔民。渔民靠海吃海,除了渔船捕捞,他们还从事海水网箱养殖。据说因为海岛周边的水质特别好!渔民们多养植如龙虾、鲍鱼等贵价海产品。</p> <p class="ql-block"> 非渔民的岛民则大多从事农业种植。岛上的农户除小幅种植稻粮外,大幅种植芭蕉(香蕉、粉蕉、皇帝蕉)、火龙果(白肉、红肉、黄肉)。</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不尽的芭蕉林、火龙果田随处可见。空气中不时的感觉到农田种植特有的泥土气息。</p> <p class="ql-block"> 大体观察岛上居民算是比较富足的。很多岛民都建有(或在建)的用于自住的砖瓦房。一幢幢宛如别墅似的小洋楼相影在芭蕉林后或火龙果田间。</p> <p class="ql-block"> 经过电瓶车十来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硇洲灯塔。</p><p class="ql-block"> 硇洲灯塔耸立在硇洲岛马鞍山上,是世界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灯塔之一。与伦敦和好望角的灯塔齐名。她见证了法国殖民地统治者掠夺中国物产,奴役中国人民的铁证!</p> <p class="ql-block"> 该灯塔建于1899年,是当年法国侵占广州湾(现湛江)后,为更好的掠夺中国物产,指引船舶进出广州湾而建。塔身都用规格一致的花岗岩石砌筑,榫卯结构相当牢固,灯具用160块三棱水晶镜片组成如蚌状灯罩,中置凸透镜。铜制的圆槽底座,盛入约3吨的水银作润滑剂,由发条牵引旋转,使灯光通过三棱水晶镜汇聚成强大的光束,光照射程26海里,光弧方位360°。灯具原用31.75公斤重锤钟表式发条牵引旋转,上链一次可转1小时40分钟,并控制灯具转速为5秒周期,1984年改用电动转速箱牵引旋转。</p><p class="ql-block"> 它是世界上现存两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也是国际著名航标灯塔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在硇洲岛的另一隔,岸滩尽是硕大的,黑黑的火山岩。彰显着它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有一座指引船舶航行的航标灯塔。不过这座灯塔比古老的那座灯塔小多了!现代船舶航行已经用上了北斗导航系统,很少依靠灯塔指引了!相信不用太久这类航标灯塔将会成为摆设或成为文物被后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 在硇洲岛的另一偶有一个海龟城。这海龟城实质是一个人工养殖海龟的养殖场。海龟城里大大小小的水池分养着大大小小的海龟。游客们繁忙地用养殖场提供的冬瓜块喂饲着海龟,也不时的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海龟城出处上书“海国揽胜”,从这个角度望上大海,海天一色,真的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个别游客在较为平整的岩滩上亲水……。</p> <p class="ql-block"> 导游带领我们走进岛上的一处密林深处,寻访一眼宋朝古井。</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密林深处看到了一眼井水清溋的古井。相传这是宋朝时期的古井。七百多年前,元军挥师南下,攻破南宋王都临安后,南宋将臣陆秀夫、张世杰等文武官员及十万士卒,护送年仅11岁的宋端宗和其弟卫王赵昺,躲避元兵追杀,于1277年3月,从东南沿海逃亡到硭洲岛(硇洲岛)。年幼体弱的宋端宗,一路上疲于奔命,担惊受怕,4月便在岛上病亡了,其8岁幼弟赵昺称帝,史称“宋帝昺”。1278年,张世杰等人护赵昺迁往新会崖山,后与元军血战崖门,全军覆灭,陆秀夫抱赵昺投海,苟延的南宋末代终结。因而岛上至今仍有部分“宋朝遗址”,如“宋皇井”等,依稀可见斑驳的历史痕迹。</p> <p class="ql-block"> 岛上盛产火龙果。由于运输途径的限制,加之来岛上旅游的游客也不算太多,岛民也民风纯朴,一元钱竟然可以买三四个拳头般大小的火龙果。</p> <p class="ql-block"> 硇洲岛是个离岛,与陆地不接壤,岛上又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新,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如果在开渔期上岛还可以吃到品质优良的海鲜水产。</p><p class="ql-block"> 相信在政府“美丽乡村、美丽海岛”的生态环境改造中,注意更多的搜集宋朝晚期为躲避元军追剿,留落岛上的历史痕迹,将大有开发前景。</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硇洲岛!愿您腾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影编辑:礁石鸣琴</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撰:礁石鸣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