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棣,我们身边的一座丰碑

少军

司苏实 <b>碾盘沟</b><br>2025年04月13日 河北 在山西出版领域和摄影领域,顾棣已经成就非凡。 1958年,顾棣从部队转业,先在《山西文化》、《山西戏剧》杂志社搞专职摄影,后到山西人民出版社工作。他从普通摄影记者、编辑做起,一直做到山西画报社总编辑,山西人民出版社编审,1989年离休。他在摄影创作、图书画册编辑出版方面成就非凡:发表照片6,500余幅,文章百余篇,合著五部书,主编、责编、参与编辑出版30余部画册,300余种年历、挂历、年画,其中一部书还获得了国家大奖,被山西省摄影家协会授予“人民摄影家”的光荣称号。从艺术创作到出版社经营,顾棣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人才济济的山西,这些仍然算不得什么。本职之外,顾棣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晋察冀画报史资料档案的整理、研究工作中。除了文革那段动乱的年代之外,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到今天,当年的红小鬼,如今已愈八十高龄,顾棣仍在坚持。 顾棣(右2)与沙飞长子王达理(右1)在碾盘沟。2004年 这里有一段发生在战争年代先师谆切相托的故事。 1944年,中国解放区摄影事业的开拓者,晋察冀画报社社长沙飞把顾棣调到身边。顾棣参加了八路军,却从未上战场;学会了摄影,却从未去照相。沙飞极其重视抗战史、军史底片档案的保存及管理,“人在底片在,人与底片共存亡”是他著名的训言。他调顾棣来,是希望顾棣成为八路军第一位专职底片档案管理人员,以彻底解决战乱中底片档案不断损失的问题。在日寇侵略家乡的大背景下,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让一个刚刚17岁的热血青年长期埋头于枯燥无味的档案保管工作中,如何难以接受是不难理解的。沙飞和石少华两位恩师下了许多功夫说服、劝导顾棣,让他明白这件工作的重要意义,慢慢地,顾棣克服了心中的委屈,接受了这一使命。战友们的拼搏与烈士的鲜血,使顾棣慢慢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恩师沙飞1950年含冤离世,顾棣发自内心地,把这项事业真正与自己的生命捆绑到一起,从此再也不能分开。 以《晋察冀画报》为代表的中国战地报道摄影与西方同时起步。抗战爆发后,随着上海、武汉、香港等各大城市的沦陷,全国画报万马齐喑,沙飞却在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偏僻的山村开创了晋察冀军区摄影科,1942年,解放区第一份画报《晋察冀画报》在平山县碾盘沟创刊。在边区极端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晋察冀的摄影事业却令世人惊奇地迅速发展起来。到抗战后期,他们在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冀热辽等根据地,陆续培养出数百名专业摄影人员,普遍建立起有建制、成体系的专业随军摄影组织,在各地创办画报、画刊数十种。这些专职摄影干部以《晋察冀画报》为业务核心,紧密配合战争形势发展需求,发挥聪明才智,长期浴血奋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创造出辉煌的战绩;与同时期的西方同行相比,无论影像质量还是图片数量,无论团队延续时间的长久还是体系的系统、完善,无论理论的明确还是实践的丰富完整,从全世界范围看都无出其右,并且形成独到的风格。 顾棣(左)与沙飞的三个子女在平遥沙飞塑像前留影。2003年 他们拍摄并成功保存下来的数以十万计的珍贵历史图片,是中国抗战史、战争影像史,中共党史、军史、政权建设史极为丰富、完整的历史影像图志。顾棣正是当年阵前受命的第一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顾棣和战友们一起,冒着敌人的炮火,把这批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影像档案成功地背到了新中国。