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华石园游记</p><p class="ql-block">雪莲</p><p class="ql-block">初秋的天津,暑气渐退,我与基云乘坐地铁6号线,前往外环线旁的一处秘境——中华石园。踏入园门,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叹不已。欧式城堡的尖顶与太湖石的嶙峋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与东方园林交织的平行时空。</p><p class="ql-block">绕过刻着“石林观止”的影壁,迎面而来的石阵如同凝固的浪涛,气势磅礴。我轻轻抚摸一块形似卧虎的灵璧石,听讲解员讲述张宝树老人半生寻石的故事。“当年老爷子为了运这块重达20吨的‘虎啸山林’,拆了三座桥才把它运到园里。”石上的纹路在阳光下流转,竟真似猛兽皮毛的斑纹,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走到核心景区“中华石”,登上三层环形观景台,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这块长9米、重达136吨的巨石宛如微缩版的中国地图,台湾岛位置的天然凹陷处凝结着晶莹的石英,讲解员说每逢雨后,这里便会蓄起一汪清泉。围廊里挂着泛黄的图纸,记录着张老丈量万次才确定的安放角度——精确到0.5度的倾斜,让阳光始终能在石面勾勒出雄鸡轮廓。</p><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来到“听石轩”,推开老铜门,298方铭文古砚静静躺在玻璃展柜中,最早的可追溯到南唐李廷珪墨模。最令人震撼的当属《清明上河图》石刻画卷,30位匠人用金刚钻在15米长的青石上雕琢三年,连虹桥上的货郎担子都纤毫毕现。这些石刻不仅展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更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在湖心亭小憩,偶遇一位正在写生的女生。她指着对岸的拜石亭笑道:“张爷爷常说这些石头会呼吸,你看亭柱上的二十四节气刻度,每年冬至正午,日影刚好落在‘大雪’的位置。”此时秋风掠过石林,带起一阵清越的嗡鸣,恍若万千古琴同时被拨动了丝弦。</p><p class="ql-block">离园时暮色已至,回望那些沐浴在夕照中的奇石,我突然明白这座私人石园的价值。它不仅是地质的博物馆,更是一个匠人用三十载光阴写就的石头史诗。每一道皱褶里,都藏着等待被解读的时光密码。</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乘兴而来,互相拍照,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p><p class="ql-block">中华石园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段关于热爱、执着与传承的故事。在这里,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生命,它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匠人的深情。离开时,我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动,仿佛带走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