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的文学艺术成就

李维政

<p class="ql-block">我先后4次去英国小住,其中最长的一次竟住了一年半(实为19个月)。由于多有闲暇,我便有意识的观察和了解英国的方方面面,并写了不少介绍英国的文字。在了解英国的过程中,我还阅读了不少介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资料,他传奇而又伟大的一生,不但令人敬佩且让人崇拜。为此,我写了《伟大源于平凡》的一段文字,简单介绍了丘吉尔。当我花了一年两个月的时间,详细拜读了丘吉尔《二战回忆录》这部320万字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煌煌巨著后,不由得让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何同时会成为一位画家尤其是文学家的呢?他的文学艺术之路是如何造就他的文学艺术成就的?</p> <p class="ql-block">丘吉尔小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由于其父忙于政治,其母忙于交际,把丘吉尔完全交给保姆照管。6岁以前的丘吉尔由于结巴加之语言表达迟缓,被父母认为是"问题儿童",说白了就是天性愚钝。7岁时,被其父送到圣乔治贵族学校读书,遂成为班上最顽皮、最贪吃、成绩最差的学生,经常被老师体罚。出于无奈,丘吉尔9岁时其父只好把他转学到汤姆逊学校,谁知他只对军事、历史、古典文学有兴趣,其它课程仍未见进步。他父亲又一次把他转学到专为贵族子弟开设的哈罗公学就读,丘吉尔不但成绩差还因和人打架从桥上跳下差点丢了性命。好容易熬到高中毕业,其父实在觉得丘吉尔不是学习的料,但考虑到丘吉尔对军事有兴趣,他的父亲决定让丘吉尔报考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经过三次考试终于被录取。其父这一算得上英明的决定从此改变了丘吉尔的一生!丘吉尔在皇家军事学院毕业时,成绩已由入学时的第105(全班150人)名跃升至第8名,不但克服了口吃的毛病,而且初步显示出演说家的潜能。</p> <p class="ql-block">1895年1月,丘吉尔的父亲在失意中英年早逝,同年7月,给了丘吉尔童年时母爱般照料的保姆谢世。双重打击下,丘吉尔没有沦落,而是勇敢地挺了过来,这一年是他"自立成人的一年"。</p> <p class="ql-block">1885年2月,丘吉尔军校毕业后分配到英国第4骠骑兵团任中尉。同年10月,他和朋友利用假期一起到古巴,《每日记事报》聘请他为记者,实地报道西班牙和古巴当地人民起义的战争,为该报写了不少实战的报道文章,也使丘吉尔爱上了写作和记者的生活。这也是他作为作家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1896年,丘吉尔随部移师印度,第二年印度北部地区爆发了反抗英军的武装起义,丘吉尔并没有投入战争,而是以《加尔各答先驱报》和《每日电讯报》记者的身份采访英军的行动,并以此为线索集结成他的第一部著作《马拉坎德野战军记实》,不久在英国出版。在印度的两年时间里,他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不但增加了历史知识、开阔了眼界,也为他今后的文学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从印度回国不久,丘吉尔通过关系调往埃及,不久即随军南下参与英国征服苏丹的殖民战争。在此期间,他忙里偷闲,写作并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萨伏罗拉》和反映英军镇压苏丹人民起义的纪实文学《河上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1899年9月,辞去军职的丘吉尔以《晨邮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英国和荷兰移民的后代布尔人),离奇的是他被布尔人抓获并拒绝释放(丘吉尔佩枪并参加英军的战斗)。他却乘着黑夜成功越狱并在一英国侨民的帮助下逃到英国驻莫桑比克领事馆,这使他在英国的名声大噪,被称为"出征的英雄"并开始他的政治生涯。这一年,他25岁。</p> <p class="ql-block">在这之后的20余年时间里,丘吉尔热衷于政治,先后当过议员、海务大臣、海军大臣、内政大臣等。后因在一战时达达尼尔海战中指挥失利而辞职。出于对英国的热爱,他亲自在法国参加一战抵抗德军,任火枪营营长,中校头衔。后辞去中校重新回到议会,但未得到应有的职务。</p> <p class="ql-block">1923年,丘吉尔到法国南部度假并小住了两年。正是在这两年时间里,他完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写作,全书共五卷,计1 95万字,堪称是一部巨著。</p> <p class="ql-block">1931年直到二战前,丘吉尔都处在"政治上的荒漠状态",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写作,先后出版了自传著作《我的早年生活》、给他的老祖宗马尔巴罗公爵写了传记《马尔巴罗的生平与时代》,并开始搜集资料准备《英语国家史略》的写作(该书于1956年出版),丘吉尔也随之成为全英国掌握英语单词最多的人之一(12万多个单词)。</p> <p class="ql-block">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保守党在英国大先中败给工党,丘吉利辞去了首相职务,这一年丘吉尔71岁,他遂收集资料开始《二战回忆录》的写作并于1953年完成。丘吉尔凭着这部320万字的煌煌巨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他走上文学之巅的重大标志。</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及的是丘吉尔的绘画水平。40岁以前,丘吉尔根本没抓过画笔,也从未受过绘画方面的技巧训练,可以说是位典型的画盲。1915年的某一天,丘吉尔在野外散步时,碰见几个小孩拿着画布在作画,他便走了过去从一位孩子的手中拿过画笔,心中不由地生发出一种奇妙的感觉。第二天他便买了画具,从此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并一发而不可收拾。绘画,给了丘吉尔力量,并陪伴了他的后半生。在绘画方面小有名气之后,丘吉尔也写了不少绘画方面的随笔,结集成《绘画作为消遣》一书出版。我曾认真拜读过他的《我与绘画的缘分》一文,描写之精到,用词之精准,唯美中透出几分幽默,令人叫绝,不失为是一位散文大家。1925年,丘吉尔参加了一个业余画家竞赛,举办方规定不得署名,不得有任何作画者的身份暗示。结果是:三位评委不约而同地都把一等奖投给了丘吉尔。85岁时(1959年),丘吉尔在皇家美术学院举办了个人画展,获得广泛好评。丘吉尔画作现存530幅,其中他画于1943年、赠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库图比亚清真寺宣礼塔》,在一次拍卖会上拍出700万英磅的高价,恰当地反映出丘吉尔绘画的较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对丘吉尔了解越多,崇拜之情就会更烈。所以,我在英国时专门参观了布莱姆妮宫,即丘吉尔庄园,丘吉尔首相出生于此,不久便搬离此地。我也专门参观了丘吉尔故居,那是丘吉尔度过晚年的地方,清山水秀,居高临下,视野开阔,雄踞一方。这里,不但有丘吉尔的办公室、书房,还有面积不算小的画室。故居不大但紧凑,周围没有高墙,地方也略显偏僻但幽静,有着掩不住的田园风光。我为有幸参观这两个地方而自豪!</p><p class="ql-block">丘吉尔,一位值得怀念和敬佩的真正大写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