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练塘古镇,访陈云故居

xjj

<p class="ql-block">作 者:Xjj</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274258</p> <p class="ql-block">  今年清明,我去朱家角静园扫墓,祭奠逝去的家人。事毕,知道此处离练塘镇不远,练塘以前是去过的,但距今已经三十多年了,一直想去看看,而这静园去练塘既近,又非常方便,一辆公交车就可以到达。</p> <p class="ql-block">  这练塘古镇,就隐匿于上海青浦的一隅,是青浦仅次于县城和朱家角的第三大镇。以前常叫做章练塘,原因是五代一个刺史章仔钧携夫人练氏在此镇守过,因多水塘,故名章练塘。这历史悠久的练塘镇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有着迷人的江南风光,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的故里,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p><p class="ql-block">‍ 踏入练塘古镇,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画卷便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市河不宽,似一条温婉的玉带,自东至西蜿蜒贯穿古镇。河水还算清澈,河的两岸是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一派浓浓的水乡风光。</p> <p class="ql-block">  江南小镇,总有一条河贯穿而过,这河就叫市河,河两岸的街道,一般都分别叫上塘街和下塘街。而在练塘,却是前进街和东风街,自然是后来改的名字,到底什么时候改的?也没必要考证。我先是沿河北面的街走,发现河南面的建筑更有韵味,是不是陈云故居在南面,花功夫修建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  练塘古镇的桥也是一大特色,几座古桥形态各异,横跨在市河之上,它们不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古镇历史的见证者。从东到西,排列着流芳、万善、朝真、中虹四座石拱桥。桥似乎有点新,是不是不久前重修过?别的不说,那第一座流芳桥一定是重建过的,它被一分为二,一条公路桥在中间穿过,以前的桥不可能这样的。这座拱桥叫朝真桥,始建于明代,现在桥北建了一块很大的照壁,壁上刻着练塘的风光。壁下不知谁,在卖些蔬菜,大概生意不好,大太阳底下太热,摊主躲到一边凉快去了,也不怕蔬菜被人拿走,说明了古镇居民的朴实。</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西走,只觉得河两岸的树木变的高大茂盛了,浓密的树叶几乎盖住了河面。路过一家酱园,名叫阜康,大红的“酱园”两字,红的刺目。我走到里面,毫无制作酿造发酵的模样,只是一个门面而已。</p> <p class="ql-block">  往前又是一座古桥,不同于前面的拱桥,它是一座梁桥,是始建于元代的顺德桥,古朴厚重,造型美观,有年代感,桥身的每一块石头都铭刻着岁月的痕迹。桥堍下有人放了一把油菜花,还有几样小玩意,寥寥数笔,却勾画出了水乡古镇的春天。小品的作者是一位女性长者,我夸她有艺术眼光,与她攀谈了几句。她说她是上海黄浦区的,76届,70岁不到一点,市区住房动迁了,看中练塘的水乡风光和良好环境,就在这风景不错的顺德桥下租了间房子,看来是个有独立主见不随波逐流的人。</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过顺德桥,来到河的南岸,向东往回走,隔河再看北岸的风景。一些建筑与众不同,有着红字儿的是酱园,而在白墙上有红五角星的是救火会。</p> <p class="ql-block">  又来到朝真桥下,这次是在桥南,那里离陈云故居很近了。故居就在街边,门对着市河。不过要参观故居,需要绕一个不小的圈子,到它南面才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  与故居连在一起的是陈云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陈云故里的大型版画,有陈云同志的大幅画像和他家乡练塘的风光。画像中的他目光坚定,神情和蔼,仿佛在注视着这片他曾经为之奋斗的土地。纪念馆在整修,广场上几个大型牌子遮住了视线,我们从一个展览走廊进入,走廊中布置满了陈云同志的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  走廊中展现陈云的几句名言:</p><p class="ql-block">‍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p><p class="ql-block">‍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p><p class="ql-block">‍ 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p><p class="ql-block">‍这些文字朴实无华,但至今仍有生命力。还有那两幅手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后一幅是1980年书写的,却是在延安时期,针对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时,早就提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整个展览,材料丰富详实,太多了,只能粗略浏览一下。</p> <p class="ql-block">  出展览走廊,再走上一段路,就是陈云故居了。这是一座二层的小屋,楼下二间屋和一间厨房,楼上不开放。就是江南一座普通的小屋,却走出了一位不平常的人物。他被称作“共和国的掌柜”,建国初期的一些重要经济政策出自他手,如统购统销等,稳定了当时的经济形势。他过去是人们敬重的领导人。在六十年代初期的青浦,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说陈云到农村调查,不注重听汇报,而是揭开锅盖,看看锅里烧的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出故居前门就是大街,离此不远仅隔几个门面是练塘另一个名人吴开先的旧居,房屋要大的多,也气派的多,现在是家书馆。吴是国民党的重要人物,以前把陈与吴说成是练塘的“一荣一辱”,现在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吴在抗战时期,在上海领导国民党的地下斗争,有一定功绩,要详细了解吴,可自行百度。</p><p class="ql-block">‍ 街上还有评弹艺术馆,大玻璃窗里有以前书场的模型,反光厉害,拍不清楚。街上还有练塘的土特产介绍馆,其中练塘茭白是最有名的。</p><p class="ql-block">‍ 练塘之行结束,水乡风光和红色记忆,使旅游内容十分丰富,可惜离市区远了点,游客还不是太多,以后随着练塘高铁站的建成,希望练塘的旅游能上个台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