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红崖天书

陈防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听闻红崖天书神秘莫测,我怀揣着强烈的好奇心,踏上了这场探秘之旅。</p><p class="ql-block">红崖天书位于贵州省安顺地区关岭县晒甲山半山,距离黄果树瀑布约7公里。周边景观:往北可见坝陵河大桥,与黄果树风景区相邻,被称为“南中第一奇迹”。当地有这么一种说法“红崖对北崖,黄金百万”。实际上北崖应是关索岭,而非关索洞。</p><p class="ql-block">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山峦起伏,绿树成荫。当车子停稳,我便正式开启了前往红崖天书的征程。眼前的山路曲折而漫长,就像一条蜿蜒在山间的丝带,时而陡峭,时而平缓。路边的野草和野花肆意生长,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路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每一步都充满了期待。山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交错,形成了一片绿色的屏障。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仿佛是大自然洒下的金色音符。偶尔还能听到鸟儿的歌声和虫儿的鸣叫,它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自然乐章。</p><p class="ql-block">这次探秘红崖天书的旅程,让我收获颇丰。虽然没有看到原址上那原汁原味的红崖天书,但临摹的版本依然让我感受到了它的神秘和魅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红崖天书,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在攀登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同样前来探秘的游客。大家虽然互不相识,但都因为对红崖天书的好奇而走到了一起。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克服了山路的崎岖和陡峭。</p><p class="ql-block">经过漫长的跋涉,我终于来到了红崖天书的所在地。然而,呈现在我眼前的并不是原址上那神秘的天书,而是临摹的版本。原址上的天书由于岁月的风化,已经难以辨别其原本的模样。尽管如此,临摹的红崖天书依然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些神秘的符号和图案,仿佛是远古时代的人们留下的密码,等待着后人去解读。它们有的像飞鸟,有的像走兽,有的像神秘的符文,让人浮想联翩。我静静地站在临摹的天书前,试图读懂它们背后的故事,但却始终不得其解。</p><p class="ql-block">站在红崖天书前,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远古时代。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人们在这里举行神秘的仪式,留下这些神秘的符号和图案。这些符号和图案,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记:红崖古迹的崖壁向西延伸,长五十余米,高约二十米,其上分布着十九个铁红色的神秘符号,字迹若篆若隶,古朴浑厚。这些符号大小不一,排列不整齐,大者达一米见方,小者仅十几厘米。尽管历经风雨,颜色却经久不退。历史上,红崖古迹曾被尝试拓取,但由于字迹非镌刻而成,无法拓取。清光绪年间,永宁州官曾试图用桐油石灰填充字画四周以拓取,但遭到谴责后被铲平,导致岩面及字形受损。关于红崖古迹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包括殷高宗的纪功碑、大禹治水的遗迹、诸葛亮南征的图谱、济火的纪功碑等,也有现代学者认为与夜郎文化有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