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之旅:卡纳克神庙——古埃及文明的辉煌与神秘

蜀冈散人(lienrong)

<p class="ql-block">  卡纳克神庙</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神庙遗址</p><p class="ql-block"> 卡纳克神庙(阿拉伯语:معبد الكرنك,maebad alkurnak)始建于3900多年前,位于埃及城市卢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神庙内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狮身公羊石像等古迹,气势宏伟,令人震撼。卡纳克神庙是埃及中王国时期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在开罗以南700千米处的尼罗河东岸。 遗址占据当时底比斯东城的北半部。通过斯芬克斯(见狮身人面像)大道与南面1千米的卢克索相接,那里另有一座阿蒙神庙。由于中王国和新王国各朝都是从底比斯起家而统治全国的,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当作王权的保护神,成为埃及众神中最重要的一位。这里的阿蒙神庙也成为全国最大最富有的神庙。</p><p class="ql-block"> 古代埃及底比斯阿蒙神庙。始建于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开始大规模建筑,至希腊人统治结束。主殿有十分壮观的柱子,柱身和墙壁上满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铭文,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拉美西斯二世有关卡迭什战役的情况和铭文就刻在这些柱子和墙壁上,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卡纳克神庙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卡纳克神庙平面模型</p> <p class="ql-block">卡纳克神庙鸟瞰</p> <p class="ql-block">  卡纳克神庙(Temple of Karnak,也译为:卡尔纳克神庙)是埃及中王国时期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这个神庙群位于埃及首都开罗以南700千米处的尼罗河东岸城市卢克索北部,始建于3900多年前,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恢弘壮观的神庙。</p><p class="ql-block">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神庙群”,卡纳克神庙给人的感觉就是令人震撼。卡纳克神庙的建筑元素,例如大圆柱和轴线式设计,先后影响了后来的希腊建筑和世界建筑。历经沧桑的卡纳克神庙最让人着迷的是刻在柱上、墙上、神像基座上优美的图案和象形文字。有战争的惨烈,有田园生活的幸福,有神灵与法老的亲密,有法老的愿望……这些刻写在石头上无数字符,如同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向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游客展示了一个遥远而曾经辉煌的古埃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卡纳克神庙是由塔门、圣所、大殿、方尖碑、圣湖等一系列超凡的建筑组成,坐落在尼罗河东岸。建筑群面积超过两平方公里,相当于五个梵蒂冈城国(0.44平方公里)。作为埃及古都之一的底比斯,在卡纳克神庙处处彰显著对当地神灵与法老们丰功伟绩的赞颂。</p><p class="ql-block">神庙从4700多年前开工建设,到今天依然还在继续。现存最主要建筑群有三处:阿蒙-拉神庙、拉蒙-拉妻子穆特神庙(不开放)、底比斯战神蒙图神庙(不开放)。历年来数十位法老为神庙进行翻新、修整和扩大,最早的建筑可以上述到第三王朝。</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法老们像是与前辈竞赛一般,在这里的建筑越来越宏伟。他们推倒旧建筑,用旧石头来修建新建筑。例如,阿蒙霍特普三世(公元前1390-前1352年在位),用十多处早期建筑拆下来的石头建造了一座塔门。法老们做得更多的则是抹去墙壁上原有的浮雕,重新装饰并换上自己的名字。