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您好!</p><p class="ql-block">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工作部署,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全力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孩子们打造优质的学习成长环境,守护学生视力健康,助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请各位家长与学校紧密配合,协同做好学生手机(涵盖电话手表及其他电子设备)的管理工作 。</p><p class="ql-block"> 一、不当使用手机对学生危害剖析</p><p class="ql-block"> 1. 身心受损,健康受创:学生过度沉溺手机,严重干扰正常睡眠节律,致使视力呈断崖式下降,身体运动机能发展滞后,对身体正常发育造成极大阻碍。一旦深陷网瘾、游戏瘾,孩子便会自我封闭,抗拒与外界交流,性格愈发孤僻乖张,情绪波动剧烈,时而烦躁不安,时而抑郁寡欢,这些皆为 “手机依赖综合症” 的典型症状,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p><p class="ql-block"> 2. 学业荒废,成绩滑坡:权威机构调查数据清晰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并非用于学习,而是在做与学业无关之事。部分学生甚至借助手机查找作业答案,长此以往,养成不动脑思考的惰性,无心向学,认知与思考能力逐步退化,成绩一落千丈。</p><p class="ql-block"> 3. 亲情疏离,关系淡漠:孩子若整日痴迷手机,沉浸于虚拟网络世界无法自拔,便会忽视身边亲人、朋友、同学,使得亲情、友情难以维系,家庭关系、师生情谊、同伴关系愈发冷漠,严重伤害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 4. 信息泄露,潜藏危机:网络短视频对孩子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但其中暗藏风险。孩子们在不经意间,可能会泄露个人样貌、行踪、位置等关键信息,而这些信息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实施侵害行为的重要资源,给孩子的人身安全带来潜在威胁。</p><p class="ql-block"> 二、学生手机管理制度</p><p class="ql-block">为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强化学生日常管理,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校园内能够专心致志学习,远离网络和游戏沉迷,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手机管理制度:</p><p class="ql-block"> 1. 家校协同,精准关注:学校重视家校沟通,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主动与班主任交流,让学校了解、掌握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真实状况。班主任也将对痴迷手机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家校携手,共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 2. 严禁入校,令行禁止: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从源头上杜绝手机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干扰。</p><p class="ql-block"> 3. 多方排查,掌握动态:班主任将通过定期摸排、日常观察以及师生反馈等多种形式,及时、精准掌握学生携带手机入校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p><p class="ql-block"> 4. 违规收缴,妥善保管:一旦发现学生携带手机等电子通讯工具进入校园,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是否使用,学校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收缴违规物品。班主任会对收缴的手机及附属设备进行详细登记,并妥善保管至学期末。</p><p class="ql-block"> 5. 畅通联络,保障沟通:学生如需联系家长,可使用班主任手机或者其他学科教师的手机,确保家校沟通渠道畅通无阻。</p><p class="ql-block"> 6. 特殊申请,严格审批:若学生确因特殊情况必须携带手机(电话手表)入校,务必提前与班主任沟通,写书面申请,家长签字,由班主任上报学校。入校后,学生需在第一时间将手机上交至班主任处保管,离校前再从班主任处取回。</p><p class="ql-block"> 7. 保管说明,责任明晰:学校已为家校沟通提供了必要途径,因此学生并无携带手机入校的必要。对于违规携带使用手机被收缴,或因特殊情况经批准携带并上交保管的手机,在班主任或学校保管期间,若出现手机质量损坏甚至遗失的情况,学校及老师不承担任何责任。</p><p class="ql-block"> 三、家长助力指南</p><p class="ql-block"> 1. 强化监督,合理约束: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需切实承担起对孩子使用手机(电话手表及电子设备)情况的监督职责。在家中,要密切留意孩子使用手机的行为,合理约定使用时间与范围。同时,确保孩子的微信、快手、抖音、QQ 等账号对家长开放,从源头把控风险。</p><p class="ql-block"> 2. 倾心交流,温暖陪伴:家长应着力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刻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化解各类心理问题。日常多抽时间陪伴孩子,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避免孩子因情感缺失、缺少陪伴而沉迷手机。</p><p class="ql-block"> 3. 培养兴趣,多元发展:注重挖掘并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特长,如球类运动、乐器演奏、书法绘画等。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有效预防孩子沉迷手机,还能帮助孩子在不同领域获得成就感,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 4. 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在使用手机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避免自身沉溺于手机和网络。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手机使用习惯。</p><p class="ql-block"> 家长朋友们,规范学生手机(电话手表及电子设备)管理工作,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与责任。请您切实履行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义务,与学校、老师齐心协力,共同引导学生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坚实保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