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探访了大英烟公司(见拙作《探幽记之大英烟公司(2025—2)》)和廿里堡车站(见拙作《探幽记之廿里堡车站(2025—3)》),也明白了它们各自的功能,即大英烟公司是收取、加工、储存烟叶的,而廿里车站则是从坊子碳厂给大英烟公司运输烤烟用煤并把加工好的烟叶运往外地的集散中心。说到这里,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烟草是哪里种植的?答案不说自明,既然大英烟公司和车站都建在廿里堡,那烟草种植肯定是在廿里堡周围了。</p> <p class="ql-block"> 熟悉潍坊的人都知道潍坊有两个二十里堡村:一个位于城东,在通亭街霞飞路东南方向,隶属于潍坊市寒亭区开元街道,现在还叫二十里堡;另一个位于城南,在潍州路金宝乐园南边,已经改叫廿里堡了,隶属于奎文区廿里堡街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村名由来</b></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该村始建于元朝。据褚姓家谱记载:“始祖元代由昌邑县褚庄迁来”,因该村距潍县城二十华里,又是当时的东西交通要道,故取村名为廿里堡。村子位于潍徐公路(现在的潍州路)东侧,胶济铁路(旧线)西侧,南与坊子区为邻。村沿公路分布,呈块状。廿里堡街道因驻廿里堡村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种烟考察</b></p> <p class="ql-block">老胶济铁路</p> <p class="ql-block"> 1913年的金秋时节,大英烟公司烟叶部美籍烟叶技师葛利高力、布洛克、皮垂、魏得克、文斯德等,带翻译夏明斋、张桂棠,沿胶济铁路坊子、廿里堡、潍县车站一线进行种植考察,确定在廿里堡、坊子一带试验种植美种烟。因为在一年之前,葛利高力和布洛克在威海孟家庄试种未获成功,他们便想到了既有基础又有资源的潍县南部烟区是否具备种植条件。</p> <p class="ql-block">老胶济铁路</p> <p class="ql-block">老坊子碳矿</p> <p class="ql-block">老坊子碳矿</p> <p class="ql-block"> 所谓的种植条件和基础,是指潍县有着烟草种植的传统和土壤、气候、温度和纬度条件,他们“估计潍县附近地区种植的烟叶每年有150万磅”;所谓资源,一是有胶济铁路便于运输,二是有坊子碳矿的煤炭利于烘烤。让他们感到惊喜的是,实地考察发现,“这里的土壤和一般的植物与威海卫的相似,而在这一地段建立农场具有优于威海卫的以下有利条件——可以种植的数量是无限的,沿铁路线种植烟叶的田地有50英里长,生产区宽约20英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烟种差别</b></p> <p class="ql-block">烤烟</p> <p class="ql-block">笨烟</p> <p class="ql-block">抽笨烟</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普及一下一个烟种的知识,即美种烟和笨烟。美种烟又称烤烟、熏烟。美种烟原产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香味浓,品质好,摘叶后入烤房烘烤,呈金黄色,是制造卷烟的上等材料;国内原来种植的是土烟,也叫晒烟、笨烟。 我国古代原来本无烟草,烟草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菲律宾传入台湾和福建种植,逐步扩大遍及全国各省及内地,并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在大英烟公司引入烤烟之前,中国种植的全部是土烟,主要用烟斗或水烟桶吸食。土烟劲头大,烟味辣,品质不及烤烟,晒晾后多为褐色或深褐色。在此之前我国还不能生产适合制造卷烟的烟叶,也没有现代的卷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试验农场</b></p> <p class="ql-block"> 1914年1月1日,大英烟公司与山东路矿公司矿务部签订合同,“位于二十里堡(即廿里堡)和安丘之间的潍县和马司地区,丈量面积计60.8大亩,约合30英亩”,由大英烟公司承租,作为美种烟试验农场。</p> <p class="ql-block"> 试验农场的具体位置在坊子车站以西的前埠头、后埠头村、石拉子村。石拉子村向北,依次是廿里堡村、邵家庄、廿里堡车站。大英烟公司美种烟试验农场所占土地,属于前埠头、后埠头、石拉子三个村。</p> <p class="ql-block"> 这片土地在胶济铁路西侧,紧靠铁路线,原在德国人攫取土地的范围之内。德方又将土地租给当地农民种粮,到1914年3月底合同期满。山东路矿公司矿务部强行收回,1914年1月与大英烟公司签订合同,转给大英烟公司。</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扩大规模</b></p> <p class="ql-block">烤烟房</p> <p class="ql-block"> 1914年秋,在大英烟公司烟叶部美籍烟叶技师布洛克主持下,试验农场试种美种烟获得成功。试种美种烟成功后,大英烟公司又千方百计给出了种种“优惠”,诱导农民种烟。一部分试水的烟农获利颇丰,引发种烟者骤增。短短几年,美种烟种植区域以潍县南部为中心,沿胶济铁路线迅速扩大至安丘、昌乐、益都等县,产量以几何速度增长。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1917年3月,大英烟公司用瞒天过海的伎俩在廿里堡购地,先后建起了南北两个烤烟厂,即大英烟公司,这个烤烟厂是中国建厂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烤烟厂(参见拙作《探幽记之潍坊大英烟公司(2025—2)》)。是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坊子火车站东南建立。日本人在坊子也设立了中裕烟草公司。1918年,日本一女商人在车留庄虾蟆屯建场收购烟叶,号瑞业。后改称米星公司。</p> <p class="ql-block"> 1919年,中美新闻社派特别调查员到廿里堡、坊子一带采访。此时,烤制美种烟的烘房约有8000间,烤烟工不下3万名。1924年,青年学者蔡受百也来潍调查,他了解到,青岛港口运出的美种烟,多数由潍县的廿里堡、坊子发货,而此时烤制美种烟的烘房已增至约12000间。每到收获季节,来廿里堡地区收购烟叶的除了大英烟公司外,还有中国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及日本的多家公司。</p> <p class="ql-block">大英烟公司产的香烟</p> <p class="ql-block">大英烟公司产的香烟</p> <p class="ql-block">大英烟公司产的香烟</p> <p class="ql-block">大英烟公司产的香烟</p> <p class="ql-block">大英烟公司产的香烟</p> <p class="ql-block"> 1924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坊子建复烤厂,次年8月竣工。