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2月19日,我在家乡海丰入伍当兵。75年2月11日在万山要塞一区二营新兵连过春节,过年印象最深的就是——想家。新兵刚离开家乡,环境变化很大,部队与家的差异让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而50多年来让我记忆犹新、念念不忘的事就是过年洗冷水澡。 作为广东人,洗浴是每天的“必修课”。大年初一,在部队过第一个春节,上午参加游园活动,体验了部队不一样的年味。下午天空下起了雨,我们没在意,战友难得聚一聚,聊一聊、玩一玩,一个下午很快过去。下午5点,该洗澡啦,我备了衣服、毛巾、香皂、铁桶等用品,去找铁杆好友林桂读一起冲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1983年大裁军,部队营房已不存在</font></h5> 我俩来到澡堂,当时有好几个战友在场,有洗好的,有在洗的,有在犹豫的,看到大铁锅没有水,灶膛没有火苗。于是问战友,怎么没水没火啊?战友大李说:“你们看,外面柴火都给雨淋湿了,用什么烧啊,没有热水,我们只能洗冷水!”我们往澡堂外一看,柴火全都湿透,吸足了水分,没法烧火。伙房只管三餐饭菜、开水等,不提供洗澡热水。我的天啊,现在没有热水,洗澡该怎么办?过大年不洗澡,这事我从没有过,心里难以接受。洗吧,下雨天又湿又冷,天寒地冻,洗冷水,一时无法适应,万一身体着凉感冒怎办?洗与不洗,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进退两难之中,我和与桂读再三斟酌,经过短暂考虑,我俩同下决心——洗! 澡堂没有自来水,北面十米开外有一口水井。平时洗澡是从水井打水,然后提到澡堂倒进大铁锅,一边烧火,一边洗澡。现在打一桶水,显然不够洗,再打水又要来回跑,不如干脆到井沿洗更方便。说干就干,我们脱掉衣服,只穿裤衩(营房附近没有老百姓和家属),来到井边,打起井水,冲洗起来。这时,雨虽然不大,但连续下个不停,寒风一阵一阵,身体有点哆嗦。我们不是冬运运动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只能用革命意志鼓励、鞭策自己,挑战冷水浴,接受一次特殊考验! 开始洗澡,口先含一口井水,这是家乡长辈传教的诀窍。洗冷水澡时,口含一口冷水,然后用冷水拍胸、擦身,这样可以让身体逐渐适应,避免骤然刺激引起寒气入侵体内。再用冷水浇淋身体,打香皂,搓一搓,洗一洗,最后提起装水铁桶,举上头顶,从头冲下,经过几分钟的紧张冲洗,结束了寒风下的冷水澡,赶紧到澡堂擦身、穿衣服。 这次春节洗冷水澡,我既无先例,又无后续,人生仅此一次。万幸的是当时没有出现意外,没有患病。洗冷水澡虽然不舒服、受刺激,但磨练了个人意志,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此次特殊的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后来的生活,也成为了我军旅生涯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