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隐寻幽 | 临平秘境里的千年古刹与绿意诗情

陈平

<p class="ql-block">踏入临平山脚下的安隐寺遗址公园,仿佛闯入一片被时光偏爱的绿洲。200余年的香樟与香枫交织成林,粗壮的枝干镌刻着年轮的密码,树冠如巨伞般遮天蔽日 。春日的阳光透过叶隙洒落,光影斑驳中,鸟鸣声此起彼伏——画眉的清啼、山雀的絮语,与风声合奏成自然的交响。漫步林间小径,脚下是簌簌作响的落叶,鼻尖是松针与苔藓的清香,每一步都踩碎了时光的寂静 。</p> <p class="ql-block">安隐寺虽已湮没于历史,但遗址公园仍以残碑、复建的山门与诗碑廊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安平泉是这里跳动的“活历史”,四方井栏内泉水清冽如初,苏轼曾为此泉赋诗:“凿开海眼知何代?种出菱花不计年” 。泉畔假山叠石,倒映着古寺的残影,恍惚间似能听见宋人烹茶论道的谈笑。</p> <p class="ql-block">苏轼《题安平泉》:“当年陆羽空收拾,遗却安平一片泉” ;康有为“但得心安即安隐”的匾额,道尽乱世文人的精神归处 ;俞泰枢笔下的“隐隐钟声云外出,凌空幢影照苔痕”,勾勒出暮鼓晨钟的禅意 。</p> <p class="ql-block">作为临平山绿道的起点,这里串联起城市与自然的双重诗意。从遗址公园出发,沿青石板路拾级而上,途经复建的香雪亭(原为赏梅胜地),可循“郁达夫登山道”直抵临平山巅 。绿道全长12公里,蜿蜒于古木与杜鹃花海之间。</p> <p class="ql-block">安隐寺遗址公园是一本摊开的时光之书,古木是它的标点,泉水是它的韵脚,而绿道是通向诗与远方的注脚。在这里,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私语,每一眼都是对自然的朝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