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之东汉人物张衡

秋雨(李冰)

<p class="ql-block">全面发展之东汉人物张衡</p><p class="ql-block">秋雨</p><p class="ql-block">历史上有两个张衡,一个是东汉南阳张衡,一个是隋代河内即河南沁阳张衡,这里要说的是东汉南阳张衡。东汉张衡公元78年出生于南阳,公元139年去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他在天文、气象、机械技术、地震学、数学、地理、绘画、文学、哲学等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p><p class="ql-block">公元132年,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水运浑天仪,还创制了相风铜鸟和候风地动仪(候风只是个名字,与测风无关),开创了科学仪器发明史的先河。创制出地震观测仪器那年,张衡任太史令,可惜这部地动仪毁于古代战火,后人根据《后汉书》的记载试图复原张衡的这项伟大发明,但未能成功。张衡是河南南阳西鄂人士,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他自小刻苦好学,很有文采,十六岁离开南阳,到故都长安进行历史、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考察,游学于当时的文化中心长安一带。后来到达京都洛阳,求师访友,进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结识了一位有为青年学者崔瑗,开始接触天文、气象、历法、数学等。壮丽的山河,宏伟的秦汉古都长安,繁华的汉代京师洛阳,丰富的华夏文化,造就了张衡。</p><p class="ql-block">公元100年,二十二岁的张衡回到南阳,应南阳太守鲍德之请,作了他的主簿,八年后鲍德调任京师,张衡辞官。也许正是辞官成就了张衡,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官本位思想很顽劣,人生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就是当了多大的官,张衡却反其道而行之,在那个年代堪称伟大!几千年来,官本位思想造成了无数次的天地昏暗,民族流血,甚至历史倒退,严重抑制了社会进步。老实讲,做学问好不一定能当好官,不如给其创造条件,让其致力于科学技术研究。受几千年官本位意识形态的影响,个别所谓的学者专家不专心搞业务,非要削尖脑袋当官,尤其是某些有才无德之辈,其才能越高,掌了权后造孽越重,当了官更会刮起“四风”祸害一方!</p><p class="ql-block">张衡回到南阳致力于探讨天文、阴阳、历算等,他的名声引起了汉安帝的注意。公元111年,张衡被征召进京,拜为郎中。公元114年,迁尚书郎。次年,迁太史令,前后任太史令十四年之久。公元133年,升为侍中,不久受到宦官排挤,于公元136年调离京都,任河间王刘政的相,张衡到任后一改刘政弊制,严整法纪,打击豪强,使得上下肃然。三年后上表请求退休,朝廷却征拜他为尚书。公元139年,张衡与世长辞。</p><p class="ql-block">张衡生前写有《东京赋》《西京赋》,被后世称为“两京赋”,成为文学名篇流传至今。《东京赋》中对东都洛阳的盛况进行了一番描绘,意在称颂东京的兴盛而不流于奢侈,对那个时代的社会情况和人民生活进行了写实,堪称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闪烁着“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的光辉思想,其中还出现了“三令五申”的句子;《西京赋》记载了扛鼎、缘竿、钻圈、跳丸剑、走索、鱼龙变化、吞刀吐火、划地成川等许多精彩杂技和幻术,讽刺了“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的不良风气,并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古都长安的盛大场面,表现了他在文学方面的较高成就。“两京赋”还描写了灵台、宫阙的天文和气象仪器。</p><p class="ql-block">张衡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同时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他在人类天文史上首次解释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是月球进入地影。古代宇宙结构理论有盖天、浑天、宣夜三说,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他认为天好比蛋壳,地好比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他虽然认为天似蛋壳,但并不认为那是宇宙的边界。他在《灵宪》中说:“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还制造出了刻漏计时仪器、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对于宇宙起源,张衡认为天地未分之前,混混沌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阴阳气合而生万物。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围绕着历法改革,张衡与谶纬神学进行了激烈斗争,提出了禁绝图谶之书的主张。张衡著有科学、哲学、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后汉书·张衡传》全文收入了《应闲赋》《思玄赋》,《思玄赋》是—篇畅游太空的美妙科学幻想诗。</p><p class="ql-block">张衡在诸多领域皆有所成就,他才学广博,包罗万有,诗赋文章颇见其风骨,虽不华丽,却甚是写实,以文喻事,暗藏教理。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中国天文学、气象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南阳张衡墓园内,墓西南侧建有张衡事迹展览室,高大的古墓四周松柏苍翠,墓前方碑上是郭沫若撰写的碑文:</p><p class="ql-block">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