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岳泰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4.15</p> <p class="ql-block">泰山</p><p class="ql-block"> 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之称,被中外学者称为“中国的奥林匹斯山”。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50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约1545米。</p><p class="ql-block"> 五岳独尊~泰山在世界和中国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的巅峰位置</p><p class="ql-block"> 1987年,因为有了中国泰山申报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由此产生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双重综合项目的命题,并在世界范围第一批批准了2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项目,泰山是其中第一个以中华名山的身份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区。泰山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景区!泰山使世界的旅游人认知了自然与文化兼具的旅游胜景,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介《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代言景区。因此,泰山在世界旅游业的地位不容小觑。</p><p class="ql-block">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泰山: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杜甫在登泰山时留下了千古绝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也反映了人们对攀登高峰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一天门~攀登泰山的第一道天门。</p><p class="ql-block"> 天门是天庭神府的大门。在登山的过程中,要经过三道天门,才能到达三天胜迹仙境。一天门坊,是由明代创建,在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又重建。坊前两侧立有石碑,东面的“天下奇观”是由明隆庆年间钦差监兑户部外郎杨可大题书,西面的“盘路起工处”是由明嘉靖年间登州府通判孙价书题。这里是进入天界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山~孔子登临处</p><p class="ql-block"> “孔子登临处”坊,<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传是孔子登泰山起步的地方。</span>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建,嘉靖状元罗洪先题额并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秦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p> <p class="ql-block">红门官</p><p class="ql-block"> 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佛寺,因供奉的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这里称弥勒院。</p> <p class="ql-block"> 泰山相伴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历史,集国家兴盛、民族存亡的象征于一身,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东方文化的缩影,“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承载着丰厚的地理历史文化内涵,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红门~登山入口,起始时间(8:50)</p><p class="ql-block"> 泰山脚下的入口,中线登山的起点。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岭南崖上有一片红色的石头,形似门洞,因此得名红门。红门实际上是一组庙宇式的建筑,人们也称它为红门宫。</p><p class="ql-block"> 真正意义上的登山旅程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脚</span>踏入红门的那一刻才正式开始。穿过红门后,你会看到许多石碑,这些石碑记录着泰山的历史和文化。如果时间充足,不妨细细阅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文化。</p><p class="ql-block"> 红门不仅是登山的起点,更是泰山文化的象征。这里的每一块石碑、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泰山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踏上红门,你将开始一段难忘的旅程,体验泰山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从红门开始经中天门至南天门约7000级台阶,海拔拔高约1400米,路程约6500米,沿途串联起2000余处摩崖石刻,构成一部立体的中国书法史。</p> <p class="ql-block"> 自秦始皇起至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12次。山体上既有寺庙、宫、观等古建筑群29处,古遗址128处,有大小碑碣、摩崖石刻2000余处。其景巍峨雄奇、幽奥俊秀,有石坞松涛、云海玉盘等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观。其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地质奇观和谐融为一体,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美学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三义柏</p><p class="ql-block"> 三株高大柏树并生排列着,由南而北,长次分明,称为“三义柏”,取“桃园三结义”之意。</p> <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是为纪念1946年夏季第一次解放泰安时,被敌机轰炸牺牲的新四军烈士而建的。碑首南面贴金题额“革命烈士纪念碑”,北面题“烈士们,你们的死重于东海,永垂不朽”,碑体上环刻新四军一纵三旅转战祖国各地的壮烈事迹和708名烈士名单。</p> <p class="ql-block">节理面与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 泰山的岩石非常古老,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历史,大部分岩有中发育有多组节理。在后期风化崩塌作用的影响下,这些节理面暴露出来,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题字留念的天然场所,这些地质遗迹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检成了泰山地质公园独特的科学与文化景观。泰山摩崖石刻现存1018处,此处虎山岩体节理而上的两处石刻为秀美地质遗迹景观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心涵。</p> <p class="ql-block">(9:11)“虫二”石刻</p><p class="ql-block"> “虫二”石刻,是清代学者刘廷桂和朋友在泰山游玩时所刻,是繁体字“風月”省略了外围偏旁,暗喻此地“风月无边”。