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松林书院主要活动

仉振清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青州松林书院义工的成长历程、乡村儒学的发展概况以及学习心得。在赵博士的引领下,松林书院培育了一群热心的义工。赵博士通过讲解《弟子规》《三字经》以及四书,为学员们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线下学习每年都会组织前往尼山参加为期一周的教师培训,到邻近县区交流学习,同时还会邀请专家学者为我们开设讲座。例如:去年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刘玉琳教授、山东大学王连启教授,赵博士也多次亲自授课,我们还参加了尼山首届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研讨会,又前往福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交流。</p> <p class="ql-block">线上学习方面,每天清晨都有专业老师带领大家诵读本周学习内容,发送老师对学习内容的讲解,随后,骨干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及在家践行,引领大家展开讨论,互相启发。做到知行合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我们不仅提升了学习能力,更开启了智慧之门。</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青州乡村儒学的开展情况。青州松林书院现有六个乡村儒学讲堂,其中三个长期坚持且成效显著,分别是北道乡村儒学讲堂、孟埠乡村儒学讲堂和黄楼乡村儒学讲堂。</p> <p class="ql-block">北道讲堂:八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墟,而今我们每周六上午都会组织孩子们前来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大学》《论语》等经典,同时还有德音雅乐。这些课程由几位老师协同完成,其中王传良老师和杜明利校长,每周都准时到达,风雨无阻。孩子们在学校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在家践行习劳,有很好的成效。例如,我们第一期招收的学生于欣童,当时她在读三年级,连续三年学习后,不仅考上了青州最好的初中,之后又顺利进入青州一中。于欣童如此优秀,离不开在学习过程中的良好践行,她每个周末都会为行动不便的爷爷理发、洗脚、做饭,习劳知感恩,通过习劳升起对父母的感恩,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提升能量,从而成绩优秀。有这样的榜样和其他同学的积极表现,使得讲堂八年来每周一次的活动得以持续。去年王坟镇学校统考,五年级语文5个满分,北道讲堂占4个,永兴希望小学(北道讲堂孩子都在此小学)综合成绩每年都递升。新来的尹校长告诉我,参加国学班学习的学生一眼就看出来:他们眼里有光、脸上有笑、脚下有路,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p> <p class="ql-block">同时,北道讲堂成立了老人之家,老人们在这里学习《弟子规》,孝道,唱孝道歌曲,跳舞,做保健操,做手工,开心的共进午餐。老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快乐与幸福。我们通过讲授孝道,让老人们明白自己的本分,婆媳关系和谐了,孩子教育轻松了。从最初的娱乐心态转变为真正的感动与投入。现在每次活动,老人们都会将自家种的南瓜、韭菜、白菜,茄子,萝卜等带到讲堂,午餐时大家一起享用。还时常悄悄地把自家山楂,柿子,萝卜等放到义工老师的车上,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老人们在这里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动起来,唱起来,笑起来,乐起来。</p> <p class="ql-block">孟埠乡村儒学讲堂:六年来,讲堂以《弟子规》为主线,重点讲授孝道。每次活动,我们都会唱一首感恩歌曲,通过这首歌,让参与者感受到对大自然的感恩,对身边所有人的感恩,提起我们的恭敬之心,让心里更加温暖。在学《弟子规》的同时,这些老人不仅会读,甚至80岁的老人还能背诵。她们说:背过了能更好地提醒自己去践行,这些家人一直在感动着我们。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忆乡贤传家风》活动,通过活动让村里的人们回忆、思念我们村里这些优秀的家人,并将他们的优秀事迹写成文章,编辑成书,传承下去,不仅是传家风,更是传村风,增强了整个村庄的凝聚力,唤醒家人们对老人的孝心。</p> <p class="ql-block">亲子国学班,黄楼儒学讲堂:国学班招生时采用的方式是小手牵大手。五年前,我们青州松林书院举办了亲子国学班(博士带领我去上海浦江学堂参观学习鲍鹏山创办),孩子来学习传统文化,家长必须一起来学。孩子主要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大学》《论语》,重点在于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践行,做到孝亲尊师。通过四年的学习,很多孩子变成了儒雅君子,如:付玉衡同学,刚进国学班时,特别好动,坐不住,上课影响其他同学,有的老师建议辞退。而通过四年学习,改变很大,现在是昌乐二中高二学生,成绩在全校前十名。</p> <p class="ql-block">家长班学习孝道为主,以《弟子规》为主线,让家人明白我是一切的根源。在一个家庭中,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做好自己的本分,行好自己的道,就会温暖身边的人。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磁场,做好了自己,就会影响他人,多看对方的好处,反省自己的不足,家庭就会和谐幸福。