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胡豆花开季,清明大磨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赖维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清明,总是在春天芳菲绽放之时悄然而至。而记忆中的清明,也总是与那漫山遍野的胡豆花紧紧交织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渝西永川大磨子村,是曾祖父后裔枝繁叶茂之地,近160年来,经过6代人传承,在这片土地上,生养了300多个后裔子孙。同时在这片土地上,陆续埋葬了多个亲房族人,包括我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每到清明,每当胡豆花开,我们弟兄三个,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到祖籍地大磨,去缅怀父母的艰辛与恩泽,去感受祖辈们氏族群流淌的血脉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知从哪年清明开始,我们去大磨之前,均要先问问会看黄历的惟禄六哥,得到肯定回答后才能前往,今年也不例外,四月四号确定为我们的清明祭祖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果不其然,2025年4月4日,阳光被挡在白云之上,不凉不热,最适合踏青出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大磨风景,让人特别陶醉。一下汽车,路旁的胡豆花便迎接我们,花瓣上还带有昨夜星辰洒下的露水,紫白相间的花瓣,既无桃李之艳,亦无兰桂之香,但却点缀着这片土地的春天之美。然而此刻,它却成了清明的信使,默默地盛开在父母坟茔的不远处,见证着我们兄弟三个与父母的再次相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磨,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驿站,下连汉东朱沱,上连永川泸州,古代兵家的屯兵之地。一个因大磨子而流传的爱情故事便沉淀于此,大磨场因此而得名。从大磨到"上朱沱"的1.3公里处,有一个地名叫邓坝子的地方,这里有一个挨着天然气井口的墓地群,墓地群中,有我的父母坟地。母亲先逝于1999年(享79岁),父亲后逝于2013年(享93岁),父母均土葬(未火化)于此,两坟相距约30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午9点,我们三兄弟一行五人,如期来到邓坝子父母墓前,一到墓地,大家七手八脚分头行动,有的清除坟上的疯长的树枝杂草,有的点上香烛摆设供果,有的将折叠的纸钱蓬松后堆放在坟前,有的拆开鞭炮包装铺开。坟头上,偶有去年留下的带刺树种,今年已长成直径吋余高约2米的小树,青青的嫩草尖,如春笋般生长在枯叶之上。看到自然界万物生长之可爱,也感受到人生有限生命之崇高。感恩父母一生的辛苦,今日清明祭拜缅怀尤其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面对坟头上疯长的野树杂草,修整好坟地,如为父母作一次房间清扫。幸好正弟考虑周全,事前在"拼多多"上购买了便携锯刀,几个来回,便把坟上的小树除掉。也有附近好心的谭姓村民,用木棒绑上镰刀的省力工具,帮助我们清除坟上的老旧残草。村民说,几天后,翠绿的小草便会遮住坟土,绿草如茵的坟头,寓意子孙健康,平安吉祥,万事如意,幸福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点好纸钱,先是弟兄们依次祭拜,子孙们工作忙,也由我们代为祭拜,叩头完毕,点烧我们及孙辈们敬献的鞭炮,瞬间,噼噼啪啪,震耳欲聋,感天动地鞭炮声,带着我们对父母的思念,回响在邓坝子井坝上空,鞭炮纸屑洒满了坟地,会慢慢地浸润在泥土里,融进父母的坟地,如他们应该回流的血液一样,回流在属于他们的那一小块土地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静静地伫立在坟头,思绪随着纸钱一起燃烧,直到纸钱烧尽。纸钱燃烧过程中,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指挥着轻盈的纸灰,在坟头,在我们眼前,上下飞舞,左右缭绕,纸灰飘进了坟里,也飘落在我们的肩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知是谁建议,母亲生前慈善贤惠,特别心疼子女,我们如果在坟前吃了母亲的祭品,也许她老人家更高兴。大家齐声响应"要得,要得",于是,有的啃苹果,有的剥柑橘,有的吃香蕉,平时非常一般的水果,此时吃得津津有味,特别的可口,甜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吃着母亲墓前的贡品,与父母生活的时光一幕幕重现。