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难得在省城过个春节,省去了往年的迎亲和串亲的劳累。春节前夕,全家商量好,趁节日期间来个短途自驾游,好好的放松一下心情。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年初一过后,初二的早上天气放晴,气温也较高,比较适合外出活动,经儿子提议,我们同意去新郑始祖山爬山游玩。吃过早饭,准备好中午必备的午餐食品,稍作停留后,9点来钟由儿子开车从北环水晶城出发,前往新郑始祖山。一路上车辆虽然较往日少了许多,但途中还是有不少来来往往的小车穿梭在公路上,是游玩?是探亲访友?无从知晓。由于是放松游玩,途中我们建议儿子车开慢些,经过快速路、高速路、普通公路近一个半钟头的时间,到达新郑始祖山脚下。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车还没停下,早已有人招手拦车让在此处停车,因儿子之前曾经来过,对打招呼之人不予理睬,继续沿着慢上坡水泥路上行,在我的一再催促下,儿子只好找停车处停车,停车期间儿子对我们说,车可一直开到山顶,我接着说,既然是出来爬山游玩,车开到山顶就失去了爬山的意义。儿子将车停好并办理了有关手续,我们在解决好个人“私事”后,带齐午餐食品等,沿着慢上坡水泥路向始祖山顶出发。虽是慢上坡而且山脚下的路也不是很陡,但因是上行线,走起来还是吃力的,此时,太阳在雾蒙蒙中慢慢上升着。从道路两边的简易停车场(农家人自己开的)停车的密度看,游山的人还是不少的,也不时地见有游人三五一群的下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对景点有所了解,在来之前就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始祖山,古称具茨山,是中岳嵩山的余脉,位于新郑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辛店镇境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黄帝文化遗迹偏布山野。《史记》记载:黄帝曾登此山,黄帝登具茨,防大隗,命驾于襄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此山,又称风后顶,据传,此峰因黄帝臣风后封地而得名。主峰风后岭(也作风后顶),海拔793米,相对高度540米,是黄帝活动的重要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山脚下的驼窑村,仰视始祖山东坡,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直插云天。走进山门,登上望祖亭,遥望山顶,怪石林立,险峰突兀。联想当年轩辕黄帝在此活动,不由令人肃然起敬,顶礼膜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望祖亭继续上行不远,便是已兴建好但未装修和彩绘的黄帝大宗祠,高30米,宽27米,为仿古建筑……。从黄帝大宗祠拾阶而上,登408个台阶后,便到了嫘祖洞(古传为娘娘庙)。因爱人爬山体力不支,我们到嫘祖洞前,爱人在一处平台休息等候,儿子担心 妈妈,让我在嫘祖洞前休息等候,他返下台阶送他妈妈到有阳光处休息。趁此机会,我拿出手机对着嫘祖洞拍照后,仔细观察起嫘祖洞来,这是古人们在悬崖绝壁上凿挖的大石洞,洞前劈有一小平台,可供登山走累的人们在此小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观察完穿过拱形圆门进入到内,绕过影壁墙,便见一座老式四角翘檐小庙,庙门两边用篆字刻着楹联“功垂千秋中,德润四时春”,门楣匾额上写着“嫘祖宫”字样,内供有嫘祖(黄帝的正妃,她贤惠、善良,又是教民养蚕、缫丝、纺织绢绸的创始人,她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嫫母像(又名丑女。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的第四妻室。在嫘祖病逝后,黄帝让她全权打理,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把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深得黄帝信赖)。此刻,早到的游客,已有序的排着队进入庙内烧香祭拜,整个庙内香气扑鼻,烟雾缭绕,站在庙前,仿佛已是身居云雾中。在嫘祖洞外左边不远的岩石上,有一小龛叫“求子龛”,传说每次捡7个石子往上投,投进几个石子,娘娘送给你几个儿子,非常灵验。我想,搁在现实社会,儿子多了能养得起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待儿子安置好妈妈上来进庙看后,我们继续沿着不算太窄的台阶上行,途中不断和赶早下山的游客擦肩而过。越往上走台阶越陡,凭以往的爬山经验,爬山的时候,尽量不要往上看,那样只会增加畏惧感。于是,我只管着脚下,不慌不忙稳稳的、一步一匀气的登阶,约上行10几分钟后,到一平台处,我建议儿子小憩一会,恢复一下体力。刚一站定,只见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嘻嘻哈哈的也来到了平台处,其中一位看了我一下,似乎是在询问我,到山顶还需多长时间,不管是不是在问我,我随即说了一句“不问前程,只管前行”。几个年轻人笑了笑,继续登阶上行。休息了一会,我们也接着登阶,越往上登,体力消耗也越大,不知行多长时间,过了一个拐弯处,抬眼上看,只见一座长形巨石,似苍劲的雄鹰蹲在山巅,傲视着苍穹。到达此处后,借休息时和儿子相互拍照留念(之后才得知,这个峰叫力牧峰,那座长形巨石叫雄鹰石)。过了雄鹰石上行不远,便到了一处山坳,远远看去前面有二层凉亭,只是山路弯弯,高低起伏,台阶随山势而上但较为平缓。眼看已到顶峰,也来了劲,和儿子一同不歇气的登着台阶向山顶走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午11.30分时间,我们到达山顶景区入口路处,入口路顺山势延伸上行,路两边的长青松柏高矮有致,给人以肃穆凝重的神情之感。在接近山门石牌坊前,较为宽阔的平台两边,挤满了卖各种小玩具和香火的小商贩。穿过平台走近山门石坊,迎面只见左侧有一快长方形黑色大理石,上写“轩辕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的,由新郑市人民政府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过石坊上行,远远已看到了天中门楼,待近前观瞻,天中门是仿汉代建筑,赤柱画栋,飞檐挑角,红砖绿瓦,颇为壮观。高高的门楼,红漆大门紧闭,门楣上方鎏金镶嵌的“天中门”三个字遒劲有力,两边的楹柱上用隶书分别写着“画境开焉青山碑万古,人文启矣黄帝业千秋”的鎏金楹联。门楼的左侧前方,立着两座拜祖纪念碑,记录着2003年农历3月初3拜祖大典的详细事件。由于门楼的大门是不常开的,游人只好从大门两边的甬门分别进入,通过门楼前行,见前方一个直径约为6米左右用薄块大理石圈就的圆形大坑,中间立一尖圆形长石,许多游人纷纷走到里面拍照。走近前一看,坑内是用长形碎石装饰砌成的,那块尖圆形长石上刻着“天心”两个字。何为“天心”有什么讲义?当时是不理解的,后查资料才知:在修建始祖山时,在一次的爆破中,天心石旁的石头是四分五裂,灰飞烟灭,只有天心石留了下来,而且是在中间,人们觉得有一种神秘的东西存在,所以把此石保留了下来,并取名“天心石”。(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