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国立博物馆

顽童

<p class="ql-block">新馆在布展没开放</p> <p class="ql-block">得再来一次,网上找到了高清的两张照片先看看,估计是不许拍照的,我这技术最好也不要拍,好好看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国宝 观音菩萨立像(百济观音) 飞鸟时代·7世纪 奈良县·法隆寺</p><p class="ql-block">2020年,百济观音曾原定将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法隆寺金堂壁画与百济观音”特别展中亮相,遗憾的是,展览最终未等开展便宣布中止。</p><p class="ql-block">在仅开放过一日的媒体专场留下的影像中,百济观音的陈列令人几乎停止呼吸——整个会场中央特制的高清展柜几乎没有反光,可以360度观看两米多高的“八头身”观音;特别设计的灯光之下,能更明显地看清雕刻细节,比如握着水瓶的手上还有残余色彩。</p><p class="ql-block">而再往前追溯百济观音上一次的公开展出,则是上世纪90年代末。百济观音曾被长期寄托在奈良帝室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1997年曾漂洋过海前往巴黎卢浮宫展出,引起巨大反响;1998年,法隆寺百济观音堂落成前,最后一次在奈良博物馆展出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国宝 菩萨半跏像(传如意轮观音)飞鸟时代·7世纪 奈良县·中宫寺 *展览期间:5/20~6/15</p> <p class="ql-block">老馆现在是佛像馆</p><p class="ql-block">致辞</p><p class="ql-block">奈良国立博物馆从明治二十八年(1895)正式开放,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六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本馆增建和移建了多座建筑物,但是「原帝国奈良博物馆主馆」即现在的「奈良佛像馆」一直作为展厅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奈良佛像馆」出自日本明治时代(1868-192)代表性建筑师片山东熊(1854-1917)先生之手,是奈良最早的纯正欧式建筑。不论是厚重雄浑的外观还是细部装饰的风格,都是日本近代建筑的代表作,于昭和四十四年(1969)被认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长期作为我馆的"主馆",用于特展和基本陈列的使用。平成二十二年(2010)改为现在的名称,作为展示佛像的专门展厅重新开始了它的使命。平成二十八年(2016)我馆对展厅的内墙、照明设备以及展示柜等做了大幅度的改装。</p><p class="ql-block">目前我馆共收藏了数百尊佛像,除馆藏品之外,也包括了寺庙神社等的寄存品。「奈良佛像馆」展示的佛像是从这些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展品定期更新,常年展示着近百尊佛像名品供观赏者欣赏。以日本的飞鸟时代(592-710)到镰仓时代(1185-1333)的佛像为主,也包含中国、朝鲜半岛的佛像,可以近距离欣赏为数众多的佛像名品。奈良佛像馆作为专门陈列佛像的展厅具有世界级的水平,称之为"佛像的殿堂"也毫不过分。</p><p class="ql-block">令和三年(2021)2月,「奈良佛像馆」展出了来自奈良县吉野町金峰山寺的两尊像高5米的巨大金刚力士像,使展厅焕然一新。这两尊金刚力士像通常供奉在金峰山寺的仁王门中,因仁王内需要进行修理,所以将金刚力士像暂时保管在本博物馆,在维修保养之后进行展示。</p><p class="ql-block">在拥有明治时代西洋建筑风情和具备先进展示环境的「奈良佛像馆」中,如果您能在此尽情感受到佛像之独特魅力,我们将感到非常荣幸。</p><p class="ql-block">最后,我对于将佛像寄存我馆的各收藏者,以及协助我馆的相关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p><p class="ql-block">井上洋一</p> <p class="ql-block">不动明王立像</p><p class="ql-block">平安时代(12世纪)/木造彩色·截金奈良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尊不动明王像拥有气度非凡的忿怒相貌,腹部丰满略显膨胀,衣裳质感柔软。这些特征都体现出平安时代(794-1185)后期的造像风格。造像着衣上,彩绘和截金交错的华丽图案也是一大看点。造像来自奈良吉野山。</p> <p class="ql-block">五大明王像</p><p class="ql-block">平安时代(10-11世纪)/木造彩色奈良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批造像是平安时代(794-1185)的五大明王,一组五尊俱全,极为珍贵。造像虽小,但都大眼高鼻,充满魄力,身体比例匀称。这五尊像应该是用于个人祈祷的本尊。