记得我们住在朱沱李家院的那段日子,屋背后就是农村生产队的土坎,土坎很陡,生产队未使用。而母亲则充分利用这个土坎,点种了各类瓜果蔬菜,如胡豆豌头,丝瓜南瓜等。春天里,土坎上的胡豆花竞相开放,紫白相间的胡豆花,清明后就慢慢凋谢,胡豆角就长出来了,从小豆角长成丰滿的大豆角,绿油油的特别可爱。一年又一年的胡豆花,陪着我们慢慢长大,直到离开父母奔向远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祭拜完父母后,按照既定计划,去大磨"河嘴上"祭拜祖父祖母。从邓坝子到河嘴上,在大磨下场口转右手,几分钟车程,只是方向不同,以前靠走路,现在交通方便,车子直接开到河嘴上桥头。站在窄窄的石桥上,可隐约判断祖父母坟头方向,山上没有胡豆花,全是一片绿油油的细竹所遮盖,山下原来热闹的小院,现在却寂静无声,只见水田里放养的一群麻鸭,在互相追逐,嬉戏打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不成形的上山小路,野草纵横,与厚厚的草叶互相交织,稍不留意就会绊脚,不一会,就把我们累得气喘吁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来到山上,我们首先确定祖父祖母的坟地大概位置,并在确认的方位范围内寻找,不一会便找到了墓碑很小的祖父坟地,而祖母的坟地始终没找到。记得祖母与祖父之间,仅有20米之隔,但细竹林太茂盛了,基本上是寸步难行,高过人头的细竹完全遮住了我们的视线,失去了方向感,找了几遍也没找到,反而累得我们筋疲力尽,无所适从。于是,我们只好将两套祭品一并奉献在祖父坟头。希望祖父告诉祖母,我们今天来过她的身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此时,我也免不了向祖父说明孙辈之间有关情况,你的两个儿子所属支系孙辈,因曾祖父"光德大家园"微信群名而分道扬镳,我是主张光宗耀祖姐妹兄弟一起热闹热闹,而幺叔支系大哥却认为直呼光德为不忠不孝,错误理解,并公开在群里多人对我进行人身攻击,造成我与他们不再友好。今日清明祭拜祖父,只见坟头杂草杂竹丛生,而祖母的坟也没找到,心里很是不安。今天,我在祖父坟头叩拜表态,只要幺叔支系大哥哼一声,不管分歧如何,只要是管理好祖父祖母坟地的提议,我乃一定全力以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告别河嘴上,一行五人,又驱车来到曾祖父光德公的坟地,坟地以前是在一片树林中,树林被开发掉了,裸露出一片墓地群。曾祖父光德公坟坐落在墓群的左上方,墓碑由其四个孙子立下的,有墓碑指路,曾祖墓地易寻。曾祖光德公,系立石赖氏后裔,只身来到大磨繁衍生息,两个儿子,两条脉系,根植大磨,枝繁叶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的祖辈父辈已经先后离开了我们,而今惟辈平均年龄超过七十,曾祖父坟地,至今仍是我们维辈牵头祭拜。曾祖后裔众多,来此祭拜至少应有两条脉系的后人才能完美,人多曾祖见了高兴些。于是,我们事前与惟禄六哥有约,今天大家一起来黄龙山,祭拜我们同根共祖的曾祖光德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很快,六哥乘坐侄女婿小周的车来到了曾祖父坟地。看到六哥轻车熟路,可以确定他来祭拜曾祖坟的次数,明显多于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一边铺设祭品,一边听六哥介绍有关情况。他说,听三叔说过,曾祖父的坟地是清朝同治年间用200担稻谷买下的,坟头地名以前说是龙弹子,而现在真实的地名叫黄龙山。面对曾祖墓地,六哥动情地说,今天我们都老了,不知今后还能来几次哦,我们这代人过了后,这个祖坟以后来看的人就渐渐少了哦。六哥目前是荣高公支系的"大家长",德高望重,荣高公支系后裔人数众多,每年都要举办清明会,他今天在曾祖坟地高兴地说,我们脉系的汝辈老大,汝刚侄子在微信群里提议,两个汝辈家庭合办一年清明会,自己带头执行。目前已经排到了2030年。六哥很是欣慰,并说他们汝辈终于顶起来了,有责任敢担当,夸奖汝刚这个头带得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按照程序,分别依次叩拜,完成了祭拜程序后,为了展示我们清明祭奠曾祖的敬意,展示光德公脉糸兴旺繁荣,展示大磨赖氏后裔的精气神,我们拉起事先做好的横幅合影留念,一幅红底白字"同根共祖,情系光德——2025大唐赖氏后裔清明会",宣示着赖氏清明会的延续,宣示赖氏后裔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光大永远,德行天下,氏族兴旺。曾祖父虽不认识,但根脉世代传承,曾祖光德公在黄龙山上,一定能收下2025大磨赖氏后裔的一片祭奠之情。