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恋爱高手,优雅的水上舞者凤头䴙䴘

海阔天空(刘佳)

<p class="ql-block">  寻鸟拍鸟活动中,经鸟友介绍,我与拍友走进了长春南溪湿地公园,这里地处长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区域,其在伊通河上游依托河道建成,南溪湿地公园创造了一个模拟自然生态湿地的人造湿地系统。走进南溪湿地公园,入眼的尽是天然的调色盘,绿草、蓝天、白云,穿梭于栈桥,行走在曲折蜿蜒的栈道,独特的湿地美景扑面而来。公园里有很多生态美景,浪漫、自然、极具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缤纷时节,这里的花海像是被春天打翻的调色盘,二月兰织就的淡紫烟霞与连翘的金色波浪相映成趣,往深处走还能遇见成片的山樱花林,花瓣飘落时像在下粉雪。最妙的是花丛间藏着蜿蜒的木栈道,随便拍都是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拍鸟的同时,也享受着春天里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近期,长春的气温逐渐回升,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仿佛冬日那身素衣已悄然走远。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户外活动成为了人们的不二之选。而南溪湿地公园,则成为了大家休闲漫步的最佳去处,其宁静与浪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南溪湿地公园,一处静享自然之美的胜地。在春天的怀抱里,它展现出了别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那份宁静与浪漫。南溪湿地公园为繁忙的都市人提供宁静和内心平衡,是春日里绝佳的休闲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尽情沉浸于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一份纯粹的宁静与和谐。南溪,不仅是一处风景胜地,更是一处心灵的港湾,让人在忙碌之余,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p> <p class="ql-block">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南溪的美丽也愈发显现。这种美,静谧而深远,犹如一幅水墨画,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透露出古典的韵味。白日里的南溪,静谧而唯美,它静静地守护着这份平常,低声吟唱着城市的烟火气息。每一条小径都隐藏着它独有的宁静与安详。无论白日还是夜晚,南溪都展现出迷人的自然风景,吸引各个年龄段的游客。夜幕降临,南溪湿地公园被点缀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长春南溪湿地公园有多种鸟类,包括红嘴鸥、白嘴鸥、白骨顶、凤头鸊鷉、小鸊鷉等‌。这些鸟类在南溪湿地公园内栖息和繁衍,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红嘴鸥是南溪湿地公园的常见鸟类之一,它们体型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喜欢在水面上盘旋和嬉戏,主食包括鱼、虾、昆虫和水生植物‌。白嘴鸥则每年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将南溪湿地作为迁徙途中的驿站,形成了冬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外,白骨顶、凤头鸊鷉和小鸊鷉等鸟类也在南溪湿地公园内栖息和繁衍,它们在芦苇间捕食和嬉戏,增添了公园的生态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  凤头䴙䴘,在我国分布较广,每年春季,凤头䴙䴘就会陆续来到繁殖地,寻找伴侣,开启一年一度的繁殖季。凤头䴙䴘最有特点的是它的“凤头”,在繁殖期它们的凤头羽冠常常耸立,求偶动作非常具有仪式感。凤头䴙䴘喜欢生活在景色秀丽、水域宽阔且生态资源丰富的地方。主要吃鱼、虾,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善于游泳和潜水,不善飞行,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在繁殖期会在水面上觅食、求偶,并在芦苇或蒲草中建筑鸟巢。了解这些习性有助于预测它们的行为,便于拍摄。</p> <p class="ql-block">  长焦镜头是拍摄鸟类必不可少的器材,使用4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可以清晰地拍摄到凤头䴙䴘的个体特征、羽毛细节以及它们在水中的动态。也可以选择变焦镜头,如70-200mm,虽然放大效果不如长焦镜头,但可以捕捉到更广阔的场景,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使用三脚架,确保相机稳定,避免因抖动导致的画面模糊。</p><p class="ql-block"> 凤头䴙䴘在水中活动时会有许多精彩瞬间,如捕鱼、打斗和求偶。尤其是求偶的时候,当两只凤头䴙䴘产生爱意,它们就会相互靠近,头部羽毛高耸,双方摇晃头部。当浪漫温馨的前序表演过后,它们就会缓缓地背向分开,张开那漂亮的围领,不约而同地沉入水中。过后嘴里衔着水草(信物)浮出水面,慢慢加速游向对方,相互深情一撞,撞得水花四溅,这是摄影师梦寐以求的画面。拍摄凤头䴙䴘要善于利用光线,早晨的光线柔和,休息了一晚上的凤头䴙䴘也逐渐活跃起来,这时候拍摄的暖色调会使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凤头䴙䴘,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高度敏感的物种,其出现直接反映了堵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它主要栖息于清洁水域,以小型鱼虾和水生昆虫为食。