考古学家们在追溯建筑年代时遇到了很多困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目前为止,卡纳克神庙发现了200多座大型建筑,据信还有100多座有待发现。</p><p class="ql-block">神庙群可分为四个区域:</p><p class="ql-block">(1)北面围墙保护起来的——蒙图神庙。</p><p class="ql-block">(2)东面有——埃赫那吞(公元前1352-前1336年在位)修建的巨大露天神庙群,供奉太阳神阿吞,埃赫那吞去世后被彻底摧毁。</p><p class="ql-block">(3)南面围墙保护的有——穆特神庙,包括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庙和拉美西斯三世神庙。</p><p class="ql-block">(4)中间——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区域,长550米、宽500米,由12米高、8米厚的围墙保护。这里是游客聚集区,也是考古学家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占地100公顷,除了阿蒙-拉神庙、还有普塔、孔苏、奥西里斯、奥佩特和其他神灵的神庙。</p> <p class="ql-block">第一塔门</p><p class="ql-block">神庙的第一座塔门是托勒密时期修建的,由于国力日渐衰微,这座塔门最终也没能够完工,但129米宽,43米高的体量,还是给人相当震撼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眼前看到的石头切割粗燥、装饰贫乏,烂尾楼状态的第一塔门,依然是阿蒙神庙最壮观的建筑。第22王朝的佘尚克一世(在位时间不详)计划将第一塔门建设得与第二塔门一模一样,但真正动工已是在第30王朝的奈克塔尼布一世(公元前380-前362年在位)时期。塔门内部有一道泥砖垒起来的斜坡,上面留有用于修建塔门而用滑轮和绳索吊上去的大石头。</p> <p class="ql-block">第一塔门塔门长113米,厚15米,高40米,塔门两侧各开有8扇巨大的窗户。窗户下方的壁龛,当年擎着的旗杆至少高达46米,上方是长长的亚麻布彩旗。塔门中间的大门高19米,宽7.5米,深5米。在古代,门道安装有覆盖著金片或有著装饰图案的青铜片。现在门两侧的墙上依然有托勒密时期烧毁门窗大火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第二塔门</p><p class="ql-block">第二塔门由第十八王朝的最后一位法老霍雷穆希布(Horemheb )开始修建,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又相继推进这一工程。拉美西斯二世还分别在第二塔门的入口两侧加了三尊自己的雕像,皆为巨型的红色花岗岩石雕,其中一座已经被损坏。</p> <p class="ql-block">过了第二道塔门,来到第二院落,以前是一个有十根巨柱组成的大厅,柱高21米。但是现在只留下了一根。门楼的两侧矗立着两座高大的法老像。</p> <p class="ql-block">第二塔门之前有两尊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塑,双腿之间是其爱妻的小尺寸雕像。这些花岗岩雕像本来有三个,曾经被后世的多个法老占为己有,目前尚存两尊。</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双腿前为他的爱妻奈菲尔塔莉(也有说是其他公主)小雕像。</p> <p class="ql-block">第二塔门前的建筑,叫布巴斯提斯大门。布巴斯提斯城是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时期的首都,在今天的尼罗河三角洲。门上的铭文表示法老佘尚克一世命令建筑督查Horemsaf实施了大门的工程:为增添底比斯的光彩,至尊的法老现下旨修建这座宏伟的门楼,同时竖起无比高大的双叶门,为至尊法老的父亲、万神之王阿蒙·拉的房子修建五十年节的广场,并环绕广场修建柱廊。</p> <p class="ql-block">第二塔门前的布巴斯提斯大门浮雕《佘尚克圣经》,记载埃及攻击犹太国王所罗门神庙时战胜所罗门儿子罗波安的事迹。还有哈索尔女神哺乳法老、阿蒙·拉持剑宣布埃及占领犹太和巴勒斯坦156个村庄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穿过第一塔门是整个卡纳克神庙建筑面积最广阔的一片区域——大庭院。庭院宽100米,深82米深。在第一塔门修建之前是一片包含几处建筑在内的大块露天广场,如今依然保留下两处建筑:一是大庭院入口左侧的塞提二世神庙(公元前1200-前1194年在位),二是东南角的拉美西斯三世神庙。当时设想把大庭院封闭起来,但这个想法花了几个世纪才得以完成。