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洋洲,走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yupingc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浩瀚的南太平洋星罗棋布的岛屿群中孤悬着两块陆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冬末春初姐妹们相约从北半球穿越赤道,飞行一万多公里踏上了南半球这片位于大洋洲的土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落地新西兰。第二天沿新西兰二号公路前往罗托鲁亚。</p> <p class="ql-block">沿途车拍。蓝天白云,绿色牧场。天空时晴时阴,时云时雨。</p> <p class="ql-block">鹿。</p> <p class="ql-block">马。</p> <p class="ql-block">牛。</p> <p class="ql-block">拉近点。</p> <p class="ql-block">玛塔玛塔小镇。小镇的指示牌上说,欢迎来到霍比特。霍比特是电影《指环王》三步曲中霍比特人的故乡。霍比特取景地的玛塔玛塔原是个盛产奶牛的小镇,因成为电影的主要拍摄地而走红。</p> <p class="ql-block">车拍玛塔玛塔,宁静安逸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中午来到罗托鲁亚湖。开车攀上山顶,途经山中牧场。</p> <p class="ql-block">从山顶俯瞰罗托鲁亚湖。</p> <p class="ql-block">将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的白云峰餐厅。</p> <p class="ql-block">煎牛排。</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进入爱格顿牧场。</p> <p class="ql-block">等着啊,给你们好吃的。</p> <p class="ql-block">没了没了,拜拜。</p> <p class="ql-block">毛利人文化村。</p> <p class="ql-block">公元9世纪,毛利人从南太平洋的库克群岛出发,历经艰险抵达今天的新西兰北岛,成为新西兰最早的住民。1642年荷兰航海家塔斯曼发现了新西兰,作为第一批踏上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他们的出现遭到了毛利人的抵抗。1840年毛利人与英国王室签订条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47年,新西兰实现独立。</p> <p class="ql-block">走进毛利人居住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毛利人住的房子旁边都加装有如图片中间那种冒着热气的管子,其作用是让住房下面丰富的地热能释放出来。</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听毛利人讲那过去事情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毛利人村旁边的地热公园。</p> <p class="ql-block">一进公园,遍地喷发弥漫的热汽和硫磺味便迎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面还有锅。</p> <p class="ql-block">认真端详毛利人用地热做饭的灶具。</p> <p class="ql-block">横屏。红房子里的主人用身旁沸腾的地热煮甜玉米。</p> <p class="ql-block">一人拿一块。</p> <p class="ql-block">地热温泉旁的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与导览图同款。按上图所示,左边热气喷涌的AB两处是间歇泉喷发的地方,大约45—60分钟喷发一次。步履匆匆,等不了那么久一睹其爆发的风采了。</p> <p class="ql-block">入住阿罗瓦花园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后面有个跑马场。</p> <p class="ql-block">早上天刚亮,场上就出现了骑手在小雨中策马驰骋的矫健身影。</p> <p class="ql-block">而此时酒店门前出现的却是雨后彩虹,而且是转瞬即逝,令人称奇的双彩虹。真是十米不同天。迅速出手,但左边第一道彩虹看上去还是若隐若现的。</p> <p class="ql-block">千帆之都奥克兰。跨海大桥下的帆船码头停泊着成千上万艘游艇。奥克兰是世界上个人拥有游艇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被称为千帆之都。</p> <p class="ql-block">午餐是铁板烧。</p> <p class="ql-block">炒好的蔬菜大虾分装到每人的餐盘里。</p> <p class="ql-block">火烧牛肉。</p> <p class="ql-block">火烧后炒好的牛肉也分装到盘子里了。大快朵颐吧。</p> <p class="ql-block">奥克兰伊甸山,一座海拔196米的死火山。爬上山顶。</p> <p class="ql-block">人在彩云间。</p> <p class="ql-block">天上人间。</p> <p class="ql-block">伊甸山是鸟瞰奥克兰的天然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等红灯,街拍奥克兰。</p> <p class="ql-block">离开奥克兰,飞行近四小时后深夜抵达澳大利亚南部城市墨尔本。第二天车赴大洋路。大洋路是一条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士兵而修建的滨海公路。1919年动工,1932年全线贯通,全长243公里。</p> <p class="ql-block">大洋路上的著名景点,十二门徒岩。一个由海浪冲刷和风化不断侵蚀海岸线的石灰岩而形成的自然景观。由于海浪海风的长期冲刷侵蚀,石灰岩不断被风化和摧毁,目前十二门徒岩只剩下了七个。</p> <p class="ql-block">与蔚蓝色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相伴,与汹涌的波涛和翻滚的浪花共舞。</p> <p class="ql-block">墨尔本圣保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闻声前往。</p> <p class="ql-block">极具感染力的教堂音乐瞬间将教堂内庄重温暖的氛围拉满。</p> <p class="ql-block">西式的形式,中式的内容,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此时的这里两种文明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墨尔本维多利亚皇家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墨尔本是世界四大网球公开赛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永久举办地。