</p> <p class="ql-block">斗母宫</p><p class="ql-block"> 因地处龙泉山下,又有龙泉水从宫旁绕过,过去也叫“龙泉观”。斗母宫的创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了,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在原址上重建,因主祀北斗众星之魁——斗母得名。</p> <p class="ql-block">(9:26)经石峪</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到中天门,山势越来越陡,沿途有高山流水、万笏朝天、柏洞、壶天阁、回马岭等景观。盘道两旁古柏参天,遮天蔽日,穿行其间,顿感凉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笏朝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理奉安纪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碑高9.27米,这是1929年6月1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在南京安葬而建。碑正面刻着“总理奉安纪念碑”七字,下面则是总理遗嘱。</p> <p class="ql-block">“四槐树”景点</p><p class="ql-block"> 相传隋唐鲁国公程咬金率众登泰山,在此种栽四棵槐树形成景观,至今一千三百余年。树木自然经历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过程,民国以前,前二株槐树陆续死亡,此株于八七年七月十日因连降暴雨后灌注多年腐烂树体而倾倒。现仅存活一株。</p> <p class="ql-block">壶天阁</p><p class="ql-block"> 创建于明代,原名升仙阁。清代乾隆十二年(1747)拓建,因此处山势若壶,又因道家称仙境为“壶天”,遂更名为“壶天阁”。</p> <p class="ql-block">(10:04)回马岭</p><p class="ql-block"> “回马岭”三字点明了此地重峦叠嶂、陡峭难行之状。意即骑马上山,至此山势高峻陡绝,即使善跑之骏马也不能再上,只好回马。旧时称这里“石关”,算是泰山的第一道天然关隘,此处盘道愈加陡峭,是泰山构造断裂抬起的第二个阶梯,也是一段险要路程即将开始的标志。从这里到中天门,山势越来越陡,盘道两旁古柏参天,遮天蔽日。</p> <p class="ql-block">中天门(10:28)</p><p class="ql-block"> 就是登泰山的第二道天门—中天门,又称“二天门”。此处的高度为海拔847米,下距岱庙5.5公里,上距南天门3.5公里,为泰山主峰的天然屏障,又是中溪东西溪的分水岭,因为这里土色黄赤,有别于他处赤,所以称其为“黄岘岭”。</p><p class="ql-block"> 在中天门北望天门凌空,岱顶入云;南眺则只见群峰低首,徂徕如丘,每当雨过天晴、夕阳西下之时,群山如岛屿起伏于云海之中,游人飘飘然若置身于云海之上——这就是中天门一大胜景“黄岘归云”。登山至此,仅为“中天”,但已觉天地之宽、泰山之雄了。这座“中天门”石坊为清代建筑,是中天门的代表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登上中天门,视野豁然开朗。俯瞰泰安城,隐约可见。仰观岱顶,莲花峰危崖万仞,南天门形如天阙,门下天梯倒悬,令人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自红门宫(8:50)起至中天门(10:28)共耗时1小时38分。</p> <p class="ql-block">中天门“虎”字刻石</p><p class="ql-block"> 吴大徵的篆书杰作,在泰山中天门稍北的一块石壁上,刻着一个高107厘米、宽66厘米的“虎”字。这个字是篆书风格,字径达105厘米,由清代官员、书画家、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吴大徵(1835-1902)所刻。 </p><p class="ql-block"> 吴大徵,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意斋,是江苏吴县人。这个“虎”字刻石非常传神,变形成有脚有尾、翘尾蹲坐的样子,栩栩如生,堪称泰山字刻中的精品。这个字摹自金文《师西簋》,属于古籀文,也就是大篆。这个泰山之“虎”与浑春之“龙虎”刻石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浑春的“龙虎”刻石是线刻(双勾),未着色,而泰山的“虎”字则是阴刻,并涂上了红色油漆。</p> <p class="ql-block"> (10:45)山道边石刻,字体端正、清晰、易识别,不觉停下脚步细细观赏:道光丁未(1847年)二月十七日,督学使者昆明何桂清和平湖高振镁、上元王至、华阳湖庄敏、萧山来献琛、固始元伟、无锡秦细业、归安姜赓元一起登上了泰山。当天夜晚住在碧霞宫。第二天的黎明,在养云亭观看了日出。以这种方式的记录将流芳百世(距今已178年,比任何著书立说都便于收藏)。泰山刻石书法严谨浑厚,题材多样,字体众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结构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由中天门至云步桥路段叫“快活三里”,路平景幽,林茂风清,久登盘道忽遇坦途,确实令人快活。</p> <p class="ql-block">斩云剑</p><p class="ql-block"> 眼前天工巧夺的长形山石高约两米,状如破土而出的的石笋,又似一把凌空出世的利剑,石上刻有“斩云剑”三字。</p><p class="ql-block"> “斩云剑”源于泰山亿万年的天地造化:片麻岩由于长期受到风化剥蚀的影响,再加上岩石发育两组不同方向的垂直节理,板状岩块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棱角,形成了类似剑状的奇石。每逢雨季,“石剑”周围的山谷总是乌云密布,山下云雾沿谷而上,山上云雾则顺谷而下,上上下下的乌云在此相遇翻滚,海拔1000米位置的“石剑”仿佛真的在斩断云雾,给人一种无比震撼的视觉效果,故曰“斩云”。</p> <p class="ql-block">(10:55)山辉川媚</p><p class="ql-block"> “山辉川媚”出自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泰山玉皇顶向北下山就有溪流,雨季时节,就有溪流穿山而过。泰山景区的登山步道将文化、景致巧妙地融为一体,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泰山石刻广泛分布在泰山的山体、石阶、崖壁、洞穴等各处。从泰山脚下到山顶,几乎随处可见,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比如在登山的盘道两侧、山顶的崖壁上,都有大量的石刻作品。泰山石刻涵盖了多种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间天上</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写的诗句“七律·长征”和“江山多娇”四字。其实登泰山有些象当年红军长征一样,是信念的坚持和汗水的付出。</p> <p class="ql-block"> (10:58)泰山上有一副摩崖石刻,位于中天门至云步桥之间,由李和谦所刻,中间一字像一只鲜活的老鼠,因此被称为“鼠碑”,其实是两字“如一”,寓意不忘初心。</p> <p class="ql-block"> 在快活三里北头有座石桥,高悬如虹,云雾萦绕,人行至此如在云中漫步,故名“云步桥”。石桥下临深壑,壁立如削,这就是泰山三大断裂带之一的云步桥断层。</p> <p class="ql-block">云步桥</p><p class="ql-block"> 这里林木茂盛山谷深幽,山雨过后常为云雾笼罩,故名“云步桥”。民国26年,中国旅行社在桥头云步桥三字下面的石壁上打上了广告语:“中国旅行社,导游名山大川。”还请了当时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叶恭绰代言、书写!这可能是泰山上流传最久的一则商业广告了。过了“云步桥”,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登山像步入云端般不断上升的坡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感谢阅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辑)五岳独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