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公园的魅力,源于邓友梅的小说《话说陶然亭》。虽然小说本身不算出色,但它的背景--陶然亭的历史和文化,却深深吸引着我。让我在2025年清明节后,欣然走进久负盛名的陶然亭公园,借绿春与花盛之光,将名亭一网打尽,并记录在此。</p> <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公园现共有迁建、仿建和自行设计建造的亭子36座,争妍竞秀,异彩纷呈。</p><p class="ql-block"> 陶然亭被称作是中国古建筑“亭”文化博物馆,主打一个多字,比皇家园林颐和园的25座亭子还多了11座。亭的样式丰富多彩,不愧为亭的博物馆。涵盖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一千多年以来的经典亭式。</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中国的四大名亭: </p><p class="ql-block">其一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由欧阳修命名, 因《醉翁亭记》而名垂干古。 </p><p class="ql-block">其二湖心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历史悠久,是西湖三岛中最早营建的岛。 </p><p class="ql-block">其三陶然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由工部郎中江藻建造,取白居易诗意命名。 </p><p class="ql-block">其四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后青风峡的小山上,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华夏名园亭,是陶然亭公园内富有特色的景观区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微缩展示。 </p><p class="ql-block"> 这里汇聚了各地名园的精华元素,巧妙布局不同风格的建筑,江南园林的婉约与北方园林的大气相得益彰。亭台楼阁、水榭回廊造型精美,飞檐斗拱尽显古朴韵味,奇石假山形态万干,与绿树湖水相映成趣。园林中的匾额、楹联等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多引用古代诗词歌赋,体现“天人合一”思想。 </p><p class="ql-block"> 华夏名园亭为游客提供了欣赏中国园林艺术的便捷之地,使其能在一处尽览各地名园风采, 对传承和弘扬传统园林文化意义重大,是陶然亭公园的重要文化景观和热门游览点。</p><p class="ql-block"> 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结合,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我从陶然亭北门进入,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江亭观鱼亭,窑台映雪亭,窑台和瞰秋亭。</p> <p class="ql-block"> 江亭观鱼是陶然亭公园的一处景观,位于公园北门东侧。该景观取白居易“绿萝潭上不见日,白石滩边长有风"的意境,运用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造景手法构建而成。 </p><p class="ql-block"> 在景区内,有人造湖,湖水清澈,游鱼嬉戏其中,湖边设有钓鱼区域,供游人休闲娱乐。湖东侧有一座三柱六角亭,造型美观,为游人提供了休息和观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窑台映雪是陶然亭公园富有特色的景观。 </p><p class="ql-block"> 它所在的窑台是明清时期黑窑厂的遗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窑台地势较高,过去是人们重阳登高的好去处,文人墨客常在此聚会、吟诗作对。 </p><p class="ql-block"> “窑台映雪”景观中的映雪亭,为圆形攒尖顶, 红柱灰瓦,檐下有精美装饰和苏画,造型美观。其名源于古籍中对窑台秋景“重阳后,苇花摇白,一望弥漫,可称秋雪"的描述,冬日雪后,窑台银装素裹,与周围景色相互映衬, 更具韵味,故而得名“窑台映雪”,成为公园内一处独特的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窑台起源于金元时期的民间窑业,明永乐年间成为官方黑窑厂所在地,清康熙后转为民营, 后因窑神庙建于高台而得名。乾隆中期,慈悲庵僧人在窑台建真武殿,后又有太清观等庙宇,周边还有众多古庵,使其成为文人雅士云集之地。 </p><p class="ql-block"> 从景观上看,窑台地势较高,登台可赏"西山晴雪”“芦荡落霞”等美景,重阳后苇花似雪, 景色迷人,“窑台映雪”也因此闻名。这里既有自然野趣,又有浓厚的人文氛围,是陶然亭公园内的重要景点,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瞰秋亭位于公园西南山上。它是一座四角攒尖顶的亭子,造型古朴典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据说登上瞰秋亭,极目远眺,公园的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瑞像亭位于陶然亭公园东北山顶,是全园诸山中之最高峰,峰高25米。</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点:该亭为六角重檐攒尖顶,十二柱亭,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十分精巧。亭南有李铎书写的“瑞像亭”三个金黄大字,周围用灰砖砌了一个围墙,墙上镶着一些黄色的琉璃瓦,看上去更显得瑞像生辉。 </p><p class="ql-block"> 文化价值:瑞像亭是一座具有900年历史的金代古亭,它不仅是陶然亭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该亭的迁建,不仅保护了文物,也为陶然亭公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报春亭位于陶然亭公园的最东北角的山脚下,建于1985年。