战争环境使底片档案的管理工作历尽艰辛,顾棣想方设法搜集、补充资料,并在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设计出底片档案的分类方法和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不久,解放军画报社在晋察冀画报社基础上创立,顾棣担任首任资料组长。这套被顾棣和战友们保存下来的珍贵战争底片档案得到毛主席的重视和肯定。但在随后的极左思潮及文革动乱的严重影响下,这批以影像的方式直观地记载了中国近代战争史的珍贵图片档案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 改革开放后更有些人胡编滥用,张冠李戴,档案的历史价值遭到扭曲,大量图片因缺少完整的文字说明而无法有效利用,许多至今鲜为人知。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早已离开解放军画报社的顾棣再次投入大量精力到这批影像档案中来。他一点点考证,采访搜集,著书立说。在上级领导和相关专家的鼓励指导下,顾棣陆续撰写、编辑出版了六部与这段历史相关的著作:1980年,10余万字的《晋察冀画报大事记》初稿撰写完毕。1984年,在新闻摄影史研究专家蒋齐生、中国摄影家协会领导陈淑芬的支持下,他将采集领域扩展到全国解放区,北上南下,全方位搜集资料,并着手《中国摄影发展史》(1937-1949)的写作,最终完成25万字。1998年,中国摄影出版社从中摘选部分资料出版。 左1 沙飞女儿王雁、左2顾棣 、右1司苏实 1989年7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顾棣与别人合著的《中国解放区摄影史略》一书,此书被认为填补了中国摄影史的重要空白。离休后的顾棣更是全力投入到摄影史稿的收集、撰写工作中:1989年,他动员人民摄影报开辟摄影回忆录专栏,陆续介绍解放区摄影史中的第一手战争摄影故事;1992年完成《中国解放区文艺大辞典》440条14万字摄影辞条的写作,同时监印《晋察冀画报影印集》;1996年,顾棣与沙飞二女王雁合作,完成了《沙飞纪念集》的编辑出版;顾棣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崇高美的历史再现》1995年出版,并荣获国家图书出版最高奖之---中国图书奖。 还不仅这些。2007年,在沙飞二女王雁和人民摄影报社原总编辑司苏实的帮助下,已近八十高龄刚刚从严重的心脏病中恢复过来的顾棣,马上全身心投入到这部集一生研究成果之大成的《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一书的编辑中来。两年半以后,2009年10月,这部集120余万字,16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20余万字相关日记的《中国红色摄影史录》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书不仅为人们研究军史、党史、抗日战争史、战争影像史提供了难得系统和丰富的影像史料;还被专家称为中国摄影史研究中里程碑式的著作,为后人撰写摄影史书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范本。 面对数以十万计的战争影像档案,顾棣可以做到如数家珍。顾棣始自抗战初期至今,多达三百多册的日记,详细记载了那段风云变换的历史,成为人们研究中国当代史取用不竭的珍贵文献。在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顾棣的忠诚坚守与持续努力显得尤其珍贵。2009年11月,《中国红色摄影史录》出版后,顾棣不顾虚弱的身体匆匆奔向北京,要亲自向已经为数不多仍然健在的老师和战友呈献这份答卷。《晋察冀画报》主要编辑章文龙捧着这部书爱不释手:“顾棣立大功了”,“这两本书可珍贵了”;《晋察冀画报》首任党支部书记裴植更是连声说:“太棒了,顾棣你太棒了!” 战争年代,顾棣冒着枪林弹雨默默奉献,为我们带回了这批无比珍贵的影像史志;新中国成立后,顾棣尽其所能,把这批档案一点点梳理清楚、尽力补正;改革开放后,顾棣30年如一日,坚持著书立说,不图任何回报地把这段历史合盘交给社会。65年的坚守与拼搏,对先师的嘱托,顾棣可谓克尽职守,忠贞不渝;对战友和先烈,顾棣可谓肝胆披沥,情至意尽;对这段极为重要又久久尘封的解放区摄影史,顾棣更像一座丰碑,永远读不完,取不尽。 司苏实 2010.6.23<div><br>本文是司苏实先生为《六十五年的答卷》一书所做序言。<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