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三日游

东庄城荫

<p class="ql-block">  世界四大圣城,洛阳却之不恭。</p> <p class="ql-block">  在凤凰卫视制作的《纵横中国之洛阳篇》中,王鲁湘先生说:“如果还有另外一个城市同时拥有三符(河图、洛书、八卦,伏羲得河图据之而画八卦)、三代(夏、商、周的都城)、三教(儒、释、道)、三学(经学、玄学、理学),则洛阳把圣城的称号拱手相让,如果没有,则洛阳却之不恭。”</p> <p class="ql-block">  河洛地区形胜甲天下,地处黄河中游,属中原腹地,位于气候、地形、纬度、生态等多种过渡带。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海岱地区,北通幽燕,南达江淮,为“天下之中”,洛阳就是古代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  人间最美四月天。应朋友相约,我们结伴而行,第一天,我们先观赏牡丹。洛阳的牡丹园有十余座,我们游览的是中国国花园,园中的牡丹竞相开放,争奇斗艳,<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煦的春风中,游人如织。</span>想起大文豪刘禹锡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花开时,花瓣如锦绣般绚烂,层层叠叠,宛如仙子的裙摆翩翩起舞,美得令人屏息‌。而“遥想京洛风流,姚黄魏紫,间绿如铺绣”更是刻画了此花的艳丽风姿,姚黄和魏紫分别是姚家和魏家用心培植出来的牡丹名品。</p> <p class="ql-block">洛阳红</p> <p class="ql-block">二乔</p> <p class="ql-block">洛阳粉</p> <p class="ql-block">  相传牡丹的原生地是长安,武则天称帝后的当年冬天,竟下令百花要齐放以示庆贺,结果唯有牡丹不听从,于是女王一怒之下就将它贬到洛阳,想不到来年春天牡丹竟争艳怒放香飘滿城,为此深得洛阳民众喜爱。所以说牡丹花看上去雍容华贵娇艳欲滴,但同时它还具备不媚俗不媚上的风骨。《爱莲说》开篇便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说的就是洛阳牡丹的起源。</p> <p class="ql-block">  重渡沟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境内,因东汉光武帝刘秀二渡伊水至此,摆脱王莽追杀并成就帝业而得御赐之名。景区以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瀑布群闻名,被誉为“北国水乡”和“中原避暑胜地”,号称世界上最诗意的水乡桃源。</p> <p class="ql-block">  重渡沟景区分南沟和西沟两大区,南沟飞瀑流泉,突出“水”;西沟秀竹茂林,突出“幽”。主要景观有:竹海、水帘仙宫、菩提神树、飞瀑流泉、高峡平湖、蘑菇崖、听涛岭和农耕文化区(体验民俗)等一百多个景观。第二天的上午,我们游览了西沟的农耕文化、竹海瀑布和水帘洞。</p> <p class="ql-block">晒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午流览的南沟,又名金鸡河。其景区之大,景点之多,水源之丰沛,草竹之茂密,都使我激动不已,但我令我惊艳之处,大抵也就是菩提树、溪流、飞瀑、喷泉了。</p> <p class="ql-block">  重渡沟的瀑布不计其数,宽窄不同,落差有别。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也会随雨量丰瘦而增减。但无论季节如何变化,雨量是否丰瘦,泄愤崖瀑布当数第一瀑。就我所见,其高达百米以上,有三级所构成。最高的一级,水势以“飞”闻名,谓之曰“虬龙狂奔”。奔流喷薄而出,如是动地之功,不及眨眼一瞬,来去无影无踪。中间的一级,水势以“急”著称,谓之曰“虬龙泄愤”。泄水垂直而下,犹似银河落空,迅雷不及掩耳,周身投入潭中。最低的一级,水势以“慢”得名,谓之曰“余怒未消"。怒水横流漫灌,宛若竞流相争,劲嚣方可训服,余怒不一而终。</p> <p class="ql-block">  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本名景室山,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东南三公里处,老君山是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97米。被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的李耳(即老子)曾在此山修炼,唐太宗因此将景室山改名为老君山。老君山自北魏以来,是周边各郡香客朝拜要地,其山顶的太清观也是始建于北魏。</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乃“仙”“灵”之山,因太上老君李耳在此归隐修炼而得名。老君庙始建于北魏,铁椽铁瓦,以“铁顶”著称,灵官殿、淋醋殿、道德府等庙宇古朴凝重,香火炽盛。老君山锦山秀水,风景如画。石林景区千峰竞秀,蔚为壮观,有“北国张家界”之美誉,老君山是中华儿女谒拜圣境。</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有省级旅游看四川,县级旅游看栾川的说法。