</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座四角方亭,被周围大团大团的迎春花丛包围着,每到冬去春来,迎春花开,<span style="font-size:18px;">亭旁配置的松、石与金黄的花朵相互映衬,明媚灿烂,营造出春意浓浓的迷人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 澄怀亭和知津亭位于西湖北岸边,两亭之间有石桥步道相连。它们是公园西湖的重要景点之一,为游人提供了绝佳的赏景与休憩之地。</p> <p class="ql-block"> 姊妹亭是一座连体双亭,位于公园的湖心岛上。是由两个相同的四角攒尖顶亭子相连而成,造型独特,寓意着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亭子的梁枋、天花板上绘制有精美的苏式彩绘,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望瑞亭位于陶然亭公园东湖之畔拐角处,是一座四角亭。</p><p class="ql-block"> 其名“望瑞”,取其与在东湖北岸山顶上的“瑞象亭”遥遥相望之意。望瑞亭造型简洁古朴, 为单檐四角攒尖顶,具有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倚新亭是一座富有特色的亭子。它倚岸而建,临近湖水,游客可以在亭中观赏到湖中游船缓缓而行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这里正好有老人们聚集在此,高唱红歌,意气风发。</p> <p class="ql-block"> 海棠春晓亭位于陶然亭公园东南端的小山上, 因周边有很多海棠树而得名。每当春季海棠花绽放时,这里花香四溢,花竹松亭相映,优美恬静,令人流连忘返,是公园内一处重要的赏景和休憩之地。</p> <p class="ql-block"> 南屏晚眺亭的名字源于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南屏晚钟”是指南屏山净慈寺傍晚的钟声,而陶然亭公园的南屏晚眺亭,可能是借其名,意在营造出一种类似的宁静、悠远的氛围。 </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座传统的中式亭子,飞檐斗拱,古朴典雅。亭子的建筑风格与陶然亭公园的整体景观相得益彰,为公园增添了一份文化气息。 </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是为纪念革命烈士高君宇而建。高君宇与石评梅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 他们曾常在陶然亭畔漫步。 </p><p class="ql-block"> 此爱晚亭并非湖南岳麓山的同名名亭。它坐落在陶然亭公园内,周边景色优美,树木葱茏。 亭子风格简约,具有传统式建筑的韵味,为游客提供了一处休憩和缅怀先烈的地方。它承载着对革命烈士的纪念与缅怀之情,也见证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成为陶然亭公园内一处具有特殊意义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澄光亭位于北京陶然亭公园的湖心岛南侧,是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中式建筑。 </p><p class="ql-block"> 它始建于1953年,为四角攒尖顶的木结构亭子。亭梁上饰有苏式彩绘,色彩绚丽,图案精美, 多以花鸟、人物等为题材,展现出浓郁的艺术氛围。亭子整体造型古朴典雅,与周围的湖光山色相互映衬,和谐统一,为公园增添了一处富有文化韵味的景观,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休憩和赏景之所。 </p> <p class="ql-block"> 锦秋亭位于陶然亭公园湖心岛的锦秋墩山顶。 它初建于1953年,为茅亭,1964年改为石片瓦顶。亭子为四角攒尖顶、木柱结构,四面有长坐凳,造型古朴。 </p><p class="ql-block"> 此处原为花神庙遗址,周围绿树成荫,左临湖光,右揽山色。山脚环绕着金银木,秋末冬初时,果实累累。1983年冬,周而复取"锦秋墩” 古意,为亭题额日“锦秋亭”,悬于亭南檐下。 </p> <p class="ql-block"> 揽翠亭位于燕头山顶,与锦秋亭对景。</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点:揽翠亭为四角攒尖顶,单檐飞展,造型简洁而典雅。亭身四周通透,设有美人靠,可供游客休憩观景。 </p><p class="ql-block"> 观景视野:登上揽翠亭,极目远眺,陶然亭公园的美景尽收眼底。近处,绿成荫,花草繁茂,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远处,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尽收眼底,让人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感受北京的独特魅力。 </p><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揽翠亭不仅是一座观景亭,更是陶然亭公园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陶然亭公园的发展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 风雨同舟亭坐落于陶然亭公园西湖东岸半岛, 与湖心亭遥相呼应。1991年安徽遭受特大洪灾,为感恩全国尤其是首都各界的倾力援助, 安徽省政府以0.75的比例仿徽州沙堤亭在此修建。 </p><p class="ql-block"> 亭子为三层建筑,底层外檐环绕着十二根石柱,设有飞来椅。歇山顶搭配飞椽出檐,八个翘角悬挂铁马,起翘飞檐上有五脊六兽,蹲兽简化,吞兽改为鱼形。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困难时刻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是民族团结的生动体现。