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浪潮中,作为80后老大的我满怀着对新机遇的憧憬,走进了一场公司推广岗位的面试。以为迎接我的会是对经验和能力的考量,能与面试官展开一场精彩的思想碰撞,可面试官——一位70后,抛出的一句“这岗位只适合年轻人干”,瞬间让现场氛围降至冰点。这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面试官,提及他的朋友和周围人大多在家带孙子,言下之意,似乎四十刚过半的我已不再属于职场,而应步入含饴弄孙的闲适生活。并且跟我说此职位需要长时间坐电脑前,如今的他看手机都已经眼花且看不了多久。我不禁对这位长着和珅的嘴,挺着大肚囊的不知在这公司担任何职位的面试官失去了好感。</p> <p class="ql-block">他解释说只是意外应聘此岗位的还有我这年纪的人,并不是说拒绝我加入。然而我内心结局已定,本没聊的必要,他却问起我的兴趣,于是趁这个机会我打算给这位连我名字拼音都拼不出来的公司高管好好的上一课。</p><p class="ql-block">我说,接下来我不再是面试者,我们以朋友的方式聊一聊。问起爱好,我想根据您说的那些话,我的爱好应该您不太喜欢。我平时喜欢写写字、写写作、通过手机学习一些新文化等等!从不会认为自己已经年老体衰就得放弃学习。</p><p class="ql-block">我说,在这个本就有些年龄歧视的现状下,作为你我所谓的“老年人”都在嫌弃自己,那只能说明你已经是心安理得的躺平状态。你觉得你看手机久了眼花,那就所有我们这年纪的都该眼花了;你觉得你已经不再会现在的一些新文化,新潮流了,所有人就应该是你认知的这样。</p><p class="ql-block">我说,我和你不一样,我反而会对我未知的各领域,哪怕小到普工,我都很好奇生产的各个环节,并且从不会放弃各种能学习的机会。所以在以后的面试中,如果再遇到和我年龄相仿的人,请不要在不了解别人的情况下就武断的说:这岗位只适合年轻人干。</p><p class="ql-block">最后:这次面试不是您帕斯掉了我,而是我帕斯掉了您!谢谢X小姐,X先生。</p> <p class="ql-block">年龄,何时成为了职业发展中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在传统观念里,某些岗位似乎被贴上了“年轻化”的标签,公司推广便是其中之一。人们常常认为,年轻人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更能适应推广工作中高强度的节奏和对新事物的快速学习。然而,这样的刻板印象无疑是片面的。四十加的职场人,虽少了年轻人的冲劲与敏捷,却拥有岁月沉淀下来的沉稳和洞察世事的智慧。多年的生活阅历使我们更能精准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在推广策略制定时,能从更人性、更细腻的角度出发,打动目标受众。</p> <p class="ql-block">反观那些过早被“退休”的70后们,在家带孙子真的是他们唯一的归宿吗?当我们还未到法定退休年龄,身体尚健、头脑尚清,却被社会暗示应退出职场,这不仅是对个人价值的否定,更是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和时代印记,70后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变革,见证了科技的飞速发展,他们积累的经验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悟,是年轻人难以企及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对于企业而言,过度追求年轻化的团队结构,可能会错失许多潜在的优秀人才。一个多元化的团队,应该是不同年龄段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年轻人带来创新思维和新技术的应用,而像八零后这样的职场中坚力量,则能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把控方向、规避风险,为团队提供稳定的支撑。</p> <p class="ql-block">年龄歧视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遭遇,更是一个社会现象的缩影。我们需要打破年龄的偏见,重新审视职场与年龄的关系。年龄不应成为限制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因素,无论是20岁的朝气、40岁的成熟还是60岁的睿智,都应在职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让每一个愿意奋斗的人,都能在职业舞台上绽放光彩,而不是被一句“只适合年轻人”拒之门外 。不论处于人生哪个阶段,只要心怀热忱、能力匹配,都应有平等逐梦的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