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又见映山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肖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到四月天,又到人间最美的季节,又到映山红盛开的时候。于是趁着回故乡之际,来到故地寻旧,果然又见到了那花开满山的映山红。</p><p class="ql-block"> 映山红属于杜鹃花科植物。具体来说,映山红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落叶灌木或常绿灌木。杜鹃花科植物种类繁多,全球约有900种,而中国是杜鹃花分布最多的国家,约有530余种。</p><p class="ql-block"> 映山红作为杜鹃花的一种,因其鲜艳的花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广泛分布,尤其在中南和西南地区的山野、丘陵环境中较为常见。</p> <p class="ql-block">映山红在北方地区,开花在早春。集中在3月中旬至4月,先开花后长叶,花期约20天。而在南方地区,通常从5月持续至7月,花期1-2个月。江南山区的映山红多在4月至5月盛放。个别品种(如双季开花型)可能在秋季再次开花。 花遍满山的映山红,留我深刻的场景还是年少时。 那时的我还是一名初中生。特殊年代中,停课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秉承着“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话”的宗旨,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到我们县里內迁来的三线厂矿打工。</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厂矿所在地的一个小镇上,距打工地约三、四公里的路程。为了抄近路,我们每天必须穿过一片当年没开拓的山岭。 </p><p class="ql-block"> 那山岭没多少土,高大的乔木不多,多的是长得不高的灌木丛。那时正值二月底三月初,我每天经过那灌木丛覆盖的山岭时,并不太注意那些植物的生长情况。</p><p class="ql-block"> 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那覆盖山岭的灌木,长满了花蕾。再过一段时间后,那花蕾便绽放出一朵朵红艳艳的花朵来。那花开得灿烂,如火如荼,极力地彰显出生命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我问当地的山民,一位须髮皆白的老者告诉我说那叫映山红,也被叫做杜鹃花。由此,我想起小时候听外祖母讲的“杜鹃啼血”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 传说古蜀国国君望帝杜宇,因相国鳖灵治水有功主动禅位,隐退后闻国破消息悲愤而亡,魂魄化为杜鹃鸟,昼夜啼鸣直至喙部出血。</p><p class="ql-block"> “杜鹃啼血”的典故由此而来。后据鸟类学家考证,认为杜鹃喙部先天呈红色,鸣叫时特殊的身体姿态恰似滴血状,古人结合杜鹃花盛开时节的生物特征并加以喧染,便形成一个悲剧神话。</p><p class="ql-block">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曾写到:“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p><p class="ql-block"> 而李商隐在其诗《锦瑟》中写到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或许对杜鹃花的来历写得更直接一些,对望帝同情的那种悲情的表达也更深一些。</p><p class="ql-block"> 映山红属杜鹃花科中一种,它的来源恐也和这种传说与诗歌的广泛流传有关,但究竞是不是这样,我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 后来看电影《闪闪的红星》,电影中的插曲《映山红》,经歌唱家邓玉华的演唱,传遍大江南北,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电影中那满山开遍的映山红像烈火、像朝霞、像鲜血的画面,给人以震撼。</p><p class="ql-block"> 歌曲深情地唱出了老根据地人民对革命胜利的期盼和希望,也表达了根据地人民对革命的一种坚强信心。</p><p class="ql-block"> 与传说中的杜鹃花所含的的悲剧气氛完全不一样,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后来读毛岸青和邵华的散文《我爱韶山的红杜鹃》,作者对杜鹃花似烈火、像朝霞、如鲜血的象征意义作了进一步的升华,表达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亲人的怀念之情跃然纸上。这情感更是让人感动,让人难忘!这种情感,给杜鹃花——映山红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意义。</p> <p class="ql-block"> 由此,我喜欢歌曲《映山红》,也爱上了花红似火、花期也长的映山红。爱它能在贫脊的土地上具有的顽强生命力,爱就它彰显的色似烈火,灿如朝霞,红如鲜血的个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肖捷,1951年生于重庆荣昌,当过知青和工人。“文革”后考入江津地区教育学校高师班(现为重庆文理学院),毕业后在重庆煤炭系统工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任重庆市某局机关宣传部长,某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重庆煤炭》杂志常务副主编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作品散见于《经济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国劳动人事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等报刊。创建自媒体《微微星星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