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在家整理东西时,看到陈俊毅先生当年赠送给我的杂志画册,眼前很自然地想到往事回憶: 2005年秋通过熟人的介绍,约定某天上午去陳俊毅先生府上拜访。从洛杉矶罗兰岗驾车到阿罕布拉我比较熟悉,陈先生居住地就是在这两地方中间,大约20多分钟就到了。这地方我开车经过无数次,由于我的英文水平又限,路名一时记不清,后经朋友讲应该到xx地方左转弯,再向前开车几分钟右转就到啦…大慨也是天意吧,洛杉矶地方比较大,说实话完全是憑自己感觉,很顺利地到了陈先生的家。敲门进屋后经自我介绍双方就熟悉啦,陈先生比我年轻也是上海人,同时也和陈先生夫人相识。我们似乎有点老朋友久别重逢感觉,谈笑风生极其开心快乐…陈先生比我早几年移居洛杉矶,他是位著名油画家,是“抽象派”的画家,油画色彩鲜艳,目前國内画“抽象派”的人极少。经交谈后我深感他为人正直、热情、豪爽、心格开朗、人脉广、特别是在國内的绘画圈关系网很广…他夫人徐慧英文水平好,一口流利的美腔,故他俩在洛杉矶活动范围更广泛。</p><p class="ql-block"> 陈先生很关心我在洛杉矶的近况,我说在超市打工,日常生活是可以的。然后他又说:你为國际日报画稿子怎么再到超市打工呢?我回答:跟侬陈先生讲心里话,为了生存必须去打工!我英语又不行,只懂美术方面的工作,干啥都比较困难,报社的画稿是业余时间去画的…不谈这些啦,谈点开心事!哈哈!</p><p class="ql-block"> 此时, 陈先生向我要简历和绘画作品和照片,我考虑到熟人介绍之因不去多问和多虑。答应日后我把自己简历和几張以前油画的彩照给陈先生。在异國他乡多结识一位好友是不易之事。时隔数月后,陈先生给我送耒30本他自己公司印制的杂志画册。我翻阅画册时候,看到有我的几幅画及我的简历介绍时内心很激动。。。所以那天他要我的资料,深感荣幸!就是今天和大家见面的美國JBC文化藝術公司这本杂志《世界名人》杂志封面、《藝術家》杂志封底,内有我的几幅画稿及简历。(这些都是我曾经之事,见笑啦,望各位多指正,谢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先生还为我的漫画集,专程回國请林曦明先生书写“仇锡荣漫画集“书名。他还亲自负责漫画集“流美生涯”设计和印刷出版事宜,而且都是义务为我的事在操劳。“仇锡荣漫画集"在洛杉矶《活在美國》漫画展上同时登场,为漫画展增光添彩。再次感谢陈俊毅夫妇对我大力关心和支持!同时感谢林曦明先生为我的漫画集题写书名,再次深表谢谢和感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注:林曦明,原名正熙,浙江水嘉人。檀长中国画、剪纸。中國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名誉会长、美协上海分会副会长等要职。作品有《红梅时节》等入选全國美展,荣获國际大奖,世界杰出贡献奖,二十世纪成就奖等。出版有《林曦明画册》、《林曦明剪纸选集》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山顶洞人(油画)1972年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陈列:上海自然博物馆“从猿到人"展厅</span></p><p class="ql-block">当我站在洞穴口,手持火把照亮前方的道路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原始的力量。我的同伴们在忙碌着,有的在准备食物或工具,有的则坐在地上休息或者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样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原始的生机与活力,仿佛能听到他们的笑声和谈话声在洞穴中回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猎鱼(油画)1972年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陈列:上海自然博物馆“从猿到人”展厅</span></p><p class="ql-block">河边的风轻轻吹过,几位身穿传统服饰的人正在捕鱼。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自然,仿佛与这条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映照出他们的身影。这幅画面让我想起了那些古老的捕鱼技巧和传统,它们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成为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浦江小景(油画)1976年写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左图)宜兴善卷洞外(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79年写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右图)上海紫金路一角(油画)1976年写生</span></p><p class="ql-block">在城市的风光中,建筑群错落有致,远处的高楼大厦与近处的低矮房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空湛蓝无云,阳光照耀下建筑物显得格外明亮。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也通过鲜艳的颜色和光影效果,增加了立体感与空间深度,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城市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仇锡荣简历</span></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旅美画家和设计师,仇锡荣的生平经历和作品让我深受启发。他的油画作品展示了他对光影和色彩的独特理解,而他担任总设计师的项目则体现了他在设计领域的卓越才能。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表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國第四任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JamesModison(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國JBC文化藝術分司 (杂志)封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No,2006.3 </span></p><p class="ql-block">翻开这本艺术杂志《艺术家》,我被封面上的人物油画像深深吸引。这幅画作不仅展示了画家的技艺,也传递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每一篇文章和每一幅画作都像是画家与读者之间的一次对话,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左图 張弟德 作品 ( 国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右图 姚大统 作品 (国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國JBc文化藝術公司( 杂志)封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No,2006.3</span></p><p class="ql-block">这幅名为“世界名人”的杂志封面,展现了一座巍峨壮观的大山,山上瀑布飞流直下。画面左侧写着红色的艺术字体“世界”,右侧则写的是黑色的艺术字体“名人”。这幅画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世界名人的一种致敬,表达了对他们在各自领域中取得的成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注:图片下面文字试用美篇平台Al生成,深为感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