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谭忠余(1909/1906–1936),又名谭洪江、谭钟余等,化名周平、陈平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隐蔽战线的重要领导人、中央特科行动科(红队)负责人,以果敢机智和英勇无畏著称。以下是其生平主要事迹的整理:<br>一、早年革命与特科生涯<br>1. 出身与早期经历 谭忠余出生于上海宝山顾村镇(今属宝山区),家境贫寒,15岁到上海米店当学徒,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工人运动 。1927年3月,他参与中共领导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br>2. 中央特科核心成员 1927年底,谭忠余调入中央特科第三科(行动科,即“红队”),成为顾顺章副手。他参与多起锄奸行动,包括1929年击毙叛徒白鑫(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暗杀”)、1930年处决叛徒黄第洪等 。1930年8月,原科长蔡飞被捕叛变后,谭忠余接任行动科科长。 <br>3.顾顺章叛变后的斗争 1931年顾顺章叛变后,特科改组,康生兼任三科科长,谭忠余任副科长,继续领导红队执行保卫和锄奸任务。期间,他果断与顾顺章亲属划清界限,并协助周恩来验证向忠发叛变真相,保护中央领导安全 。<br>二、转战苏区与赴苏学习<br>1. 鄂豫皖苏区工作 1931年11月,谭忠余夫妇被派往鄂豫皖苏区,任红二十六师政委。因敌强我弱,根据地失守后被迫返回上海 。<br>2. 赴苏联学习 1932年,谭忠余被派往苏联马列主义学院学习,期间担任中国班党小组长。1935年受共产国际派遣,携带电台回国恢复与中共中央联系 。<br>三、被捕与牺牲<br>1. 归国途中遇险 1935年11月,谭忠余率6人小组伪装商队,从蒙古经内蒙古进入陕北定边县。因武器暴露,遭国民党民团武占魁部围困于耿庄喇叭山。谈判时被诱捕,同行人员大多牺牲 。<br>2. 狱中坚贞不屈 被捕后,谭忠余遭严刑拷打仍拒绝投降,并在狱中宣传革命。1936年6月,红军围攻安边城时,敌人押其至城头胁迫劝降。他高呼口号鼓舞红军,被当场杀害,遗体遭活埋 。<br>四、历史评价与纪念<br>1. 陈云的高度评价 陈云1981年接见特科代表时称:“特科出过若干个有功绩的同志,比如谭忠余,牺牲得很早,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br>2. 烈士精神的传承 2013年,陕西定边县为其立碑;2024年,经多方努力,其英名被镌刻于上海宝山烈士陵园,实现“魂归故里” 。顾村镇亦设纪念碑,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br>五、争议与细节补充<br>• 出生年份差异:部分资料称其生于1906年,但多数文献记为1909年。<br>• 牺牲细节:有记载称其被活埋于安边城西北角,亦有描述其被杀害于城头,细节因史料来源不同存在差异。<br>谭忠余的一生体现了隐蔽战线革命者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其事迹是中共早期斗争史的重要篇章。<br><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