</p> <p class="ql-block">《弟子规》就像一部人生说明书,教会我们做人。《了凡四训》教我们如何改变命运。告诉我们首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改过,然后积德行善,从而改变命运。</p> <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一棵大树关键在于树根,根深才能叶茂。一个孩子关键在于养正,身正才能行远。孩子是我们最大的寄托和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天使,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四年来,看到孩子身上发生的可喜变化,是我们最大的慰藉。“养正”三载,学《论语》以明“仁义礼智”,习《孟子》以养浩然正气,诵《大学》以明“止于至善”,读《中庸》方知“择善固执”。听课之际,或为太古洪荒之混沌幽邈而遥想联翩,或为尧舜禹汤之克明俊德而追仰万千,或为文武周公之敬天爱民而肃生敬意。我们国学班的孩子,个个懂感恩,知孝悌,爱劳动,习礼仪,知书达礼,出口成诵。孩子的成长是我们最大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然而我们的收获不止于此,我们家长的成长是家庭幸福的基石。家长通过学习明白了:命由我做,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家是人生的修炼场,家和才能万事兴。在家做到了多找家人的好处,多看家人的长处。用感恩的心和积极的行动去影响家人,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家人,从而影响、感化家人共同学习传统文化,呈现出了众多的和谐家庭、孝道之家。</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众多家长的改变让人欣喜。有的家长从一开始敷衍着带孩子来上课,到欢喜地走进这个课堂,喜欢这个课堂,依恋这个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这个班,现在已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大家敞开心扉谈感悟,诉困惑,展未来。家长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成长与改变,共享收获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四年的国学班结束后,还有家长期盼我们继续开班,让自己的二宝再来学习。我们又招生了第二期,在黄楼儒学讲堂。也是孩子一个班,家长一个班,方式方法与以前的国学班一样。同时,我们有一个学生群,用来打卡每天在家的习劳照片,养成践行的好习惯。家长通过学习,家庭和谐幸福了。</p> <p class="ql-block">更多的是家长通过学习,有些陈病都好了,比如张花娟老师,她和先生天天对着干,自己特别生气,得了乳腺病,在化疗,通过学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下立志改过,心念转变,心情舒畅了,病好了。整个家庭和谐幸福了,孩子懂事了,知道孝敬父母,友爱朋友了</p> <p class="ql-block">黄楼儒学讲堂的学员多为上一届家长或家长朋友。这届学员的亲友因我们而了解了传统文化,这文化确有育人之效,可转变人心,构建和谐家庭,温暖社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时参与传统文化进机关进企业。一个月前,赵博士受邀为谭访镇的领导、各村支部书记以及企业家们讲解《修身齐家与幸福人生》,如何追求幸福生活。我分享了自己的所做所行及当下的幸福生活。讲座结束后,一位企业家加了我的微信,希望到我家拜访。原来,她正为15岁的孩子感到苦恼,觉得孩子不听话,和自己对着干,自己心里难受,甚至因此胃疼、身体不适,家庭关系也变得紧张。来我家经过一晚上的交流开导后,她深刻反省自己,发愿立志,只看他人好处,不看他人不对。第二天醒来,她的心情豁然开朗,明白了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一切的答案,当内心真正包容孩子,体谅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时,心结解开了,气血自然就通畅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次交流让这位企业家深受启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告诉我:这几天自己没有生气发火,时刻反省自己,心情愉悦,家里特别温暖,同时在群里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鼓励。希望自己赶快成长起来,也要做文化义工,服务他人,利益大众。</p> <p class="ql-block">期待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走进企业、机关,引领更多家人走向和谐幸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进校园:</p><p class="ql-block">‍民族中专、王坟镇山中学、看到孩子迷的眼神。和我们国学班的孩子比较,相差甚远。</p><p class="ql-block">‍希望优秀传统文化早日走进学校,驻入每个孩子的心灵。</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通过去寿光、尼山、福建等地参观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机关与企业社区所带来的巨大收获,内心满是喜悦与荣幸。我们坚信,在董主席的带领下,传统文化必将在青州的学校、社区、机关、企业中广泛传播学习、践行,让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温暖家人,和谐家庭,利益众生!</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