</p> <p class="ql-block"> 清音阁与云绘楼一体,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在中南海东岸,1954年迁建于陶然亭公园西南部慈悲庵西原武家窑遗址。</p><p class="ql-block"> 这组建筑呈“L"形,云绘楼坐西朝东为三层楼阁,一层与二层间檐下有乾隆御笔“云绘楼”匾额,清音阁坐南朝北是二层楼阁,门额有“清音阁”牌匾,二者一、二层相通,由彩画游廊连接,具江南风格。</p> <p class="ql-block"> 陶然亭位于北京陶然亭公园内,是清代的名亭,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p><p class="ql-block">名字由来: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时,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诗意,题“陶然”二字为额,亭名即由此而来。 </p><p class="ql-block">建筑特点:陶然亭虽然称为亭,实际上却并非亭,而是一座与一般房舍并无大差别的敞轩,面积约90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 </p><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是封建士大夫、文人墨客聚会游览的地方,留下了很多诗文作品。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进行革命活动,而成为北京的一处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是园内一处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位于陶然亭公园慈悲庵内,坐北朝南, 约建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是慈悲庵内唯一的高层建筑。其面阔3间,进深1间,高约10 米,总建筑面积83.28平方米。阁前有小方亭,楼上朝南一面有廊,木质梁檩栋枋外露部分及亭、廊天花板饰有彩绘,颇为华美。</p> <p class="ql-block"> 华夏名亭原是自1985年修建的,是北京陶然亭公园的“园中之园”。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亭子建筑中负有盛名,将分散的名亭聚集在此。园内仿建了沧浪亭、杜甫草堂亭、兰亭、鹅池碑亭、独醒亭、二泉亭、醉翁亭、浸月亭、百坡亭、吹台亭、一览亭等11座名亭,又自行设计了太白(谪仙)亭,共计12座亭并依亭配景,亭景结合,相得益彰。流连园内,有如行在巴山楚水之间,或游吴越锦绣之乡的感觉,历史文化内涵更加深邃。</p> <p class="ql-block"> 陶然亭中的天下第二泉并非真正的泉眼,而是对无锡惠山泉的仿制。</p><p class="ql-block"> 宋代文学家苏轼多次到惠山品二泉水,写下“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也让其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 亭壁嵌有元代书画名家赵孟頫所书“天下第二泉”石匾,为整个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兰亭是对绍兴兰亭的仿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座方亭,亭前地面有黑白石子铺成的兰花图案,亭前小溪曲折,清流环绕,再现了兰亭“流觞曲水”的场景。亭后有仿右军祠墨池, 岸边山石刻有“墨华”二字。此外,附近的鹅池碑亭造型灵秀,亭内有“鹅池”石碑,亭前小池塘中白鹅嬉戏,充满生机。</p><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公园的兰亭仿建,让游客在北京也能感受到兰亭的古韵和书法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鹅池碑亭是仿建浙江绍兴兰亭公园内的鹅池碑亭。</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座三角亭,造型轻盈灵秀,颇具江南园林的韵味。亭内立有“鹅池”石碑,“鹅”“池”二字相传分别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所书,字体风格独特,一肥一瘦,相得益彰,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亭前有自然式小池塘,池中白鹅悠然自得地游弋,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绍兴兰亭的诗意情境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一览亭建于1993年,是全园仅见的建于山上的亭,根据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公园西南山顶,与东北山峰的瑞像亭遥相呼应,贯穿全园空间,十分壮观。该亭为石基四柱,砖木结构,具有南方造亭秀美多姿的特色,站在亭上,全园的亭、台、楼、阁、山水、树林等景色可尽收眼底。其周围还有李白、杜甫名亭景区以及百坡亭、兰亭等,布局相得益彰。 </p> <p class="ql-block"> 谪仙亭是陶然亭公园为纪念诗仙李白而建。</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为四角双层攒尖风格的飞檐起翘葫芦宝顶式半壁亭,高5米,进深1.9米,一半埋在山里,半露在外面,与自然山体巧妙融合。 </p><p class="ql-block"> 亭内碑刻:亭内立有贔屃碑一座,碑文由原安徽省省长傅锡寿题写李白九华山定名诗一篇,还镶刻着米南阳书丘睿作的《过采石吊李適仙》和苏适书杨荣作的《李白赞》。</p> <p class="ql-block"> 少陵草堂是华夏名亭园的重要景观,仿自成都杜甫草堂。 </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座茅草顶的亭子,古朴典雅,亭内石碑上刻有果亲王允礼所书的“少陵草堂”四个大字,字体浑厚秀润。周边种植着各类植物,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杜甫当年居住的环境,引发对诗圣的缅怀与追思。