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海南定安古城北,南渡江转弯处有一个深潭,当地人称之为清潭。江边建有清潭亭,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该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清潭亭得名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坊间传闻此清潭底有五个泥人,灵应异常,县官清正廉洁、政绩卓著、百姓安居乐业,则五泥人显现;反之则五泥人隐藏不见。因此得名清潭。亭子由时任知县李傅春为纪念两位清正廉明的县令罗昌和鄢高而建。御史潘继训撰写碑文。清潭亭依城临江,碑石巍然,不仅是定安古城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城历史文化景点之一。是定安古城民间传说文学类和旅游文物古迹双料文化遗产。清潭亭立后,延续了古代廉政文化,成为定安古城名胜。清潭亭是一座八角亭,高约八米。设计具有江南风格,绿色玻璃嵌顶,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飞檐翘角,凌空展翅,卓然玉立,轻巧典雅。它坐落在河边的一座山丘上,周围绿树环绕,环境宜人。亭子的红色柱子与绿色屋顶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清潭亭因传说而命名,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遗址位于定安古城北门的南渡江边。亭中立有当时任职御史巡抚的潘训季,为其撰写并勒石“定安令鄢先生清潭碑”,碑文颂扬了明代两位县令罗昌、鄢高的为政清廉。历史沧桑,原亭圮毁,清潭碑流失。1998年县域修建南渡江定城防护堤岸时,所幸清潭碑被挖掘出来,得以重立与公众见面。清潭亭临江而立,碑文记载:南渡江流经此地,形成一数丈深的清潭。潭底於隐五位泥人。令贤则潭清,泥人即浮出水面。官昏则水混,泥人则久隐不见。“国朝惟吴定实、罗昌、鄢高莅县时常现之。”五神灵只是在明朝先后显现过三次。清潭亭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承载着人们对清正廉洁的向往与追求。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定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清潭亭临江而立,碑文记载:南渡江流经此地,形成一数丈深的清潭。潭底於隐五位泥人。令贤则潭清,泥人即浮出水面。官昏则水混,泥人则久隐不见。“国朝惟吴定实、罗昌、鄢高莅县时常现之。”五神灵只是在明朝先后显现过三次。清潭亭不仅是定安古城的名胜古迹,更是廉政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定安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定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清潭亭周围绿树环绕,环境宜人,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清潭亭的传说,让人们更加珍惜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也让人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清潭传奇旧有名,芳洲弥望只沙汀。</p>
<p class="ql-block">共言神物方三见,只信清潭不再清。”</p> <p class="ql-block">“花封旧以建江名,一曲寒潭映北汀。</p>
<p class="ql-block">中有石童森玉立,时因廉尹现冰清!”</p>
<p class="ql-block">--县枕清潭诗</p>
<p class="ql-block">定安古城北门,南渡江边的清潭亭,承载着四百多年的历史与传说。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见证着定安的历史变迁与廉政文化的传承。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清潭亭的传说,让人们更加珍惜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也让人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定安古城北门外,南渡江边的清潭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