</p> <p class="ql-block">軍茶利明王</p> <p class="ql-block">大威德明王</p> <p class="ql-block">不动明王</p> <p class="ql-block">降三世明王</p> <p class="ql-block">金刚夜叉明王</p> <p class="ql-block">大威德明王骑牛像</p><p class="ql-block">平安时代(12世纪)/铜造镀金奈良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大威德明王像,除了作为五大明王组合中的一尊,也可能单独制作。它是为了祈祷驱逐佛敌或取得战争胜利而被供养的本尊。造像身体起伏平缓,其温和的雕刻手法应该是平安时代(794-1185)后期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如来立像</p><p class="ql-block">朝鲜半岛统一新罗(8世纪)/铜造镀金/奈良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造像头部呈椭圆形且富有张力,眼睛细长、嘴小。在腹部和大腿处有简略而有力的重复圆弧形的衣纹表现,台座覆莲尖端翻起则是八世纪统一新罗样式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二佛並坐像</p><p class="ql-block">中国北魏正始元年(504)/铜造镀金奈良国立博物馆(铃木光氏赠送)</p><p class="ql-block">该造像表现了《法华经·见宝塔品》提到的,从地下涌出的宝塔内并坐着多宝释迦二佛的场面。造型虽质朴,但錾刻线条有力。应该是庶民阶层的信众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如来坐像</p><p class="ql-block">中国五胡十六国(4-5世纪)/铜造镀金奈良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该造像为中国早期的金铜佛。经西域流传而来的键陀罗佛像样式为其源流,而其左右对称的衣纹构成,以及做拱手样的手印等,都让人联想到中国神仙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重要文化财</p><p class="ql-block">金刚力士立像</p><p class="ql-block">康成作</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代延元四年(1339)</p><p class="ql-block">木造彩色</p><p class="ql-block">[阿形]505.8cm</p><p class="ql-block">[形]506.2cm</p><p class="ql-block">奈良金筝山寺</p><p class="ql-block">该像是位于吉野郡吉野町的金筝山寺(金峰山修验本宗的总本山)仁王门(国宝)中安置的金刚力士像。仁王门于平成三十年(2018)度开始进行大规模修理,与此同时,金刚力士像也从第二年开始花了两年时间,由公益财团法人美术院对其进行了防止彩绘和漆底剥落、像体接缝处等变色部分的修整、造像脚部与台座的材质强化处理等修复工作。</p><p class="ql-block">内铭文得知,该像是南北朝时代的延元三年(1338)到次年,由南都大佛师康成(生卒年月不详)制作而成。这尊令人景仰的巨大佛像,其颇具戏剧性的愤怒表情和充满全身的力量感,皆是本作的精彩之处。该造像以镰仓时代(1185-1333)金刚力士像的飒爽之风为基础,无可挑剔地制作出丈六巨像,由此可看出佛师康成的卓越本领。该造像是仅次于建仁三年(1203)佛师运庆(?-1223)和快庆(?-1227以前)制作的奈良东大寺南大门像之后的大作,作为代表那个时代的金刚力士像具有极高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女神坐像</p><p class="ql-block">平安时代(11世纪)/木造</p><p class="ql-block">彩色</p><p class="ql-block">奈良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该像表现的是双手合拢袖中并放在胸前,呈坐姿的女神像。虽是神像,但头顶上的花形装饰却较少见。造像两脚是后世补上去的,但材质相同。衣服上点缀有红色轮廓的四瓣花纹图案。</p> <p class="ql-block">男神与女神坐像</p><p class="ql-block">平安时代(12世纪)/木造彩色奈良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对神像由留有颚须的男神与垂发的女神组成,其身体部分未刻画衣纹,这种表现手法在平安时代(794-1185)的神像雕刻中较为常见。两尊神像均未面向正前方,而是呈现出富有动感的姿态,面部表情生动逼真,富有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僧形神坐像</p><p class="ql-block">平安时代(10世纪)/木造素地</p><p class="ql-block">奈良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剃发僧侣模样的神像。该造像双手前端已失,从其两手腕的接缝处可设想其原来双手的姿势。应与药师寺像等平安时代(794-1185)前期的僧形八幡神像相同。造像表情严肃,耳棱竖起。这些特征都与十世纪的佛像雕刻手法相通。