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从武则天将牡丹从河东(今山西汾河流域一带)引入长安宫苑之后,整个长安城随即也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推广栽种热潮。牡丹从宫廷禁苑逐渐扩散栽种至高级寺观,达官贵人宅第,最终进入了普通寻常士人家中。牡丹也因其雍容华贵的姿态成为富贵的象征,牡丹的形象被反复吟咏,"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白居易),作为"百花之王",突出了其在花卉中的尊崇地位和富贵气质。牡丹被赋予的美誉,象征着大唐盛世的繁荣昌盛与百姓对富足安康的美好祈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长安作为唐代的政治文化中心,牡丹的种植规模广大,成为了全国牡丹文化的辐射源头。后世虽然出现"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长安却始终是牡丹文化的核心。长安城在牡丹盛开时节,"万人空巷"竟成"车马如狂",也印证了"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大境况。</p> <p class="ql-block"> 传说武则天为彰显权威,在寒冬时节下令百花盛开,唯有牡丹抗旨不尊,武则天因此怒将牡丹贬至洛阳邙山,岂料牡丹不仅存活了下来,反而开的更加艳丽。至宋代栽植培育中心东移至东都洛阳,而长安作为牡丹文化的核心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p> <p class="ql-block"> 如今每到牡丹盛开之时,观赏牡丹的活动依然游人如潮,盛况空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