栾川不仅旅游资源丰富,其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你看看这周围的大山,栾川还有一个叫法,中国钼都,它的钼数量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p> <p class="ql-block">  我们眼前的这座山峰,据说就是当年老子拴青牛的拴牛桩,后来老子在此修炼青牛就化成了眼前所看到的八百里的伏牛山脉。</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啊,4月中旬,老君山上的雪居然现在还没有完全融化,那边还挂满了很多的冰凌。</p> <p class="ql-block">  上来后也有两条路,仙境隧道和云景天路,区别是仙境隧道直接穿山,云景天路是绕着山体绕一圈,两条路最终会汇合在一起,我们从仙境隧道走可以节省40分钟左右路程!</p> <p class="ql-block">  再往后的主要景色就是十里画屏,是老君山自然风光的精华的所在,是老君山的核心景点,刀劈斧削,犬牙交错,披绿挂红,雄伟壮观,多姿多彩,一步一景,步移景换,景景如画。这条空中悬空栈道它有一万多米长,故称之为“十里画屏”,<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走到伏牛山主峰用了两个多小时。</span>十里画屏的尽头就是南天门,上去就是金顶。</p> <p class="ql-block">老子读经</p> <p class="ql-block">仙姑迎客</p> <p class="ql-block">将军峰</p> <p class="ql-block">  背山工。这一点与我们在泰山、黄山、峨眉山看到的挑山工不同,而且,背山工中间还有不少女性。</p> <p class="ql-block">群英荟萃</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的山连绵起伏,更有独峰挺秀。老君山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但气候更偏重于分明的四季。</p> <p class="ql-block">  金顶是景区的精华,这里的道观群由老君庙、亮宝台、玉皇顶、五母金殿、道德府、钟鼓楼、南天门、会仙桥、夷希廊等组成。亮宝台,传说是太上老君展示宝贝的地方。有一年四月初八,各路神仙来景室山听老君讲经,之后神仙们要求看看老君的镇山之宝,老君上到峰顶亮出了阴阳扇、太极图、炼丹炉三件宝物,只见金光闪闪,在空中飞旋三周后,稳稳落到老君手上,众仙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亮宝台</p> <p class="ql-block">  镇山之宝--如意!如意长达4米6,上面有9个龙头,摸摸龙头吃穿不愁;从头摸到尾,顺风又顺水。如意代表着福、禄、寿、喜、财、五福临门!</p> <p class="ql-block">玉皇顶</p> <p class="ql-block">金殿</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山君老山老君不老,一句话道尽了一座山。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这山经过了悠悠漫长岁月,迎来了多少南往北来的过客。它很古老,但老子的思想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那思想的博大精深将长长久久地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初闻老君山,我是从抖音上看到的,特别是金顶上的夜景、雪景,而且是中国唯一不让外国人去的地方。去过之后也没看到什么不准的提示,或是什么原因,也没看到什么机密。至于十里画廊,我们到达金顶之后,大家都还在寻找画廊在哪里,其实我们一路上都在画廊里,所以与张家界的十里画廊不可相提并论。至于高空栈道,倒是可圈可点。</p> <p class="ql-block">  至于洛阳牡丹,确实让人震撼!因为以前听到的多,看到的多,心中早已对牡丹定位大概的轮廓。直至今天身临其境,感觉心目中的牡丹与之相似,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从东门进去,看了半个小时,至唐风随影广场,以为已经进入深水区,没想到园子这么大,没想到越往西门方向,牡丹怒放的愈发强烈,至秋翁遇仙亭,牡丹的盛放如同诗行般短暂而热烈,引得众人为之倾倒,我不禁用手去触摸,用脸颊去亲吻,其雍容华贵之气让人不禁为之沉醉,情牵意绕,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至于重渡沟,来了之后才知道,其竹海、瀑布、叠瀑让人耳目一新,游览期间,宛若置身江南,或是黄龙,若是换成夏日季节,更是让人留恋往返。</p> <p class="ql-block">  至于老子归隐与否老君山,抑或终南山?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仅简略提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p><p class="ql-block"> 老子出关后“莫知其所终”,司马迁也未给出明确答案,说明汉代时已无可靠记载。</p><p class="ql-block"> 老子的最终去向已成千古之谜,但这一谜团恰恰强化了其作为道家始祖的神秘色彩。历史记载的空白为宗教神化和文化想象提供了空间,而从学术角度看,老子更可能以隐士身份悄然离世。其思想的影响力远超其肉身归宿,正如《道德经》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p> <p class="ql-block">  道在山上,人在道中,总要我们去探索着,去追寻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