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幼儿阅读(33):十格阵新国文双管齐下

阿福

<p class="ql-block">如今小女孩多少有点懂道理了,也是老家伙不死心,决定结束了第一册《美国幼儿数学游戏》后,再次给她摆十格阵,希望突破十以内的加减法,打算花十天时间,最多十天,弄成了当然好,弄不成再往后推两三个月。你跟小孩商量,我们摆十阵格好吗?她问为什么。你问她,数学游戏里面是不是有很多算式,如果小朋友自己会做加减法了,那些题目自己就会做出来,不用阿公讲,对不对?小女孩认同这个说法,接受这个建议。这时她问老家伙,十以内的会做了,是不是再做十以外的?</p><p class="ql-block">迄今为止,教小孩以来,老家伙只在这件事情上受到挫折,小女孩也担心这样的辛苦折腾没完没了。这时老家伙说,十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孩学数学最困难的一道关,过了这道关,后面十几、几十、几百、几千、几万的加减法,都是很容易学会的。思想通了,行动上就会有配合。</p><p class="ql-block">我们再次摆十格阵,拿以前的阅读时间来摆,正儿八经地干,是12日25日,圣诞节那天。也就是说,从现在起,把十以内加减法当一个正事来做,拿以前读美国小学语文课本、民国新国文文言文的时间,来摆十格阵。做事情通常应该一鼓作气做完它,做做歇歇,容易煮夹生饭。</p><p class="ql-block">心里多少有点紧张,于是跟小孩约法三章,每日的十格阵在她的小红桌上摆,她必须坐在小凳子上而不是可以到处乱跑,吃零食没问题但必须至少认真五分钟。虽然稍有约束,但还是游戏一般,而且时间不长,小孩受得了。这女孩问,为什么学数学要认真?老家伙答,数学严格呀,三加二只能等于五,不能说四,不能说六。</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来温习一下拿十格阵训练小孩十以内加法的五个步骤好吗?一是认数,拿红圆片在上五格下五格的十格中,摆出任何一个数,要小孩脱口而出地说出来;二是先摆红圆片,后摆蓝圆片,要小孩脱口说出红的多少蓝的多少,以及红的和蓝的加起来多少;三是不再摆被加数(蓝圆片),要小孩脱口说出它们的和;四是加数(红圆片)和被加数(蓝圆片)都不摆了,对着空空如也的十格脱口说出和;五是拿走这个十格,脱口说出十以内的任何两个数的和。要说明的是,所谓十以内,是指两个数的和最大是十,而不是加数或被加数在十以内。</p><p class="ql-block">每日的十格阵,最多五分钟时间,往往实际只用两三分钟就结束。因为,过多的重复,容易使小孩厌烦。以前给小女孩摆过十格阵,而且她对一加一、二加一……九加一,以及一加一、二加二……五加五,早就脱口而出说得出来,所以五以内的加法,只有二加三有问题。几乎每天都一点点的小进步。哇,二加三终于说得出来啦。哇,一加一、一加二……一加九也知道啦。今天做到第三步啦,这是五加三,三个蓝圆片没摆上去,哇,没错,等于八。这是四加五,五个蓝圆片看不到。不知道啊?数一数,小女孩自己拿指头点空白的被加数,告诉你和为九。</p><p class="ql-block">昨天是2025年1月6日,扣去小孩随她爸她妈去宁波玩了两天,历时十一日,即花了十一个五分钟。小女孩虽有进步,但步子很小,进展甚微。幸运的是,她对这件事没有半点反感,几乎每天都是自己主动要摆十格阵。六个红圆片摆在格子里面了,现在的加数是三,她说让我想想,想出来了,和为九,没拿手指数,你给她拍手叫好。有时就想不出来,还要拿数一数,这道关还没过。</p><p class="ql-block">教小孩识字以来,差一周就是两年了,老家伙认为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每日花多少时间让小孩给你弄这个,每日的学习量应该在哪个限度上。时间太长,小孩厌倦。学习量太多,小孩感觉困难。但短了少了,又没了效率。而效率太差的话,学跟不学差不多。由此可见,有分寸地做一件事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比如这个十格阵,就五分钟时间。因为五分钟可以让小孩有一个小小的突破,若花十分钟,也不会有第二个小突破。本打算十天解决问题,或者无功败退,现在发觉,这是一个实则艰难但做起来轻松好玩的游戏,小孩不拒绝,你也不放弃,每日有点进步,不嫌这个进步慢。相对于阅读训练的一日千里,这样的缓慢委实叫你吃惊,但你不能有点半点沮丧感觉。如果有,小孩会感觉得到,会给你泄气,再次煮夹生饭。</p><p class="ql-block">于是问题来了,每日的五分钟,小女孩玩一样就过去了,她感觉轻松,你感觉不对头。于是跟她商量,我们做好了十格阵再读一读新国文好吗?所谓的阅读训练,还有三册文言文及它们的繁体字没读。小女孩同意,爽快答应。这是摆十格阵的第三天,每日五课,如果生字多(其生字量应控制在十个字以内),减至三课,于是十格阵和新国文双管齐下。