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的一天,微雨后的腾冲,秋意初起,空气中带着一丝清凉,又保留着些许夏日的余温。我们一家三口开启了此次旅行的第四站,去久负盛名的“天下第一银杏村”。虽不是银杏村最美的季节,一路上,我仍然满心期待,脑海中不断勾勒着银杏村那如诗如画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村口立着块斑驳的石碑,上面刻着“江东村”三个大字,字迹已被岁月啃噬得模糊不清。银杏村不仅以自然景观著称,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村内保留了传统土木结构的民居,青瓦白墙,古朴典雅,是电影《武侠》的拍摄地。据说这里有3万余株银杏树,树龄1000年以上的就有十余株,500年以上的有400余株,全村年产干银杏果55万余斤,是江东村的“摇钱树”。</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踏入银杏村的那一刻,一幅独特的秋日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密集的银杏树像是一把把巨大的绿色雨伞,满眼的翠绿开始微微泛黄,仿佛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正在为银杏叶悄悄染上秋的色彩。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斑。游人不多,一群军训的孩子整齐地坐在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上,正在聆听教官训话。银杏树下,散落着自然掉落的银杏和银杏叶,层层叠叠的,宛如千年万年都是这个样子。然而,空气中那股淡淡的酸腐气息,却给这美景添了一丝别样的真实感,这是银杏村独有的味道,是生命与自然交融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转过几道长满苔藓的绿色石墙,眼前豁然开朗。三百余株古银杏树擎着碧绿中开始泛黄的树冠,在灰瓦屋顶上连成一片碧绿的云海。秋风掠过,扇形叶片簌簌飘落,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像是谁打翻了盛满阳光的匣子。</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村子里,我们很快就发现了那颗江东村最为粗壮古老的银杏树,被称为“银杏王”,其树龄在1300年以上。这棵树不仅树龄古老,而且树干粗大,胸径约为2米。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巨人,静静矗立在这片土地上。粗壮的树干上挂着鲜艳的红绸,那是人们对它的敬畏与祝福。抬头望去,树枝上挂满了黄澄澄的银杏,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我和女儿围绕着它转圈跑,因为看不见彼此的感觉好像她童年的躲猫猫一样,她爆发出银铃般的笑声。遗憾的是我先生此刻逛到别处去了,没能用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我避开人群,往村子深处走去。拐角处有株仅次于“银杏王”的银杏树,树下有个穿蓝布衫的老头,正佝偻着腰用竹耙拢着落叶。他的动作很慢,耙几下就要停下来歇一歇。</p><p class="ql-block">“老伯,这树有多少年了?”我凑近问道。</p><p class="ql-block">老人直起腰,脊椎发出咔哒的响声。“我爷爷小时候,它就这么粗了。”他边说着蹩脚的普通话边伸出双臂做出合抱的姿势,咧开嘴,露出参差不齐的黄牙,“<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过这里最美的季节是11月份,满眼的金黄吆!”</span></p><p class="ql-block">他告诉我,这棵树结果特别多,但村里没人捡了。“现在游客嫌臭,村委会让我们天天打扫。”老人指着墙边堆成小山的银杏果,“这可是好东西,炖鸡汤能治咳嗽。”</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的小路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一条流水的沟渠旁。这里,村里的人们正忙着把收好的银杏脱皮,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大人们熟练地将银杏倒入特制的工具中,在电机不停地转动中,银杏的外皮便在水流的冲洗下迅速脱落。孩子们也不闲着,在一旁帮忙递着银杏,小小的身影充满了干劲。看着那一颗颗白胖的银杏在他们手中诞生,我深深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与银杏为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阳光变得更加温柔。我们走进一家路边的小店,点了银杏糕和一份热气腾腾的银杏炖鸡。金黄的汤汁里,银杏果圆润饱满,入口软糯香甜,鸡肉鲜嫩多汁,那独特的美味,是大自然与人间烟火的完美融合,每一口都充满了银杏独特的清香,每一口都暖到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离开银杏村时,我买了几袋银杏果,就当是弥补未能见到11月份最美银杏村的缺憾吧,可谁又能说缺憾不是一种美呢。这次旅行,不仅让我领略到了银杏村如梦幻般的美景,更让我看到了银杏村村民的质朴与智慧。那些金黄的银杏、忙碌的身影、温暖的笑容、<span style="font-size:18px;">空气中飘浮的若有似无的银杏村特有的酸腐味儿,</span>都成为了我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画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