途经墨尔本雅拉河时看到了不远处高大的比赛场馆,地接司导分享了这个澳网比赛最大的中央球场,罗德•拉沃尔球场。</p> <p class="ql-block">具有英国乡村色彩的菲罗兹花园。</p> <p class="ql-block">座落于花园内的库克船长小屋。1728年澳大利亚的发现者、航海家库克出生在英国的这个小屋里。1934年澳大利亚人把这个小屋拆开,由英国海运到维多利亚州,又照原样组建起来。</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墨尔本的行程后飞往黄金海岸。黄金海岸可伦宾野生动物园里的考拉。</p> <p class="ql-block">考拉生长在桉树上,靠食桉树叶为生。</p> <p class="ql-block">一天24小时中考拉有20小时在睡眠中度过,可谓佛系中的佛系。</p> <p class="ql-block">憨态可掬的睡姿。在这里大家还怀抱考拉分别跟它拍了照,如此短暂的清醒时间里跟那么多排队候拍的游人完成合照只能说萌宝还是很给面儿的。</p> <p class="ql-block">当然也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精心呵护。</p> <p class="ql-block">袋鼠。有人说它可能是混得最惨的国宝了。由于袋狮和袋狼的绝迹,袋鼠便失去了天敌,加之繁殖能力很强,种群数量增加过快,逐渐呈泛滥态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公害。因此跻身国徽图案,声名显赫的袋鼠目前在澳大利亚已进入食谱并在墨尔本被端上了我们的餐桌。</p> <p class="ql-block">在黄金海岸入住的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度假村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浓郁的花香,即使在小雨中依然芬芳依旧,只是现代科技还无法将其与影音一起被记录保存并再次重现。</p> <p class="ql-block">泳池。</p> <p class="ql-block">高尔夫球场。</p> <p class="ql-block">一袭白衣,步态优雅地在场上悠闲踱步的某鸟?某鹤?或者是其它的某啥?</p> <p class="ql-block">波丽台国家公园。一边是金色沙滩的海岸线,一边是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两三周前这里刚刚经历了50年一遇台风的袭击,受损的海岸线还没完全恢复,即便如此仍有勇者海中冲浪。</p> <p class="ql-block">进入布里斯班,从没有袋鼠的袋鼠角看布里斯班河。</p> <p class="ql-block">从南岸公园近观布里斯班河。</p> <p class="ql-block">2032年奥运会将在这个城市,BRISBANE举办。</p> <p class="ql-block">没有故事的故事桥。建于1942年的这个钢铁悬索桥因桥的设计者名字叫Story,英文意思是故事而得名,是个连接布里斯班南岸和城市CBD的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布里斯班的冲浪者天堂。同样遭受台风重创的海岸边清理重建的机械设备还在。</p> <p class="ql-block">顶浪做乐的激情也在。</p> <p class="ql-block">位于冲浪者天堂后区的黄金海岸艺术之家。这里是艺术、创意和娱乐的汇聚点。</p> <p class="ql-block">从艺术之家高处远眺市区。</p> <p class="ql-block">从布里斯班飞到凯恩斯。第二天开启绿岛大堡礁之行。从码头乘船驶向绿岛。</p> <p class="ql-block">靠岸下船。</p> <p class="ql-block">过桥登上绿岛。</p> <p class="ql-block">乘坐玻璃底船,水下的珊瑚礁和鱼群清晰可见。除了英文船上还配有中文讲解,时而英文时而中文。</p> <p class="ql-block">只是色彩太过单一了,没看到想要的五彩缤纷。如果跃跃欲试准备参加的海底漫步没有因设备维护而搁浅的话也许会享受到更好的视觉体验。</p> <p class="ql-block">离开凯恩斯飞行四小时后来到新澳之行的最后一站,悉尼。首先走进了蓝山国家公园。近观三姐妹峰。桉树是这片原始森林中的主要树种,桉树分泌的油脂经阳光照射便反射出蓝色的雾,所以蓝山终年被笼罩在蓝色的迷雾中,也因此得名蓝山。</p> <p class="ql-block">1954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来到蓝山在此处远眺,后来便有了这个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观光缆车。</p> <p class="ql-block">直升机防火巡山。桉树分泌的桉油燃点极低,40度便可遇火燃烧,这也是澳大利亚山火频发的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从蓝山回悉尼路上车拍。</p> <p class="ql-block">在悉尼入住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下面的夜生活。虽不是周末,晚上九点多后餐厅里依然人气满满。</p> <p class="ql-block">茶吧。</p> <p class="ql-block">赌场。</p> <p class="ql-block">夜游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游览悉尼歌剧院。歌剧院由丹麦建筑设计师约恩•乌松设计,1959年动工,历时14年,1973年建成投入使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来看,它的造型构思和整体设计依然那样地赏心悦目,时尚前卫,这也许就是经典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进入歌剧院,这是中场休息的海景厅。随后步入音乐厅,适逢当天音乐厅有乐队排练。准确地说不能算是乐队,因为只是少部分管乐的演奏。即便是这样,音乐响起的瞬间音乐厅里令人为之一振的音响效果还是足以惊艳在场观众。果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音乐殿堂。由于现场禁止拍照,所以此处的影音画面只能留白了。</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对面的皇家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从植物园远观歌剧院和海港大桥。</p> <p class="ql-block">一派忙碌拍照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登上游船游览悉尼港湾。</p> <p class="ql-block">船拍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港湾水岸边豪宅区及市区远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恢宏壮丽,气势磅礴,但不乏绰约风姿,迷人景色 。如果上帝创世时曾在这个星球营造过一个风景秀丽,风光旖旎后花园的话,那可能就是大洋洲的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