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别名江天寺、江天禅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金山路62号,地处镇江市区西北,坐落在金山之上、金山公园内,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魏晋南朝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于寺内创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之始。唐大中年间时,唐宣宗敕令寺院更名为“金山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帝游至金山,将寺名改为“江天寺”,题赐“江天禅寺”匾额。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寺内发生火灾,大雄宝殿和藏经楼被烧毁。1949年后,金山寺几经整修,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香火断灭。 1978年,慈舟法师重返金山寺,寺院终重新开放。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该寺整体处于坡地上,分层筑台,山与寺浑然一体,呈现出“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之风貌。 <br> 1983年,金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2006年,金山寺水陆法会被批准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金山寺成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1月,金山寺水陆法会仪式音乐被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br> 至清朝,康熙皇帝登临金山时,见江天一色,故亲笔赐名“江天禅寺”,江天寺名沿袭至今。虽然金山寺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都统称其为金山寺。<br> 寺院所在的金山内植被茂盛和鸟兽繁多。金山原是耸立于江中的一个小岛,后因长江北移,至清光绪末年(1903年)左右与南岸陆地相连。<br> 金山寺高44米,周长520米,寺内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方丈室等。金山寺整体处于坡地上,采取局部规则布置,分层筑台。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均位于寺院主轴线上。 金山寺山门面朝正西,是一座四柱三门的高大牌楼,牌楼之后为天王殿。天王殿向后,便是大雄宝殿。寺院轴线北侧紧贴山崖,有观音阁、奎文阁、夕照阁与慈寿塔。在慈寿塔西下侧的悬崖上,开辟有古法海洞。 天王殿,入金山寺山门那一座四柱三门的高大牌楼后,即可见天王殿。天王殿牌坊前有巨型石狮一对,殿外墙上镶刻着“东晋古刹”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高悬殿额的“大雄宝殿”四字为赵朴初题写。<br> 慈寿塔是金山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塔身高耸入云,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在塔内,游客可以参观到一些佛教文物和历史遗迹,了解金山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金山寺正殿背面的“度一切苦厄”四字,寓意深远,愿每位游客都能远离厄运,生活幸福美满。 金山寺的建筑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每一处都巧妙地融合了地势,展现出独特的建筑美学。 “水漫金山”的故事从小听到大,终于来打卡现实版白娘子传奇取景地啦!这座依山而建的古刹既有佛门庄重感,又有江南园林的灵动,登高还能俯瞰长江风光,尽管岁月流转,大金山寺依旧保持着庄严大气的风貌。 作为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名寺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渊源,更因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和法海斗法的情节而脍炙人口。 “水漫金山”的传说则与中国的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白蛇传》紧密相连。传说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因法海禅师的干预而波折重重。白娘子为救回许仙,施展法力引来洪水,试图淹没金山寺。然而,法海禅师法力高强,用袈裟护住寺庙,最终白娘子败退,被镇压在雷峰塔下。 漫步在寺内,参观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妙高台、慈寿塔等景观,感受每一处黄墙、红柱、拱门所带来的独特韵味。在这里,每一处都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值得你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