这就提高了学习效率,小孩也受得了,而累计时间,还是每日十五分钟。</p><p class="ql-block">新国文第四册的文字量及生字量没有显著增加,每一课仍在50个字左右,但词语的复杂程度被提高,对小孩而言,理解难度有所增大。也是小孩照旧一边吃牛肉干一边读课文,你照旧再读一遍并作适当的解释。然后,照旧把每一课的生字及其相关组词,在生字本上写出来。稍有变化的是,也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及小孩感觉陌生的词语,一并写出来。</p><p class="ql-block">第一个五课的生字是:祖(远祖,祖宗,祖父(爷爷),祖母(奶奶),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祖母绿,祖孙,祖国,),岂(岂可(怎么可以),岂敢(毁伤),岂有此理),贤(贤能,贤惠,贤妻良母),政(行政,邮政),颇(颇大,颇有同感,失之偏颇),贮(贮蜜,贮于瓶中,贮存,贮木场),遂(遂死蜜中,于是,遂心如意,毛遂自荐,天遂人愿),庭(庭中种桂,庭院,法庭,天庭饱满)。有些字,小孩以前读得出来,现在不会读了,那就当生字把它再写一次。有些字,小孩没读出来,但她认为自己认得这些字,不要你写到生字本上去。有些字,你认为小孩读不出来,但小孩读出来了,这也不必写。而生字本上的字,全部是你来读,她跟读,过一遍。读到“岂敢”时,小孩说“岂敢毁伤”,这是千字文里的一句话,原文是“恭惟鞠养,岂敢毁伤”。“贮”和“遂”,以前都读过,给忘了,没关系,就当它们是生字,再学一遍。这样的字,往往出现频率少,难得看到一次,忘了是正常现象。比如“吾”字,隔了好几个月再碰到它,读不出来,这时你问小孩,这个“吾”要不要写,她说不要。在她看来,这个字只是一时想不起来而已,并非第一次认它。</p><p class="ql-block">单写某个生字,往往印象不会深,所以最好多写几个它的组词,而这些组词是小孩能够理解的。比如写到“修”字,可以写“修长,修理,修鞋,进修,修行,修指甲”。比如写到“素”字,可以写“素纸,素服,素白,素雅,素净,朴素,维生素,吃素,荤素搭配,素不相识”。也就是到了这个阶段,不再看重生字的多少,而是看重词语或说词汇的多少。小孩语言能力的强弱,只看他能掌握多少词汇。适当写出生字的一些组词,是增加小孩词汇量的一个好办法。</p><p class="ql-block">课文中除了生字要写,最好也把你认为重要的关键的词语、成语、短句写出来。如读到第四个五课时,你在生字本上写了“累累满树(累累果实),市中(集市),勤奋(勤劳),吾家有园(吾当贺汝)”等。第五个五课,写了“延医诊治,亲恩,亲情关爱,乳哺之,怀抱之,忘其恩,奉养,供养,污秽”等。在这些词语中,你会挑几个(一次不要超过五个)问小孩它是什么意思,小孩答得出来,你就闭上你的嘴。若答不出来,你就给她讲一讲。</p><p class="ql-block">另外,任何一个生字或陌生词语,有可能的话,上网找到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小孩一边看一边讲。课文中出“用辕驾骡马”,其中的“辕”是生字,其组词你写了“车辕、辕马”,然后从百度里面找到马车图片来。这是一根杆子的辕。这是两根杆子的辕。夹在两根杆子中间的马叫辕马。因为课文中有“轴贯其中”,你说这是车轴。接着问她,轴心在哪里?她指给你看,没指错。此五课的关键词语是“匠人(木匠,瓦匠,能工巧匠),心力,器具,爱惜(毁伤),御者(驾车的人),轻便,新制叠出,兽力,人力,汽车,电车”等。</p><p class="ql-block">老家伙所谓的十五分钟,是小孩自己读课文及你再读一遍并当即解释所用的时间,而写生字和关键词语,给小孩看百度查地图,以及你给小孩读什么书,以及小孩自己读什么书等等,不被计算在内。到昨天为止,小孩读到第39课,读了第四册的五分之四。每一个难懂的句子,都会有简洁的解释,但并不要求小孩全记住。这个新国文的每一篇课文,小孩都会至少读四遍,即简体版本会读一遍再复习一遍,繁体版本会读一遍再复习一遍。到后面两遍,小孩会有越来越多的提问。这时候,小孩忽略不问的,多数是他理解的。你问小女孩“趺坐如僧”的“趺坐”,是怎么个坐法。她立刻给你双足交叠,甚至给你打个禅定印。</p> <p class="ql-block"><i>(题图为网络撷取)</i></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十格阵有突破(3岁11个月26天)</p><p class="ql-block">没摆上去的被加数,不是必须拿指头数</p><p class="ql-block">uu:我的手指头刚放上去,我就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上海温室花园:坐一会,做做算术题</p> <p class="ql-block">不摆被加数也会算</p> <p class="ql-block">进军二十以内的加减法</p>