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积石山县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五山庙小学介绍

五山庙小学

<p class="ql-block">积石山县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以回族、汉族、东乡族、撒拉族等民族为主。这里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1. 民族文化:积石山县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节庆活动等在这里交融共存。</p><p class="ql-block">2. 历史遗迹:积石山县历史悠久,境内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址。例如,积石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曾是商旅往来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3. 自然景观:积石山县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黄河从县境流过,形成了壮丽的峡谷和河谷景观。积石山本身也是一座著名的山峰,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是登山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的理想去处。4. 经济发展:近年来,积石山县在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也逐渐走向全国市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5. 社会风貌:积石山县的居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尽管地处偏远,但当地人民勤劳智慧,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改善生活条件。总的来说,积石山县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是一个值得探索和体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积石山县的六张名片你知道是什么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积石山县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著称,其官方定义的“六张名片”是推动文旅发展、彰显地方特色的核心标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p> <p class="ql-block">1、大禹治水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积石山县是大禹治水传说的历史见证地。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这里的“积石”即指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积石峡。积石峡两岸峭壁险峻,黄河激流穿峡而过,传说中大禹曾在此凿山疏河,留下了“斧凿之痕”和“禹王石”等遗迹。这一历史背景使积石山成为中华治水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2、中国彩陶王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1950年,积石山县安集镇三坪遗址出土了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瓮,被郭沫若命名为“彩陶王”。这件文物造型雄浑、纹饰精美,以黑彩绘制旋涡纹和水波纹,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并被制成邮票发行。这一发现确立了积石山作为中国彩陶文化重要发祥地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3. 保安族聚居的地方积石山县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约95%的保安族人口生活于此,主要分布在“保安三庄”(大墩、梅坡、甘河滩)。保安族以独特的语言、服饰、饮食文化和锻制“保安腰刀”闻名,其腰刀锻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保安族的“花儿”民歌和传统节庆活动也极具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4、中国花椒之乡。</p><p class="ql-block"> 得益于独特的过渡带气候,积石山花椒以“粒大、色艳、味浓”著称,栽培历史超2000年。2004年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花椒种植面积达27万亩,年产近3000吨,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p> <p class="ql-block">5、生态旅游的乐园</p><p class="ql-block">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积石山县兼具高原俊秀与黄土雄浑的景观。境内有国家AAAA级景区大墩峡,以峡谷、瀑布、玻璃栈道为亮点;另有黄草坪、盖新坪、吊水峡等自然景区,夏季气候凉爽,是避暑胜地。历史遗迹如禹王庙、临津古渡、鲁班石等进一步丰富了文旅资源</p> <p class="ql-block">6. 世界民歌(花儿)采录地</p><p class="ql-block"> 积石山县是河州“花儿”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曲令种类多达百余种,包括《保安令》《河州大令》等。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民歌(花儿)采录基地”,每年的大山庄花儿会吸引众多民间歌手即兴对唱,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结这六张名片不仅涵盖了积石山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自然资源,也体现了其从传统农业向文旅融合发展的转型。通过“大禹精神”“彩陶文化”“保安族非遗”“生态景区”“花椒产业”和“花儿民歌”,积石山正以多元化的形象走向全国乃至世界。</p> <p class="ql-block">  一、学校概况</p><p class="ql-block"> 积石山县五山庙小学始建于1938年,学校占地30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26平方米。现有设5个教学班级和三个幼儿附设班。现有教职工11人,在校小学生17人,在园幼儿9人。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是一所办学理念鲜明、教学设施先进、特色文化突出、教师队伍优良、校园环境优美的村级小学。</p> <p class="ql-block">  二、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助推文明校园创建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成立由党总支书记、校长为组长,教导处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组员的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文明校园建设方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将文明校园创建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扎实开展。</p> <p class="ql-block">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优良师风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难有高质量的教育。五山庙小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心集中到教育教学上来,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聚焦“减负提质增效”,改变以往的教研形式,坚持以教学为基础,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创新教研活动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为根本,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严格落实教育方针,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全域覆盖实施劳动教育,推动学科育人方式变革。注重教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校内青年教师“一帮一”活动,定期开展“集体教研”、“大听课”“人都上公开课”等活动,带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同时,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常抓不懈,定期对教师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阅等业务进行了逐个检查或突击抽查并签字,不断提升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素养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五山庙小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红色教育”为基调、以“童心向党”为主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主,从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通过开展“向党旗敬礼”“红歌献给祖国”“学雷锋树新风”“红领巾种植园”等教育活动,“新时代好少年”、“文明学生”、“先进班集体”等评比活动,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倾力打造“书香校园”,学校组织开展广泛的读书活动,在教室和楼道制作了图书柜、开设阅读兴趣小组,让书香浸润学生成长。同时,认真开展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三操”活动、开展运动会和艺术周等文体活动、开展义务植树、志愿服务、参观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p> <p class="ql-block">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底蕴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内独特的氛围和价值观体系,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山庙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尤其注重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文规范等在环境氛围中的体现,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力争“使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处环境都育人”,在楼道、走廊、墙壁、教室门口、过道、教室等位置精心的布置,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美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引导师生以一言一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一举一动传播社会正能量,努力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师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虽然取得了 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争创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办特色学校”为奋斗目标,久久为功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安心、职工舒心、小而精农村小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