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难忘的七天七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个老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是南开大学数学系1964级本科生,1969年国庆节后,由于国际形势骤然紧张,上面于10月17日发布了“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要求加强战备,疏散机关团体单位。南开大学于11月6日开始向太行山区转移,校部机关转移地点设在河北完县(现顺平县)腰山公社的王家大院。王家大院地处太行山区的腰山脚下,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地主庄园,被当地居民戏称为“民间故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天津到王家大院,全程约500里,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我们背着行李,徒步负重行进,吃住在路上,足足走了七天时间。这次长途“行军”被同学们戏称为“南开学子小长征”。当年的“行军”路线是:从天津南开大学出发,经王庆坨——霸县(霸州)——白沟——容城——徐水——保定——完县(现顺平)王家大院。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那个时候,工宣队和军宣队的领导让我担任南开大学数学系学生二连连长,由我负责带领本连学生向山区转移。100多人的男女生混合连队,自带行李,徒步行进,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又不一样,路上的困难可想而知。我这个连长每天都是跑前跑后的照顾大家,恐怕有人生病掉队。尽管后面有收容车跟着,但大家都不愿意坐。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为了鼓舞士气,我们组织了“行军”宣传队,一路上唱歌呼口号,进行宣传鼓动。“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条毛主席语录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决心。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中途每到一个宿营点(宿营点是学校提前安排好的),都是集体吃饭(学校提前派人在中途做饭)分散居住(向当地老乡家借宿),这家住几个、那家住几个,每次都住得比较分散。由于人地两生,有的同学找不到自己住房的位置,我就找一些当地的小孩子给学生领路做向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长途“行军”,上厕所是一件大事。“行军”第一天,途中休息的时候,有人提出要小便,可路边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没有厕所,怎么办?我找几个排长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男左女右,就地解决。就是在路两旁由男女生分别组成两道“人墙”,挡住大家的视线,解手的人就在“人墙”后面解决问题。这个办法很受欢迎,以后每次中途休息的时候,都是采取这个办法解决“上厕所”问题的。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徒步“行军”,脚上打泡是常事。每天晚上到达宿营地后,都要用一根针放在煤油灯上烧一下(消毒),然后把脚上的泡挑破、挤出泡里的液体。为了保证第二天的行军,我们规定宿营后必须挑泡,并作为“行军”纪律,每个人必须执行。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当时北方天气已冷,农村都是生煤炉取暖。学生们分散住在老乡家里,怕晚上煤气中毒,我每天夜里都要巡查各个宿营点。男同学的宿舍就直接进去检查,女同学的宿舍就从外面喊几声或者用手电对着她们睡觉房间的窗户照几下,只要里面有人答应就说明没事,如果没人答应就可能煤气中毒了,就要冲进去救人。我每天夜里都要查铺查哨,由于学生住的比较分散,查一次铺需要很长时间,一晚上我只能睡很少一会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特别是“行军”第六天,我们途经保定住在保定师范(红二师),由于当时保定文革两派武斗还没有最后停止,夜里经常听到零星的枪声。我心里怕出事,整夜都睡不踏实。直到第七天来到腰山基地的王家大院,我的心才彻底放了下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由于我们组织的好,路上徒步负重走了七天七夜,没有一个煤气中毒的,也没有一个掉队的,没发生一点事故,最后全部安全抵达目的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当时只有24岁,又是一个没出校门的学生,没有社会生活经验,能带领100多名男女学生,步行七天七夜出色地完成这次长途转移任务,实属不易。这一路上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到达腰山后,先在王家大院集合,然后我们被分配到腰山公社东北浦大队。在这里,我除了要安排这100多人的吃住外(集中起伙做饭,分散住在老伯姓家里),还要组织大家深入群众了解社情,访贫问苦,和当地的贫下中农一起,开展“抓革命,促生产”活动。由于腰山离狼牙山不远,在疏散期间,我们还通过校部要来了两辆大巴车(学校自己的车),组织同学们到狼牙山去了一趟,搞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大家反映很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69年12月份,空军到南开大学招人,我就被特招入伍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疏散期间,我们组织学生到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参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图片是后来补拍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