</p> <p class="ql-block">塞提二世神庙,又名“百万年神庙”。构造简单,装饰马马虎虎,用来供奉底比斯三神:中间的阿蒙神、左边的阿蒙神妻子穆特与右边的二神之子孔苏。每个屋子的墙壁上都是塞提二世供奉每一位神灵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大庭院的东南角是保存完好的拉美西斯三世神庙,该神庙其实就是拉美西斯三世法老在哈布城神庙的一个微缩版。</p> <p class="ql-block">神庙的布局简单而古典:有塔门、敞开的庭院、带四根奥西里斯神像柱子和四根石柱的门廊、带八根大柱的大厅,门口和院里的大柱前有多座拉美西斯三世的石雕立像,方形柱子上有象形文字和浮雕。</p> <p class="ql-block">阿蒙-拉神庙的任何建筑都几乎无法与列柱大厅(多柱大厅)媲美。大厅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宗教建筑之一,照片和数据都无法完全反映其宏大和瑰丽。列柱大听多达134根巨柱,给人带来震撼心灵的敬畏感。</p> <p class="ql-block">列柱大厅宽103米,深53米,占地55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最初建设时的十八王朝,大厅只有中间两排柱子,柱头为开放形纸莎草,周围修建有围墙。柱子每排6根,高23米,柱圆周长10米,柱顶高1米,直径2米。</p><p class="ql-block">在随后的十九王朝,围墙被移到了更远处,更多的柱子耸立了起来,形成了今天134根柱子的最终局面。后建的122根柱子为闭合形纸莎草柱头,高15米,圆周为8.4米。</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时期,千千万万的沼泽地分布在尼罗河两岸。每当夏季尼罗河泛滥时,沼泽地便会灌木丛生。一种说法是:古埃及人修建列柱大厅就是希望这个大殿能在夏季汛期时淹没在水中,以此象征埃及人心目中最初造物主所创造的原始高地周围的沼泽地。</p> <p class="ql-block">史载,三千多年前,每一个法老上任,都要到太阳神庙来朝拜,然后毕其一生,在这里留下自己的扩建。如此代代相续,太阳神庙的修建过程持续了一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石柱 上刻满了象形文字,这与 中国的象形文字有很大差别,全是一个个具体的物象,鸟、虫、鱼、人,十分写实,但把这些清晰可辨的的图案连在一起,却谁也不知意义。这是一种把世间万物召唤在一起进行神秘吟唱的话语系统,古埃及人将它们刻在石柱上,希望与上天沟通。</p> <p class="ql-block">穿过阿蒙神庙的多柱大厅,沿中轴线可以通过第三、四、五塔门到达第六塔门。</p><p class="ql-block">第三塔门是阿蒙霍特普三世修建的,现损毁较明显。</p><p class="ql-block">在第三塔门和第四塔门之间修筑了一个狭窄的庭院。庭院里曾经耸立着四座方尖石碑,有两座是为图特摩斯一世建造的,另外两座则是图特摩斯三世建造的。现仅剩下图特摩斯一世建造这一座高22米的方尖石碑了,其余的都只剩下根基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一世方尖碑由花岗岩制成,高22米,占地1.8平方米,重140吨,产地为阿斯旺第一瀑布。迄今为止,巨型方尖碑如何从产地运到使用地,依然是个未解之谜。</p><p class="ql-block">方尖碑上刻满了图特摩斯一世的名字,但后来拉美西斯四世又刻上了自己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第四和第五塔门之间,就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献给太阳神阿蒙-拉的方尖碑了。女王曾经竖立了两座高达30米的方尖石碑以纪念阿蒙神的卓越功绩,另一座在第五塔门的南面已经倒塌。据说这是当时埃及国内最高的方尖碑,方尖碑顶部是用金银合金制成,非常华贵。</p> <p class="ql-block">神庙里最有名的方尖碑为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古埃及惟一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立,碑身全高29米,重323吨,是当时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p><p class="ql-block">感谢古埃及文字的破译者使得我们在3400多年以后,还能够读得到方尖碑上的铭文:</p><p class="ql-block">"她为她的父亲阿蒙——两片土地王座之主,建造她的纪念物,为他用南方的坚硬花岗石建造了两个大方尖碑,它们的表面镀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金子。