我们代表2025大磨赖氏清明会,在曾祖光德公坟前,又一次完成了父辈们交给我们祭奠曾祖父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很不巧,我们之前租用的汽车,因驾驶员家里有事提前开走了,于是,我们6人挤在侄女婿周秩祥的车上,向曾祖母赖张氏及曾曾祖母赖邬氏的坟地出发。车窗外,一波又一波的春绿,一坡又一坡的胡豆花,不断地展示着这里的清明风光,车窗内,两支系的弟兄们回忆着青春时光留下的一幕又一幕的亲情。很快,车子停在了一个农家户门口,大家下车,提上祭品,穿过农户屋背后的小路,再跨越几块较为平整的地块,就来到了这个赖氏祖坟,一个孤坟,却是百年长青,一座父辈立下的墓碑,让这个赖氏母系祖坟永恒。这里地名叫新天堂,隶属泸县界内,与大磨界仅200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曾祖母曾曾祖母系婆媳合坟,体现了赖氏婆媳生前的和睦。坟上杂草小树丛生,侄女婿周秩祥勇于争先,"我年轻些,我去清理坟上的杂草小树",年轻真好哇,还没等我们完成有关敷设祭品,摆好鞭炮等祭奠事项,坟头上也按我们的要求清理好了。点烛上香,纸钱鞭炮,依次叩拜,横幅合影,很快完成了这个母系老祖坟的清明祭拜。在返回途中,我发现其中有块土里有很多很嫩的野生"清明菜"。清明踏青,难道不摘点清明菜?以前父母时期吃过清明菜,母亲烙的菜团又香又好吃,还和胃舒气。闪念的菜香,促使弯腰伸手,左揪右拔,很快就捞到了一大把清明菜。此时,同行的侄女婿周秩祥自言自语地说,这块土,年年的清明野菜特别多,而周边其他几块土却没有,不知是啥子原因呢?我抬头左右看,确实只有这块土才有清明菜。看来这个侄女婿还观察仔细,由此可以判断他,他平时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也应该是非常细心。无意中展示的细心,也说明他经常参与了赖氏清明会,经常参与这个母系祖坟的祭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再上车,又是几分钟车程,我们来到了六哥祖母赖赵氏的坟地,六哥的祖母(婆),我们叫四婆,故于1969年,我们三弟兄对四婆都有印象,我记得四婆留有黑白相间的短发,曾亲切地呼唤七哥维格的小名,"沙和尚,沙和尚,朱沱的兄弟上来了,带他们上街去耍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座宽厚的墓碑,密密麻麻的文字,碑文虽有风雨侵蚀,但文字依稀可见。我们一边细看碑文,一边细听六哥讲述四婆的悲壮人生。四婆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四公在辛亥革命后期出走后,全家的重担全部落在她的肩上,她带领三个儿子艰苦创业,特别是带领其长子荣久,做小生意,做糖果,赶溜溜场,做酒坊等,凭自己艰辛劳动,节衣缩食而积攒的几个钱,在解放之初购买了少量田土而被划为工商兼地主,土改期间遭到非人折磨,行为惨不忍睹。但她毅然挺起脊梁,向命运抗争,在逆境中统帅了一个赖氏大家庭,得到脉系全体后裔的衷心爱戴,是一个最值得尊敬的赖氏先祖。在四婆的坟地周围,我们还看了荣久公妻赖罗氏的坟地和荣高公长子惟亮大哥的坟地。边走边听,六哥讲述着他所知道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赖氏在大磨的传承延续,离不开逝去的一个个亲人,他们倾心于赖氏家族的生存与发展,贡献了他们的一世一生。大磨,是生养赖氏的金色土地,清明节不说是祭拜,只要你回大磨走一圈,也能感受到先祖们的世代相传,氏族脉系的生生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清明,胡豆花开的季节,一次大磨清明祭奠,承载着我们对逝去父辈祖辈曾祖辈和赖氏家人的无尽思念,也是对自己再一次增强同根同脉的氏族认知。花开花落间,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之美,忽然觉得,大磨清明盛开的胡豆花,竟也承载着如此厚重的亲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字,4401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4.13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简介】赖维书,永川区,江津区作协会员,重庆散文学会会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祭奠现场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文作者赖维书,参加《永川区作家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留影,2025.4.12于永川江鸿大酒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