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因为父母是包头供电局职工的原因,我对鹿城包头的电力发展史很感兴趣。</p><p class="ql-block">包头从1926年开始办电,1930年的一个夏日点亮了阴山脚下的第一盏灯,也打下了电力工会的基础,此时距全国总工会成立已然过去了五年时光,到1949年包头解放前供电职工仅有23名。随着新中国“一五”规划的推进,到1958年8月包头供电局成立时已有职工260人。</p> <p class="ql-block">1951年参加工作的刘福生是最早的包供人之一,他原是长春电业管理局线路工,1953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包头两条35千伏输电线路建设来到包头。援建结束后身为共产党员的他选择留在了包头,先后参建了1955年包钢输变电工程、1958年二电厂到白云110千伏包白线、1958年古城到呼和浩特市110千伏呼古线、1978年包头至乌拉山电厂220千伏蓿包线等多条输电线路施工任务。</p> <p class="ql-block">1965年参加工作的李继祥是共和国同龄人,在他40多年工作生涯中获得过许多荣誉,我有幸在1989年冬与他有了三个月的交集,开启了我们的师徒之旅。每当我推开双向弹簧门就可以看见外屋停放的两轮摩托车,所有急抢修工具材料备品备件都塞在车后座两侧硕大的帆布兜里,里屋办公室的两张床、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视机、一部电话就是全部家当,我与另一名青工每天12小时倒班,而李师父却是24小时连轴转,只有工作空闲时才得以照顾一下家里,为此他毫无怨言。</p> <p class="ql-block">我是第二代包供人,1989年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昆区分局从事配电检修工作至今。我在完成日常生产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创新、宣传等工作,个人取得了5项国家专利,发表过300余篇新闻报道和十几篇论文,在单位推荐下获得了中国好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包头供电公司工会就是我们的家,刘福生、李继祥和我都是大家庭的成员,今天这个大家庭已壮大到3781人,2024年供电量769.31亿千瓦时,是1958年建局时的2400多倍。如今,在企业的培养下许多80后已成长为行业精英,90后已是企业的中坚力量,还有169名时代新锐,相信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面对AI智能化的明天,新时代的鹿城掌灯人一定接续努力用勤劳和智慧点亮鹿城每一天,大踏步书写新时代电力工运的华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