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大风的那一天

洛水潺潺

<p class="ql-block">  起大风的那一天,也就是4月11号这天,一个噩耗传来,我的同事张西根大哥不幸因病去世。刚听到消息的一刹那,我如遭雷击,大脑一片空白。稍后,心底隐隐作痛,如痛失手足一般,悲怆之情涌上全身。风在耳边嘶鸣,云在眼前呜咽,与同事张西根生前交往的点点场面、幕幕场景,如汹涌波涛,一浪接着一浪,顿时在脑海中不断翻卷而来。</p> <p class="ql-block">  认识同事张西根,还是在九十年代初期,我们一前一后,先后走进检察院工作的那个时候。当时,教育口上调来的较多,当我知道他是从县政府办的秘书调进来时,很是吃惊,一个县里的大才子,怎么屈尊到这个地方工作。后来,随着交往的增多,才知道他性格随和,为人淡然,处事井然,有着一颗用法律周济天下的雄心壮志。我们都是先是从书记员做起,跟着老同志骑着自行车去下乡,记笔录,学办案。后来一同参加检察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他很是用功,曾见他把刑法刑诉法等法律知识要点,记在一张张撕成条状的纸上,装在口袋里,工作闲暇之时,随取随记,这种强迫自己记忆的诀窍,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是深刻。他先后在监所检察科、法纪科、控告申诉检察科工作过,在监所工作时,他给我说起形形色色犯罪嫌疑人的悔过经历,“这材料多丰富、多鲜活,可以作宣传用啊!”我随口这么一说,他竟然动起笔来,一篇接一篇的信息宣传稿件不断在市院检察信息和河南法制报上刊登。后来担任反贪局一科科长,控申检察科科长时,他还是笔耕不辍,特别是在争创“全国文明接待室”荣誉时,他才思泉涌,妙笔生花,重量级的工作经验介绍稿件纷纷出笼。他独出心裁,带领办案团队,进行上门公开流动听证,探索创新司法救助工作全市第一例,受到省市院的隆重表彰,正是由于工作务实,守正创新,最后,实至名归,创建成功。</p> <p class="ql-block">  在扶贫攻坚的那段日子,有一件事令我啼笑皆非。一次,我们同坐一辆车去下乡,包村包户,入户走访,看到他竟然拿了两瓶高度白酒,我问咋回事,他说,这户人家爱喝酒,可是捉襟见肘,经济紧张,于是,过年过节我就拿些酒去,暖暖他的心,让他好好干,把日子过好些。我当时还笑话他,扶贫还扶贫酒呢。后来,细想下来,他这是把帮扶户当成了亲人,像自家人一样的无拘无束,亲密无间。这几年,工作之余,还经常看到他有事没事,经常往帮扶村去,去走一走,看一看,还牵挂着村里的那些人和事。</p> <p class="ql-block">  说起来,我与他最熟悉的莫过于近邻的关系。他刚来单位的那几年,他与他爱人住在政府二楼的一间房子里,做饭休息都在这一间不到二十平的房间,非常的紧张。后来,新家属楼盖成后,我们住在一起,门对着门。那时,虽然工资不高,都是几百元的,但是,生活其乐融融。我看到他岳母经常住在这里,他岳母来我家串门时,常说起西根如何如何的孝顺她,如何如何的好,于是我知道了同事张西根的拳拳孝心,他把岳母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做到了无微不至,关爱有加。</p> <p class="ql-block">  肝病成为他一生最大的困扰。刚来我们单位时,就看到他脸色有些黄,才知道他肝上有些毛病,也看到他经常地吃药,或西药,或中药。最近几年,由于肝病发作的厉害,他作了几次手术,听闻今年又作了手术后,身体有些吃不消,经常恶心呕吐,吃不下去饭,谁知,竟然一病不起,最后没有挺过来,俘虏在手术后的康复中。料理后事的这几天,来来往往前来吊唁的人特别多,看到同事张西根的爱人一会儿哭,一会儿泣诉着治疗的种种不易,悲伤的氛围一直在我们的心头笼罩。火化那天,单位的同事几乎全部到场,作了遗体告别,追悼会开的很隆重,哀悼与追思、送行与告别,程式化的流程,仍然难以割裂我们心中的不舍与诀别。</p>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的风特别的大,似哀嚎,似呜咽,我凌乱在这无垠的风波中,茫然无序,孤单前行。唯一慰藉的,只有时下盛开的槐树花,串串洁白,迎风吐蕊,似凭吊,似追思,似暗香涌动而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