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对传统建筑情有独钟,或是向往营造一方浸润文化的诗意院落,大陈村的十八间古宅定能带来惊艳的营造启示。</p><p class="ql-block"> 这座始建于清代的江南宅院,原属当地陈氏望族,斑驳的梁柱间镌刻着百年家族史,黛瓦粉墙下深藏着无数动人往事。历经岁月侵蚀,这座十八间的传统院落陷入墙垣倾颓、雕花漫漶的困境,直到遇见浙江钱一塔消防科技董事长徐伟,才在当代营造智慧中焕发新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跟随徐伟先生漫步在修缮一新的院落里,能清晰感知传统营建智慧与现代修缮理念的交融。据其介绍,这项历时数年的工程投入逾1300余万元,当我们问及为何选择异地投资时,他轻抚廊柱上的岁痕说道:"大陈的山水格局暗合传统堪舆之道,这般完整的历史街巷如今已属罕见。让古宅在活化利用中重生,比简单封存更有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修复后的十八间堪称传统建筑活化范本:三进院落层层递进,榫卯结构的挑檐飞角重现江南民居的灵秀之美,而内部空间已蜕变为集民宿、文化展示、雅集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空间。</p><p class="ql-block"> 移步换景间,可见多功能会议厅的智能影音系统与万字纹窗棂相映成趣,茶室里的竹节灯饰与老梁架形成时空对话,客房区域则巧妙利用原有隔断营造私密庭院。最令人称道的是天井设计——延续"四水归堂"格局的同时,嵌入雨水收集系统,让百年石榴树在生态循环中舒展新枝。</p> <p class="ql-block"> 百年石榴树</p> <p class="ql-block"> 这座古宅的重生之路,印证了"修旧如旧"理念的时代演进。正如徐伟所说:"每块砖瓦都是会说话的史书,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刻辉煌,而是搭建古今对话的桥梁。"如今,游走在雕花门楼与智能民宿交织的空间里,既能触摸工匠的营造匠心,又能感受当代生活美学的悄然生长,这种跨越时空的营造对话,或许正是传统建筑最动人的存在方式。</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