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探秦岭绿脉,研学滋养心灵——长庆二中初一年级秦岭研学纪实

长庆二中初一年级组

四月的秦岭,春意正浓。2025年4月11日清晨,长庆二中初一年级四个班的同学们整装待发,在德育处的精心组织和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以“走进美丽秦岭 探索自然奥秘”为主题的研学之旅。出发前,年级组长段静峰老师特别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要求同学们“安全研学、文明研学、快乐研学”,为一天的行程奠定了有序而活泼的基调。 第一站:秦岭四宝科学公园——与国宝的生态对话 上午八点半,研学队伍抵达秦岭四宝科学公园。作为集保护、科研、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基地,这里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和羚牛这四种秦岭特有的珍稀动物。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分组观察了这些“国宝”的生活习性。 透过玻璃观察窗,同学们发现大熊猫并非如想象中总是懒洋洋的,它们灵巧地剥开竹笋外壳的动作,展现出了野生动物特有的生存智慧。在金丝猴馆,饲养员详细介绍了秦岭金丝猴的社会结构和家庭观念,让同学们惊讶于动物世界的情感纽带。 “原来朱鹮的羽毛并非纯白色,在阳光下会泛出淡淡的粉红色,像樱花一样美。”通过近距离观察,同学们不仅认识了这些珍稀动物的外形特征,更理解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地位和保护价值。 第二站:秦岭国家植物园——植物的百科全书 午后,同学们转场至秦岭国家植物园。这座占地639平方公里的植物王国,收集保存了秦岭地区乃至全国的植物资源。跟随着植物学专家的脚步,同学们穿梭于不同海拔的模拟生态区,认识了许多课本上见过的植物实物。 在药用植物区,一株株看似普通的植物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这是连翘,它的果实是银翘解毒片的主要原料。”导游指着路边金黄的小花讲解道。同学们恍然大悟:“难怪妈妈感冒时喝的药有这个味道!”这种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体验,让学习变得生动而深刻。 穿过蕨类植物长廊时,地理老师适时地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些比恐龙还古老的植物为什么能存活至今?它们对生态环境有什么特殊要求?”问题引发了热烈讨论,同学们在交流中逐渐理解了生物适应性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亲情种植:一盆多肉的绿色承诺** 研学活动的压轴环节别具意义——在植物园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每位同学都亲手种植了一盆多肉植物带回家。“多肉植物虽然耐旱,但也需要定期照料。”园艺师耐心讲解养护要点,“就像你们的成长,既需要独立空间,也离不开家人的关爱。” 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属于自己的小盆栽,笑着说:“我要把它放在书桌上,和它一起长大。”这盆看似简单的植物,承载着孩子们对自然的承诺,也象征着研学收获的延续。许多同学表示,要通过自己的精心照料,让这份“绿色记忆”长久保存。 安全返程:研学收获的沉淀与升华 下午六点,研学队伍平安返回学校。离开园区前,各班班主任及时组织总结会,这次研学不仅是一次户外课堂,更是一次生命教育。同学们踊跃分享所见所闻所感。班主任老师再次强调了返家途中的交通安全,确保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贯穿始终。 夕阳西下,带着满心的知识与满眼的绿色,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校园。这一天,秦岭的山水草木、飞禽走兽已悄然在他们心中播下敬畏自然、热爱科学的种子。而这,正是研学旅行最珍贵的收获——让教育发生在真实的山水之间,让成长扎根于生命的沃土之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文:段静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秦菲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审核:段静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