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4月15日下午,杭州图书馆读者交流一区(市民中心J座1层)内气氛庄重而热烈,一场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主题的《远方的“雷烨树”》新书发布分享会在此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顾玉龙和副会长陈天开、徐建国,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团学术出版分社王凤珠副社长、杭州图书馆阮立副馆长、浙江省作协报告文学创委会主任张国云、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张裕萍等领导、嘉宾出席;参加活动的还有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各分会、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和共建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代表,以及热心读者60余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雷烨烈士牺牲82周年,恰逢作家李英的报告文学《远方的“雷烨树”》出版发行。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由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团、杭州图书馆共同主办,浙江省作协报告文学创委会、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协办,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四分会承办的《远方的“雷烨树”》新书发布分享会,将现场60多位参会者的思绪带向80年前那场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伟大岁月中。与会代表,怀着崇敬之心,共同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发布会前播放河北卫视制作的《雷烨:永不磨灭的回忆》视频节目,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杭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第四分会会长施海岩主持,进入活动流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杭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第四分会会长施海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徐建国首先致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强调通过对那段烽火岁月的回忆,深情缅怀雷烨烈士以及无数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牢记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徐建国</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团学术出版分社王凤珠副社长致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表达了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决心,以及出版《远方的“雷烨树”》这一作品的深远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团学术出版分社王凤珠副社长</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赠书环节,原金华市作协主席、《远方的“雷烨树”》作者李英分别向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杭州图书馆、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赠送作品。这不仅是书籍的传递,更是红色精神的接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向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赠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向杭州图书馆赠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向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赠书</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英分享了他在作品创作中,通过实地采访和参考大量珍贵史料,用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生动再现雷烨的英勇事迹和抗战时期的真实场景,带领大家追寻浙江金华籍战地记者雷烨的足迹:卖掉房产筹措经费、进入抗大学习、成为战地记者、直至英勇牺牲的经历,歌颂其光辉壮丽的人生。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凝聚坚韧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远方的“雷烨树”》作者李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烈士后代代表、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宣讲团成员、第四分会副秘书长项碧英女士在交流发言中,从亲人的视角,分享了雷烨烈士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精神品质,令现场听众无不动容,对烈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烈士后代代表、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宣讲团成员、第四分会副秘书长项碧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浙江省作协报告文学创委会主任张国云高度评价了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浙江省作协报告文学创委会主任张国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积极提问,与嘉宾们深入交流,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后,作家李英为与会者签名赠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开启了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对《远方的“雷烨树”》的宣传、推介,在缅怀这位抗战时期著名的浙江籍战地记者雷烨同时,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向社会传达崇尚英雄、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我们共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背景材料1</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杭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1998年12月8日成立,现有会员 905 名,其中荣誉会员 451 名。本会在中共杭州市委的领导下开展活动,是政治性、先进性、学术性、非营利性为一体的社会团体。由从事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及杭州地区游击战争、地下革命斗争研究与宣传的老同志及其后代、党史军史革命斗争史研究工作者和热心研究会工作的个人和相关团体自愿组成。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铁军精神,弘扬革命文化;以史鉴今,存史资政,铸魂育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背景材料2</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雷烨(1914年一1943年)原名项俊文,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后项村人,著名抗日英烈、杰出战地记者、红色摄影家、晋察冀根据地新闻摄影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和冀东红色新闻摄影事业的奠基人。1938年,他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以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记者的身份来到晋察冀边区冀东抗日前线。1941年1月25日,日寇在丰润县潘家峪村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潘家峪惨案”。作为潘家峪惨案报道第一人,雷烨拍摄了许多极具史料价值的现场照片,撰写了《冀东潘家峪的大惨案》等通讯,真实地记录了日寇的暴行。1943年4月20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遭日寇包围,壮烈殉国,年仅29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0年,雷烨事迹被收录进《正义与勇气——世界百名杰出战地记者列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4年9月,雷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列入第一批300名国家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背景材料3</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方的“雷烨树”》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了八路军先烈雷烨的生平事迹及其影响。全书分为两条主线展开:上半部分“战地”叙述了雷烨进入抗大学习、到抗战最前线进行文艺工作直至牺牲的经历;下半部分“寻访”则记录了雷烨的亲人、战友及热心人士寻访雷烨的感人故事。1916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的雷烨,1938年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后被派往前线进行文艺工作。1943年4月20日在转移群众的途中,雷烨与日军遭遇,腿部中弹后独自据守石龛,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9岁。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一棵野生杏树下,这棵树后来被当地百姓命名为“雷烨树”,成为抗战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背景材料4</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主席,已出版作品12部,编著各类文集60余种,作品多次荣获中国短篇报告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在写作此书过程中,他先后查阅了有关晋察冀抗日战争的历史书籍和资料40余种,写雷烨的同时,还写了他的战友刘诚光、张福庭、沙飞、赵烈等,使书中的场景和视野更为广阔;在写雷烨亲人寻亲的同时,还写了河北的高永祯及部队战友们和项家亲人寻访雷烨的经历,让故事和细节更为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