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金门当年为了防备大陆打击修建的地下秘密坑道长什么样吗?去金门一定要去一趟水头聚落,了解闽南文化……

濒临物种(瑞龍)

<p class="ql-block">翟山坑道,位于福建省金门县古岗村古岗湖东南方翟山腹里,于1961年开挖,耗时五年,于1966年3月22日竣工。它最初是为了供登陆的小艇回转及运补人员、物资而建,后来因本岛功能减退,于1986年废弃。金门国家公园管理处于1997年接管维护,并于1998年正式开放民众观光,成为金门县重要的观光景点。走进翟山坑道,茂密的树木环绕四周,环境显得宁静而自然,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翟山坑道分为坑道及水道两部分,坑道全长约101公尺,宽约6公尺,高约3.5公尺,主体是由坚硬的花岗岩石构成,皆由人工一凿一斧开凿而成,工程雄伟,令人叹为观止。水道呈A字型,全长357公尺,宽约11.5公尺,高约8公尺,可容纳42艘小艇停泊。站在坑道内,寒风拂面,坑道外海浪澎湃,让人感受到当年军事防御的紧张氛围。</p> <p class="ql-block">翟山坑道的地质由于花岗岩特别坚硬,所以军事安全性高,能够让众多机械小艇在关键时刻躲避炮击。然而,这也使得开山凿洞的地下工程愈加艰巨。坑道内寒风冷冷,坑道外海浪依旧澎湃,气势雄伟,与擎天厅相媲美。走进坑道,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挑战与奋斗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来到翟山隧道入口,海边的石砌码头延伸入海,海水拍打着岸边岩石,激起层层浪花。远处一个人影站在栏杆旁观望或休息,海风轻拂,让人感受到金门独特的海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翟山隧道入口的碉堡,建在海边悬崖峭壁上,海水拍打着岸边礁石,激起白色浪花,天空晴朗无云。这些混凝土结构的建筑遗迹,见证了金门曾经的军事防御历史。</p> <p class="ql-block">沿着翟山隧道前行,墙壁上的岩石纹理清晰可见,水面上反射出的光线,使得整个空间略显明亮。远处透进来的自然光,为这地下世界增添了一丝生机。</p> <p class="ql-block">站在洞穴入口处,背对着镜头看向里面,仿佛在观察或欣赏里面的景象。洞穴内部的神秘与宁静,吸引着每一位游客深入探索。</p> <p class="ql-block">翟山隧道前的坦克,静静地停放在开阔地带的一侧,周围绿树成荫,天空晴朗无云。这辆坦克,仿佛在诉说着金门曾经炮火连天的残酷历史。</p> <p class="ql-block">离开翟山坑道,来到金门水头聚落,这是一个拥有700多年历史的传统闽南大聚落。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金门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依山而建的水头聚落,背靠龙贡山,面朝龟山、香炉山等,形成了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村内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宛若天成。</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大街小巷,走家串户,为的是要品尝传说中的金门味道</p> <p class="ql-block">终于找到这家隐蔽在小巷子里的小吃店</p> <p class="ql-block">金门的风狮爷石像🗿</p> <p class="ql-block">金水国小,建于1932年,是台湾最早的洋楼小学之一,展现了黄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这所小学,不仅承载着金门的教育历史,也见证了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建筑,如“薛永南兄弟洋楼”,融合了西洋建筑特色与当地传统,展现了村民在南洋经商后带回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不仅是金门建筑艺术的展示,更是闽南文化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洋楼建筑,如“得月楼”,建于1931年,高11米,墙厚40厘米,兼具防御功能与优雅外观,是金门近代最具代表性的枪楼。水头聚落的这些建筑,反映了当时盗匪横行背景下村民的防御智慧。</p> <p class="ql-block">传统闽南古厝,如“大夫第”“将军第”等,虽非真正的官邸,但展现了村民在南洋致富后回乡捐官建宅的风貌。这些建筑,不仅是金门建筑艺术的展示,更是闽南文化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水头聚落以其传统闽南古厝与异国风情的洋楼闻名,展现了闽南文化与西方建筑风格的完美融合。来到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闽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欣赏传统与现代建筑的交融之美。</p> <p class="ql-block">水头聚落现已成为金门必访的景点,地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金门县金城镇前水头村。从金城车站搭乘7路公车或A线观光公车即可到达。在这里,您可以深入了解金门的历史文化,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