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读孟浩然《留别王维》<br>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br>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br>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br>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br><br> 注 释<br>1)芳草:常用于指代美好的事物或地方,也可 <br> 暗喻高洁的品格等。<br>2)违:违背丶分离之意。<br>3)当路:暗指当权者。<br>4)假:宽假,优容之意,随意上升为提携丶援 <br> 引等。<br><br> 诗 作 背 景<br> 这首诗是孟浩然进士不举不第,离开长安时拜谒王维的别离诗。主诉怨悱,首联直述自归,颔联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归因。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语言朴实,不讲对偶,诗言顺其自然。<br><br> 拾 意 诵 读<br> 在这寂寞无聊的地方,我没有必要一定要<br>待下去,因为我怀着一颗报孝国家之心,去获取一份为国出力之职,天天出去,总是空望而归。我想去寻找如同芳草般美好的人或事,可惜事与愿违,不得不和故人相别。当权者有谁肯提携和援引我达到自己的心愿,知已的好友在人间实在太稀微。世态炎凉,人情如水,只有找个幽静的地方住下来,竖守寂寞,关闭柴门与人世隔绝,了此一生。<br><br> 作 者 简 介<br> 孟浩然,公元六八九一七四零年,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他因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生于盛唐,早年曾获有报国之心,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至幕府,后隐居。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与王维并称“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br><br> 和 文 友 互 动<br><br> 一丶和津互动<br> 梅柳知春琴瑟远,悠悠宫阙耀华年。<br> 韶光不负来人意,细雨乘风润杜鹃。<br><br> 二丶和郑万项目孙夏东:<br> 景物依稀暮景绵,山间流水敛青烟。<br> 浮生独向荒园里。闲云拂柳酒中贤。<br><br> 三丶和地平线互动<br> 灼灼春光三月里,桃红柳绿著芳华。<br> 人间美景芳菲尽,难用言辞喻众葩。<br><br> 四丶和H•my互动<br> 行走长河落日中,感知幸运喜相逢。<br> 人间情意缘相合。读懂诗情鉴古通。<br><br> 五丶和依然五哥互动<br> 知音一字两倾心,唯有灵犀最可钦。<br> 相待何愁触软处,内心一点喜相吟。<br><br> 六丶和三阿哥互动<br> 故人易去却难留,历史悠悠愁滿楼。<br> 事在人为无几许,但求顺遂了春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