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岭的红喉山鹧鸪

李华才

<p class="ql-block">在云南保山百花岭绿盖如阴的山林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喉山鹧鸪,常常是三五成群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针叶林以及林缘灌丛和高草丛中活动。它们性情比较大胆,不甚怕人,一般多善于在地上迅速奔跑,多在林下灌丛中潜行,仅在危急和迫不得已的时候才频频起飞。</p> <p class="ql-block">说起红喉山鹧鸪,不由得想起在古诗词中屡屡出现的“鹧鸪”这种鸟类。可以看出,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寓意。归类于雉科山鹧鸪属的红喉山鹧鸪,体长在18-28厘米,体重220-340克。其显著的外貌特征是喉部羽毛为橙棕色,前颈有明显的大块黑色点斑;下体灰色,两胁具明显的银色及棕色条纹。</p> <p class="ql-block">红喉山鹧鸪是一种杂食性鸟类,食谱广泛,不但涵盖杂草、野果、种子、嫩叶等植物,还摄取蚱蜢、蚂蚁等昆虫,实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这一习性也赋予它们强健的体魄和有力的双爪。它们的鸣叫声丰富多样,包括“咕咕咕”“咯咯咯”“哒哒”等,这些声音间断发出,常常组合成“咕咕咕-咯咯咯”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红喉山鹧鸪是留鸟。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和东南亚一带。它们的繁殖期多在4-7月,每窝产卵3-6枚,通常4-5枚,最多可达7-8枚;孵化期一般在20-21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