</p> <p class="ql-block">重要文化财</p><p class="ql-block">藏王权现立像</p><p class="ql-block">平安时代(12世纪)/铜造镀金/奈良国立博物馆藏王权现据说是役行者在吉野金峰山的感悟所得,是山岳信仰的代表性尊像。可能当时山岳寺院的环境比较严酷,故金属造像的传世品较多。造像在大幅度的动作中表现出平安后期特有的稳重端正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狮子</p><p class="ql-block">镰仓时代(13世纪)/木造彩色截金奈良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本品的背上曾经背负着文殊菩萨像。四肢均衡布局,用微妙的起伏感捕捉肌肉隆起的样子,相当自然。再加上精悍的表情,充分展现了镰仓时代(1185-1333)的写实风格。堪称日本动物雕刻中的杰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重要文化财</p><p class="ql-block">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p><p class="ql-block">平安时代(12世纪)/木造漆箔/奈良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该像是来自新药师寺的十一面观音立像,带有平安时代南都奈良佛像常见的板背光(用木板制作的背光)。从其低垂的柔和目光、圆润的低肩、苗条的体型,以及浅浮雕的平缓衣纹等方面来看,具有平安时代后期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没找到法庆寺的两尊雕像,志愿者一路小跑的询问然后带我们过来,跟平城宫迹的志愿者一样,都是近八十岁的老人,最后还一起探讨哪款翻译软件好用,年纪从来不是不学习的理由,碰到那些一点不动脑子,看到什么没见过的东西,不听完讲解不看全说明,马上问东问西,然后说我不会的人,我就呵呵。</p> <p class="ql-block">重要文化财</p><p class="ql-block">如来三尊像</p><p class="ql-block">中国唐长安三~四年(703~704)/石雕/奈良国立博物馆此石佛像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宝庆寺石佛群中的一组。中尊主佛肩宽,胸挺,腰细。其两侧的脐待菩萨像呈现"三屈法"的姿态,这是初唐消化了印度风格之后的佛像雕刻样式。所谓"三屈法"是指展现佛像脖子,躯干,腿等三部位弧度的一种表现方法。</p> <p class="ql-block">重要文化财</p><p class="ql-block">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p><p class="ql-block">中国唐代长安3-4年(703-704) /石造/奈良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该石造佛像来自陕西省西安市宝庆寺。肩宽腰细的身材是其特征。右手拿着刻有“灭罪”二字的印章,明确表现出十一面观音具有现世利益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给小学生的普及画册,把我混乱的概念捋顺了</p><p class="ql-block">能拍照的不多,其实拍照挺影响观看的,如果临摹是可以的,一星期去了两次都看到了同一个小哥在画一尊佛像,娃说每次来都能看到他,我几乎每周都去国博看看,没看到这样的人,其他地方也没看到,除了特展咱的博物馆都是免费的,也许因为人太多没有一个角度可以长时间占据吧?</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咖喱饭,应该改良了,真正的咖喱不敢下咽</p> <p class="ql-block">中间奶油是咸的</p> <p class="ql-block">虽然挺冷,樱花还是开了,看了看微信朋友圈的定位,6年前我在同一地点喂过小鹿,四周是奈良博物馆,依水园,美术馆,东大寺,兴福寺一众大牌古迹,旅行社就带去喂了半小时小鹿,自由行一定是旅游的终点,我愿意穿过鹿群在博物馆里待两天也不想拍个喂鹿的相片等人点赞了。</p> <p class="ql-block">胡同口的居酒屋,还要拿号排队,本着人多好吃的态度,就这家了。</p> <p class="ql-block">煮萝卜</p> <p class="ql-block">日本春卷</p> <p class="ql-block">沙拉</p> <p class="ql-block">寿喜烧,我也会做了</p> <p class="ql-block">炒面,有点甜,跟家里扁豆焖面不是一个路数</p> <p class="ql-block">味道有点像袋装烤鱼片的一种八爪鱼</p> <p class="ql-block">豆腐包</p> <p class="ql-block">奶酪</p> <p class="ql-block">牛肉烤得有水平,外边一圈老到嚼不动,中间不太熟还好,一口下去直到下颌骨酸疼,只好囫囵咽下去免得不雅,日本小朋友解释说,因为牛肉很好很贵要慢慢吃才能完全享受到美味,听人劝吃下一片的时候一点一点咬下来,果然最外圈是有点脆的焦香,往里是全熟牛肉的柔韧,随着咀嚼肉香慢慢渗出来满口醇厚的满足感,最后是中间柔软的三分熟入口即化,居然自己是个猪八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