随着聚集的烟草公司越来越多,廿里堡在当时已发展为全山东省烤烟的集散中心,成为山东烟叶收购、加工的中心。烟草产量上升迅速,虽然收烟公司不断压价,再加上政局不稳,运输不畅,烟农收入大受影响,但直至1937年,山东烟草种植业仍然是黄金时代。</p> <p class="ql-block">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的香烟</p> <p class="ql-block">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的香烟</p> <p class="ql-block">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的香烟</p> <p class="ql-block">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的香烟</p> <p class="ql-block">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的香烟</p> <p class="ql-block">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的香烟</p> <p class="ql-block">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的香烟</p> <p class="ql-block">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的香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烟草收购</b></p> <p class="ql-block"> 除了“龙头老大”大英烟公司,在胶济沿线收烟的公司还有中国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日本的米星烟草公司、山东烟叶株式会社、南信洋行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对于各种品质之烟叶,皆分别采购之”。在胶济沿线收烟的日本公司最多,但这些日本公司在华没有卷烟生产企业。与大英烟公司全部在华生产卷烟不同,日本公司收购的烟叶全部运回国内,或送至自办工厂制成香烟,或进行剔选,转售日本烟草局。据统计,1923年自青岛港运往各地的烟叶数量为:上海1.8万多吨、大连近3500吨、香港135吨、中国其他各埠7400多吨、日本730吨,总计接近3万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后续发展</b></p> <p class="ql-block"> 1939年,日本商人借助侵华日军的势力,在北京成立了华北烟草株式会社,并将之前在山东的日本烟草公司南信、米星、山东三家合并,成立了华北烟草公司株式会社青岛支店。1941年又将英美颐中烟草公司在青岛和廿里堡的厂房设备全部接管,1943年5月,日本又成立 华北烟草公司株式会社坊子支部,进一步加大对当地的掠夺。</p> <p class="ql-block"> 1945年,抗张胜利后,廿里堡烟厂被国民党接收,忙于内战的国民党无暇顾及生产,整个廿里堡烟厂设备被盗卖一空,整个园区碉堡林立、坑道纵横,已成为了战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1948年4月27日,潍县胜利解放。人民政府派人接管了廿里堡烤烟厂,并同时接管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坊子的烤烟厂。并决定原廿里堡烤烟一厂(北厂)准备恢复生产,二厂(南厂)改由汽车设备厂保管使用,并成立山东省大华烟草公司。面对这个烂摊子,廿里堡烤烟厂马上组成修复工作队,对厂房和设备进行修复,并收烟复烤。统管烟叶生产、收购、复烤、销售等业务,彻底结束了英美烟公司在我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1949年6月29日,山东省大华烟草公司职工会成立,廿里堡烤烟厂由军方移交地方政府管理。</p><p class="ql-block"> 1953年,潍坊市政府决定归还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坊子烤烟厂产权。1983年复烤烟叶8.3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工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513万元,到1983年增加到24721万元,增长了47倍,占到了潍坊市区工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1986年胶济铁路沿线出口优质黄烟7007吨,占全国黄烟出口量的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廿里堡烤烟厂一直担负着全省出口和内销烟叶加工复烤任务。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胶济铁路沿线工业的快速发展,烟草种植和烟叶生产逐年减少,烟草事业便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留下了辉煌的过去,也留下了巨大的新的发展空间!</p> <p class="ql-block"> 2017年开始,原烤烟厂园区开始被改造,园区里面增加了影视、摄影、美术馆、餐饮、酒吧等各种配套企业,还保留了一部分百年前的老建筑,园区里面还有地道,非常适合文艺风、工业风,命名为1532文化产业园,是因为1532”是泰山海拔高度。</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不曾散去。廿里堡这片神奇的土地,从第一片烟叶在此种植,第一个复烤厂在此建立,到专门为烤烟而设的车站,沧桑烟事,百年峥嵘。</p> <p class="ql-block"> 正所谓,“别样百年别样风,沧桑都在此地中。枯树逢春岂可待,再续新妆分外红。”点亮城南旧事,共建美好未来!</p> <p class="ql-block"> 最后,以一首《记烟草往事》来纪念廿里堡的烟草往事:</p><p class="ql-block">道旁田间烟草香,</p><p class="ql-block">金叶碧云醉奎阳。</p><p class="ql-block">千丝万缕揉青翠,</p><p class="ql-block">百转千回焙紫霜。</p><p class="ql-block">昔日烟坊留旧事,</p><p class="ql-block">今朝车站话沧桑。</p><p class="ql-block">人间烟火寻常处,</p><p class="ql-block">唯有乡情岁月长。</p> <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和资料来自网络,在此表示感谢!文中不当之处,敬请谅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