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4日早8:40出发,今天的路程是从左贡—八宿,行程约195公里,其中要路过怒江七十二拐并穿越怒江大峡谷。行程虽不是很长,但沿途都是高海拔地区,且听闻中途不时修路,想必今天的路途不会轻松。</p> <p class="ql-block">一路翻山越岭,路况与昨天相差无几,快中午时才到达怒江七十二拐。</p> <p class="ql-block">我身后就是318公路上著名的“怒江七十二拐”。</p> <p class="ql-block">登上“怒江七十二拐”的观景台,只见漂亮的彩虹门左侧标示此地的海拔为4618米。门楣上写了一句话意味深长—“走过今天的弯路,今后人生尽是坦途”。</p> <p class="ql-block">登上观景台,眺望惊险的天路七十二拐。</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的对面墙上详尽地介绍了当年修筑“怒江七十二拐”(也称天路七十二拐)这条“天路”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仔细读过篆刻在这面墙上的碑文,不禁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川藏公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全长2400多公里。沿途穿越横断山脉和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位于八宿县境内的天路七十二拐和怒江天堑是川藏公路重要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1950年的青藏高原不仅没有一公里现成的公路,甚至连一张准确的地图都没有。据一位探险家对西藏的地理描述:“山有千盘之险,路无百步之平。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p> <p class="ql-block">当年修筑这条公路的是解放军的第十八军,那时没有什么设备,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他们任凭恶劣天气的袭扰,任凭悬崖峭壁滚石滑坡险情丛生,仅凭战士们的一双手,硬生生在这山峦叠嶂的陡壁悬崖之上开凿出一条绝世“天路”。</p> <p class="ql-block">壮士们筑路的艰辛和英雄壮举。后人不能相忘,又怎敢相忘,至今凡穿越怒江大桥的车队都会自发鸣笛 ,向那些为修桥筑路而牺牲的烈士们致意,在怒江的石崖上也还留着“怒江两岸出英雄”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举目远眺这无比惊险的天路七十二拐,回顾英雄们战天斗地的壮举,我们更应铭记那些英雄们的奉献,以及他们给世界屋脊带来的万里春色和吉祥霞光。</p> <p class="ql-block">以天路七十二拐为背景,拍照留念,这条英雄的路会铭刻在心。</p> <p class="ql-block">多拍几张。</p> <p class="ql-block">沿着七十二拐翻过海拔4618米的档口去往怒江。</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怒江大桥了。</p> <p class="ql-block">走到这里心情不由得沉重起来。</p> <p class="ql-block">远远的看到了那块令人惊心动魄的无字碑。</p> <p class="ql-block">就是它,实际上它不是一块碑,而是最初修建的旧桥的桥墩。</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只所以被许多人知晓是因为这里发生过一件惊心动魄的事儿,一位年轻战士在灌注桥墩时因过于劳累不慎跌入正在浇筑混凝土的桥墩里,瞬间被混凝土淹没,由于事发突然无法施救,这位年轻的战士就这样被封死在这尊桥墩里。战士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决心誓将怒江大桥建成。多年后大桥重建,旧桥拆除,唯将那尊桥墩保留下来,成了那位年轻战士永恒的纪念碑,凡过往怒江大桥的车队都自发鸣笛,向这位为筑路而牺牲的年轻战士致敬!</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怒江大桥,无数解放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大桥。</p> <p class="ql-block">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通过怒江大桥,继续在怒江大峡谷穿行。</p> <p class="ql-block">如遇到修路,随时可能封路禁行,但愿不要遇上。</p> <p class="ql-block">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滚石滑坡,要等工人们清理完毕才能通行,所以,318路上堵车是最平常不过的事。</p> <p class="ql-block">快到八宿时,路途相对好些了。</p> <p class="ql-block">八宿几乎所有的道路都在翻修,简直就像一个大工地。这是我们入住的酒店。由于道路不好,就没有去逛街,无法浏览八宿的市容市貌了,只就近找了家餐馆用了晚餐就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晚上听说下午怒江七十二拐大堵车,有人在那儿足足被堵了二个多小时。(这是网友们发到网上的照片)。还好,幸亏我们那时候已经顺利通过了那个修路段,没被堵在半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