当太阳在它们之间升起时,从尼罗河的两岸看去,它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p><p class="ql-block">"阿蒙,两片土地王座之主:他让我统治黑土地和红土地,作为一种奖赏,在整个土地上没有人反对我。所有异国他族都是我的臣民,他将天的边际作为我的疆界,太阳环绕的一切都为我劳作。他将这一切给予他亲生的人,他知道我将为他统治这一切。我确实是他的女儿,我服侍他,知道他所有的意旨。我从我父亲那里得到的赏赐就是生命、永恒和统治,在万物的荷鲁斯王座上,像拉神一样长久。”</p> <p class="ql-block">第四塔门建于图特摩斯一世在位时期,后由图特摩斯四世、塞提二世、托勒密八世和亚历山大大帝改建。穿过第四塔门,是图特摩斯一世为图特摩斯三世修建的多柱大厅。大厅用珍贵的木材建成,后来图特摩斯三世又添加了14根柱子和石制穹顶。</p> <p class="ql-block">第四塔门与第五塔门之间的庭院,最有名的方尖碑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公元前1473-前1458年在位)在位第16年竖立的。当时一共竖立了两座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另一座已倒塌,残骸布满了整个卡尔纳克神庙。仍然耸立的方尖碑同样由花岗岩制成,高达30米,占地2.6平方米,重323吨,塔身包裹著金银合金。</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和御用建筑师对这些方尖碑深感自豪,相关的文字和图案布满了整个塔身及尼罗河对岸的女王神庙。女王过世后,图特摩斯三世用围墙将方尖碑封堵起来,试图抹去女王在历史上的痕迹,但方尖碑反而为此因为与世隔绝而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圣湖西边是一个巨大的花岗岩基石,上面摆放圣甲虫,代表著太阳神之一阿图姆—凯普瑞神的圣甲虫形象。阿蒙霍特普三世在自己的神庙前安放了四个这样的石像,如今仅存了一个。后来被第25王朝塔哈尔卡法老移到现在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第四塔门南侧出去,便是圣湖。很多人最早对卡纳克神庙的印象,便来自圣湖映衬下的方尖碑。</p><p class="ql-block">卡纳克圣湖,200米长,117米宽,最后一次修建已是在第25王朝的塔哈尔卡法老的时期。</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一世所建的第五塔门,以及图特摩斯三世建造的第六塔门均已毁,只剩下断墙残壁。</p><p class="ql-block">第五塔门所剩无几,始建于图特摩斯一世时期,后由图特摩斯三世和阿蒙霍特普三世改建。塔门后方是图特摩斯一世修建的横向走廊的东墙前方,坐落着法老穿着冥王奥西里斯服饰及姿势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第六塔门建于图特摩斯三世期间,沿著中轴线往东走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同父异母兄弟菲利普·阿瑞戴伍斯(公元前323-前317年在位)的菲利普·阿瑞戴伍斯神庙。</p><p class="ql-block">菲利普神庙门口北侧立著两根巨大的纹章柱子,一根刻成莲花形状,象征上埃及;一根刻成纸莎草形状,象征下埃及。红色的花岗岩质量上乘,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第二塔门前的布巴斯提斯大门浮雕《佘尚克圣经》,记载埃及攻击犹太国王所罗门神庙时战胜所罗门儿子罗波安的事迹。还有哈索尔女神哺乳法老、阿蒙·拉持剑宣布埃及占领犹太和巴勒斯坦156个村庄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大庭院的东南角是保存完好的拉美西斯三世神庙(Temple of Ramses),该神庙其实就是拉美西斯三世法老在哈布城神庙的一个微缩版。</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三世神庙的布局简单而古典:有塔门、敞开的庭院、带四根奥西里斯柱子和四根石柱的门廊、带八根大柱的大厅,门口和院里的大柱前有多座拉美西斯三世的石雕立像,方形柱子上有象形文字和浮雕。</p> <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图片、视频来源于百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