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5日华中农业大学离退休工作部组织数十人离退休老教师骨干成员参观考察湖北省大冶市的“九古奇村”。</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因其完整保存了九类极具历史价值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而得名。这些“九古”元素不仅承载着鄂东南地区的文化记忆,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一、九古奇村的核心景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古树</p><p class="ql-block"> 上冯村现存百年以上古树40余棵,其中最著名的是千年枸骨树(树龄超1000年,高18米,被誉为“中华枸骨王”)和500年树龄的香樟树。此外,还有刺冬青、枫树等树种,形成“四世同堂”的古树群落,部分树根盘根错节,如千年香樟根占地20余平方米,被称为“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2. 古墓</p><p class="ql-block"> 村域内分布着1000多座明清时期的古墓,其中不乏形制独特的家族墓葬群。这些古墓不仅是殡葬文化的实物见证,也反映了当地“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p> <p class="ql-block">3. 古井</p><p class="ql-block"> 全村现存16口百年以上古井,多为石砌结构,井口有方有圆。部分古井至今仍可饮用,如村民房前屋后的泉水井,水质清澈甘甜,体现了古人对水资源的巧妙利用。</p> <p class="ql-block">4. 古祠</p><p class="ql-block"> 冯氏宗祠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约1800平方米,为皖赣风格建筑。宗祠内有东汉名将冯异、北宋名臣冯京的石雕,以及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百兽花鸟图案。其结构如“风箱”,寓意子孙兴旺,是研究鄂东南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5. 古碑</p><p class="ql-block"> 村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的记事碑、功德碑等,内容涉及宗族规约、商业契约等。例如,部分古碑记载了上冯村作为商贸中心的历史,为研究当地经济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6. 古道</p><p class="ql-block"> 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贯穿全村,宽约1.5米,沿途可见古桥、古沟渠。这些古道曾是连接鄂赣的交通要道,至今仍保留着马蹄印和防滑纹路,见证了古代商贸往来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7. 古沟渠</p><p class="ql-block"> 上冯村的水利系统始建于明清,由明渠、暗沟和水塘组成,总长约2公里。沟渠采用“四水归塘”的设计,既能防洪排涝,又可灌溉农田,体现了古代村落的生态智慧。</p> <p class="ql-block">8. 古宅</p><p class="ql-block"> 现存40余栋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多为徽派与赣派融合风格,以青砖灰瓦、马头墙、雕花门窗为特色。其中,“大夫第”等建筑保存最为完好,屋内有天井、石柱、匾额,部分木雕人物栩栩如生,展现了鄂东南民居的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9. 古碾</p><p class="ql-block"> 村内留存有大型石碾,直径约2米,需用牛力驱动,是古代加工粮食的工具。古碾旁的石槽和碾道至今清晰可辨,反映了传统农耕文明的生产场景。</p> <p class="ql-block"> 上冯村的“九古”景观不仅是物质遗产的集合,更是活态的文化传承。在这里,古树与古宅共生,古道与现代文明交织,离退休老教师既能感受时光的厚重,也能体验乡村振兴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说明:部分文字来源豆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