</p> <p class="ql-block"> 沧浪亭位于陶然亭湖西岸的小山上,是1985年仿建于江苏苏州沧浪亭公园内的沧浪亭。</p><p class="ql-block"> 其建筑为四面形,石梁石柱,歇山顶,古拙典雅,天花藻井雕龙精美。亭柱上刻有清代学者俞樾手书的集句联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集欧阳修句,下联集苏舜钦句,与周围林木苍蔚、湖水浩渺的环境相映衬,颇得崇阜广水之趣。</p> <p class="ql-block"> 独醒亭原型位于湖南省汨罗县玉笥山屈子祠前,相传原为风雨亭,屈原投江殉国后,人们为纪念他,根据《楚辞·渔夫》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的诗句,将其改为“独醒亭”。</p><p class="ql-block"> 亭为六攒尖顶,红柱碧瓦,彩绘鲜艳。擔额下有赵朴初和茅盾分别书写的“独醒亭”横匾。亭顶部采用“金龙藻井”,藻井周围还有蝙蝠、金龙金凤的图案,象征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 醉翁亭位于华夏名亭园内,是1986年仿建于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因欧阳修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而传名。</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点:仿建的醉翁亭与原亭无异,四角歇山顶,大檐细柱,有展翅欲飞之势。亭内有靠椅,两边各设小酒桌,以激发人们对欧阳修在亭上与朋友谈诗论文、饮酒赏景的联想。 </p> <p class="ql-block"> 百坡亭是1989年仿四川眉山三苏祠内的百坡亭而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百坡亭之名蕴含着对苏轼的纪念与敬仰之情,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p><p class="ql-block"> 百坡亭为桥亭结合的建筑,桥身宛如卧龙橫卧水面。亭为六角攒尖顶,红柱青瓦,彩绘精美。亭顶饰有荷花莲蓬造型, 体现出一种典雅的江南水乡韵味。亭身周围有回廊环绕,廊间设有坐凳栏杆,可供游人休息赏景。</p><p class="ql-block"> 亭周围湖水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花木繁茂。与周围的山水景观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诗意画卷之中。 </p> <p class="ql-block"> 浸月亭是1989年仿照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原亭而建的。</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点:浸月亭三面临水,为单檐六角攒尖顶,飞檐翼角,碧瓦细柱,造型轻灵。亭额书篆文“浸月亭”。 </p><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为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而建,亭名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诗句。相传亭址为三国时周瑜的点将台故址。</p> <p class="ql-block"> 吹台亭是仿照江苏扬州瘦西湖小金山西麓的吹台亭按1:1比例建造的,因清乾隆帝在此亭钓过鱼,亦称钓鱼台。</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点:吹台亭为方形,重檐四方亭,斗角黄瓦,面东装木刻镂空落地罩阁,临湖三面皆开圆月门。既无富丽繁杂的砖雕石刻, 又无缤纷夺目的彩绘油饰,显得朴实无华。 </p><p class="ql-block"> 周边景观:吹台亭位于公园西湖靠近岸边的水中,有短堤与岸上相连接。站在亭内,东面可看到风雨同舟亭,南面可以看见云绘楼·清音阁,西面可以看见浸月亭。此外,吹台亭周边的垂柳与荷花也为其增添了自然美景。</p> <p class="ql-block"> 湖心亭原亭位于杭州西湖中心, 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园仿建的湖心亭,不仅在建筑风格上与原亭相似,也承载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该亭为砖木结构,平面十字形, 重檐四角攒尖顶,构造较为复杂。它有20根主柱,其中四根长立柱支撑第一层亭檐,其余16根较短立柱分成4组,支撑呈十字形伸向四方的第二层亭檐。亭顶覆灰瓦,亭柱为朱红色,还设有斜背蓝式背椅长座凳,均为红色。梁枋外露部分饰有彩绘,色彩鲜艳夺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本人照</p> <p class="ql-block"> 春天的北京,正巧赶上31度高温,一大早就已是晴空万里,感觉像进入初夏一般。我在陶然亭中漫步,寻找各式各样的亭子,登上园中的小山,俯瞰整个公园。各类亭子隐约在花红柳绿之中,别有一番韵味。</p><p class="ql-block"> 沿着湖岸漫步,迎着有些炽热的阳光,我细细品味着每个亭子的故事。例如:浸月亭,凝聚着白居易送别友人的深情;吹台,因乾隆皇帝钓鱼而得名,成为名台;二泉亭,建在江苏无锡,与唐代陆羽和苏东坡的茶香故事紧密相连;还有会稽山下的兰亭,曲水流觞的意境让人陶醉。</p><p class="ql-block"> 鹅池的佳话、醉翁亭的音乐、独醒亭的哲学思考……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而陶然亭本身,更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坐落在慈悲庵内,由清康熙年间的工部郎中江藻所建,取自苏东坡的诗句“待到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p><p class="ql-block"> 总之,看着美不胜收的一座座亭子让我突发奇想,写一篇关于陶然亭公园亭子的文章在这里久久留存吧!因为观赏和思索,可以领略与理解全国各地的亭子文化,让心中积累一些生生不息的传统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