此次观测到的个体羽毛鲜亮、行为活跃,表明堵河水质已达到其生存所需的Ⅱ类标准以上。凤头䴙䴘较为警惕,拍摄时应尽量保持隐蔽,避免惊扰它们。使用伪装网或伪装衣,并保持一定的距离。拍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凤头䴙䴘的干扰,避免过于接近它们,以免影响其正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  四月初的南溪湿地,迎来了凤头䴙䴘的求偶季节。三十多只凤头䴙䴘在湿地中翩翩起舞,寻找心仪的伴侣。它们的求偶仪式非常精彩,舞姿优雅,冠羽蓬松竖起,仿佛在进行一场华丽的舞蹈表演。</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求偶大戏中,我注意到一对凤头䴙䴘正亲密地摆动着头颈,彼此示爱。它们的动作非常默契,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浪漫的故事。我迅速按下快门,捕捉了这一美好的瞬间,为其中的一位舞者留下了特写。</p><p class="ql-block"> 这次拍摄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以及凤头䴙䴘之间深厚的情感。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它们求偶的瞬间,也让我对自然界的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和感慨。</p> <p class="ql-block">  凤头鸊鷉,别名大凤头鸊鷉、债鸊鷉、浪里白、水老呱、水驴子等。是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鸊鷉目、鸊鷉属的一种鸟类。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共3个亚种。凤头鸊鷉是一种游禽。也是体形最大的一种鸊鷉,雄鸟和雌鸟比较相似,有鸭子一样大小,嘴又长又尖,从嘴角到眼睛还长着一条黑线。它的脖子很长,向上方直立着,通常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p> <p class="ql-block">  凤头鸊鷉,夏羽前额至头顶黑色。头顶两侧羽毛延长,形成两束黑色长形冠羽位于头顶后部。黑色冠羽两侧经耳区到喉部有由长形饰羽形成的环状皱领。其基部棕栗色,端部黑色。其余头侧、脸和颏部白色。后颈、背、腰及内侧肩羽黑褐色,外侧肩羽、翼缘覆羽和翼上小覆羽白色,初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亦为黑褐色,初级飞羽内侧先端白色;次级飞羽亦为白色。前颈、胸、腹和其余下体白色,两胁和胸侧栗褐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冬羽和夏羽基本相似,但上体羽色较暗,头顶冠羽短而不明显,皱领消失。虹膜橙红色,嘴黑褐色(冬季红色),基部红色,尖端苍白色,跗跖内侧黄绿色,外侧橄榄绿色。</p> <p class="ql-block">  凤头鸊鷉,嘴形直,细而侧扁,端部很尖;鼻孔透开,位置靠近嘴的基部;眼先(即眼睛前面的部位)裸露,颈部较为细长,翅膀短小,具有12枚初级飞羽,但第一枚退化,次级飞羽则缺少第五枚。尾巴更短,仅剩有几根柔软的绒羽,或几乎没有。两只脚的位置在身体的后部,靠近臀部,跗跖侧扁,适于潜水生活;四个脚趾上都有宽阔的像花瓣一样的脚蹼。爪钝而宽阔,呈指甲状,中趾的内缘呈锯齿状,后趾短小,位置比其他各趾为高,或者缺如。身体上的羽毛短而稠密,具有抗湿性,不透水;具有副羽,尾脂腺也被羽。消化道中缺少盲肠;雏鸟为早成性鸟。</p> <p class="ql-block">  凤头鸊鷉,繁殖期间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平原、湖泊、江河、水塘、水库和沼泽地带,尤其喜欢富有挺水植物和鱼类的大小湖泊和水塘,也出现在山区湖泊和水塘。冬季则多栖息在沿海海湾、河口、大的内陆湖泊,水流干稳的河流和沿海沼泽地带。春季最早迁到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3月中下旬,大量出现在4月下旬。秋季迁离繁殖地的时间在10月中旬,亦有迟至11月初才迁走。迁徙时常成对或成小群。</p> <p class="ql-block">  凤头鸊鷉,常成对和成小群活动。多活动在开阔的水而。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和水面保持垂直姿式。活动时频频潜水,每次潜水时间多在20-30秒。最长可在水下停留50秒左右。飞行较快,两翅鼓动有力,但在地上行走困难。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也吃昆虫、昆虫幼虫、虾、喇咕、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p> <p class="ql-block">  凤头鸊鷉,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距明水面不远的芦苇丛和水草丛中。成对分散营巢或成小群在一起营巢,巢属于浮巢,飘浮在水面。通常弯折部分芦苇或水草作巢基,再用芦苇和水草堆集而成。卵刚产出时为纯白色,孵化以后逐渐变为污白色。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雏鸟早成性。孵化出来不久即能下水游泳和藏匿。该物种已被列入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8月11日——无危(LC)。已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年)》。</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 乐:美篇音乐库《报春鸟》</p><p class="ql-block">拍摄地:长春南溪湿地、唐山曹妃甸湿地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