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路小学】省课题|“劳”“语”跨界巧相融,知行合一促成长

莲湖区红光路小学

<p class="ql-block">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2025年3月25日,我校由王红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小学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的策略》系列课题研讨展示课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  课题组成员张婷婷老师执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美食》。张老师以“化身小厨神”为主线,带领学生在汉字文化与美食实践中探索中国智慧。课堂中,学生通过朗读菜谱辨析识记食材名称,巧妙融合语文识字与劳动认知;在“分门别类选食材”环节,学生运用“一看二摸三闻四查”的劳动技巧判断食材新鲜度,将语文信息提取能力转化为食品安全实践技能;而“煎炸蒸煮学烹饪”活动则通过圈画火字旁、四点底的烹饪动词,串联汉字结构分析与生活劳动经验;课后,学生化身“西安美食代言人”,通过调查、烹饪、制作美食名片,进一步深化语文表达与劳动实践的结合,真正实现了“字里行间品文化,烟火灶台见匠心”的跨学科育人目标。</p> <p class="ql-block">  课题组成员唐依荣老师执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人糕》。本篇记叙文因兼具说明性和思想性而显独特,旨在通过一块小小的米糕,引导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懂得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唐老师在教学时利用流程图让学生看到米糕“摆在眼前”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制作米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关系到许许多多人的劳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米糕的来之不易。本节课借助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一个又一个任务的过程中,让学习由浅入深,探寻生活中更多的“千人糕”,润物无声地让学生感受无数人为我们的幸福生活默默劳动和付出的道理,充分实现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  课题组成员王雅婧老师执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人民服务》。在这堂别具匠心的语文与劳动融合课上,王雅婧老师从张思德烧炭的劳动事迹切入,借由对《为人民服务》的深度研读,带领学生跨越时空,感悟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课堂上,王老师巧妙引导学生通过查阅、链接、补充资料,让学生咬文嚼字剖析文本,从理解字词含义,到梳理演讲结构,再到领悟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逻辑严谨,层层递进。板书随堂生成党徽图案这一设计,更是将整堂课推向高潮,巧妙地将知识学习与思想引领相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崇高与伟大。这堂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劳动精神与红色基因的种子,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教育的育人价值与使命担当!</p> <p class="ql-block">  课题组成员王红老师执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母鸡》。本节课以老舍经典文本为舟,以劳动精神为楫,匠心独运打造语文与劳动融合的典范课堂。王红老师以"母鸡形象"为支点,通过对比阅读、关键词品析和情感沉浸等多元策略,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性光辉。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搭建文本与生活的桥梁,将家禽护雏的自然本能升华为劳动人民的责任担当,让老舍笔下的母爱与劳动精神交相辉映。本节既有扎实的语言训练,又有动人的情感体验,更通过《我的母亲》拓展实现文化传承,真正实现了以文化人、以劳育德的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  劳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科教学的支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所具有的学科特性是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本次系列课题研讨中,课题组教师找准语文与劳动的结合点,挖掘其中潜在的劳动元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情感,完成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p> <p class="ql-block">编辑:课题组</p><p class="ql-block">审核:教导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